元帅传是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的决定,由传主生前所在*后单位组成编写组编写,是国家权威版本。传主是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传记编写组,多历经十余年,采访传主生活、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及当事人,搜集综合了无数珍贵的历史档案、文献资料,忠实而完整地再现了共和国开国元勋的光辉一生。 叶剑英(1897 1986)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广东省梅县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毕业,后曾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特别班学习。早年参加粤军回粤驱逐桂系军阀、讨伐陈炯明、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北伐之役,参与创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领导广州起义。曾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中央苏区东南战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红军总参谋长、红军前敌总指
徐向前(1901—1990)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山西省五台县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早年参加北伐、广州起义。曾任红三十一师副师长、中共鄂豫边特委委员、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主席、鄂豫皖边特委委员、红一军副军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北军事革命委员会副主席、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西路军总指挥、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第十八集团军一纵队司令员、山东军政委员会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抗日军政大学校长;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华北野战军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太原前线前敌委员会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阎锡山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颇为人关注的政坛人物。他一生经历了同盟会反清、辛亥革命、洪宪帝制、民国创立、中原大战、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国民党败亡台湾,几乎经历了所有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从政治与军事的角度而言,阎锡山与这一时期著名的中国政坛人物,如孙中山、蒋介石、张学良、袁世凯、*、周恩来、朱德等各方面人士,都曾有大量的直接或间接交往。可以这样说,阎锡山的人生经历,就是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进程,乃至了解中国国情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本书试图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经历和命运,以生动的笔调叙事陈情。
上将张爱萍虽百战疆场,但又是名闻天下的儒将。他长期在解放军总参谋部、国防科委和中央军委身居高位,曾有过创造我党我军建章立制的“五十六个”的辉煌;也经历了“六次死里逃生”、“十次让职三次辞职”、“二次敌牢”、“文革五年囚室”的风云变幻及政治舞台上的三起三落…… 本书作者在走访了解、搜集整理大量手材料的基础上,又得在将军身边工作之先利的基础上,又得在将军身边工作之先利条件,述写了这位目前正远离喧嚣但又令人梦魂萦牵的名将的曲折而又传奇的人生,再现了他丰富而又多彩的晚年生活画卷…… 本书融党史军史于一炉,集历史与现实为一体,史诗般的叙述又如行云流水,阅后使人耳目一新,是目前难得的人物传记。
独臂、独腿将军,是中国革命万般艰难的缩影,是人民军队英勇牺牲的典型。浴血沙场,断臂膀倍增豪气;陷身矢镝,失腿脚笑傲群雄。截肢手术,无麻药刀削齿锯,忍世间千般痛苦;练习技能,少肢体头重脚轻,付常人百倍艰辛。然身残志坚,愈挫愈奋;笑对生死,淡泊荣辱!为革命,九死一生洒热血;为人民,鞠躬尽瘁谋幸福。 彭绍辉(1906—1978)湖南湘潭人。入党时间:1926年。受伤原因:1933 年3月21日霹雳山战斗中左臂连中两弹。截肢情况:左臂被截除。军衔:1955 年授予上将军衔。彭绍辉历尽艰辛寻找*,阴差阳错参加了国民党军队,但仍冒着生命危险把一样东西藏在身上 1926年,农民运动在湖南风起云涌,毗邻长沙的湘潭县闹得更是轰轰烈烈,农民纷纷组织起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和乡村革命政权。
由于在航空事业上作出显著贡献,在美国被尊为“航空界历史名人”的林福元(Art Lym),年轻时代便以高超的飞行技术蜚声美国,而林福元*的心愿是为中国建立一座能够抵御外敌入侵的“钢铁长城”——中国空军。 林福元出生于美国旧金山,毕业于美国柯蒂斯飞行学校,成为早的一批华裔飞行员。为响应维新运动的号召,放弃美国的优越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回到祖国,后追随孙中山民主革命,为发展祖国的航空事业矢志不渝,鞠躬尽瘁,奉献一生。历任广东航空学校机务处长、航空署机务处长、民国广东空军司令部参谋长等职务,为中国空军培养人才,提高中国空军战斗力和素质。二战爆发后,林福元接受援华美军的聘任,在滇缅路为同盟国办理军用物资运输工作,为反法西斯正义事业贡献力量。 加拿大女作家帕蒂·哥莉(Patti Gully)孜孜不倦研究中国早期
贺龙同志以自己的革命实践和高风亮节,弘扬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作风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崇高榜样。 本书系丛书“元帅的非常之路”中的一本,全书约20万字,共分30篇。作者是《贺龙传》编写组组长顾永忠同志。 全书史料翔实,结构安排合理,详略得当,行文流畅,感情真挚。贺龙元帅的经历十分坎坷曲折,实践丰富,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准确、全面、生动地反映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非常活动”,实非易事。 本书作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精神,遵照“史文结合,以史为主,文为史服务”,“既要有可信性,又要有可读性”等原则,按历史本来面目秉笔直书。尤其是关于南昌起义、“文革”期间的记载,侧重叙述了他政治、军事生活“非常”、“困境”的一面,以夹叙夹议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第24卷)》再现了入传军事家和高级将领的生平业绩,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向世人展示了一个高大伟岸的精英群体。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第24卷)》,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一种震撼心灵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品格;百折不挠,不懈追求,对共产主义理想“虽九死而犹未悔”的坚定信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高贵品质;不怕牺牲,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顾全大局,维护团结,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的宽广胸怀:克己奉公,清正廉洁,永葆普通一兵本色的高风亮节。这种精神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党领导人民继往开来的新的实践中,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柱,并将代代
李宗仁经历了种种曲折和艰险,从海外归根到祖国。为什么较早归根的是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末代总统李宗仁呢?其中的历史缘由和内幕详情,至今还鲜为世人所知。作者研考了海内外大量的文献史料。利用拍电影电视的特殊关系采访了许多当事人,写下了这部风格恢宏、视野开阔、内蕴浑厚的纪实文学专著。书中的*、周恩来以及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物,性格色彩十分鲜明,心理描绘真实生动。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桂系集团关系的发展起伏、秘密往来及波折跌宕都作了翔实的披露。 本书文笔清新朴实,极富可读性,又有丰富翔实的史料,具有难得的文献价值,又是一本从一般读者到高级专家手中不可缺少的作品。
本书是经中央军委批准编撰的。1979年,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开始编撰《中共党史人物传》系列丛书,收入了中央军委确定的36位军事家中的大部分军事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部分高级将领的传记。l996年,中央军委同意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的建议,并由总政治部部署全军各大单位负责撰写拟收入《中共党史人物传》的其他军队高级将领传记。为增强高级将领传记的系统性和权威性,2003年7月,经中央军委同意,确定将军队组织编撰的高级将领传记,与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已编撰出版和正在组织编撰的高级将领传记合编,出版《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其中,军队负责编撰286个传记.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负责编撰87个传记,全书约1600万字,计划出版40卷。
1952年6月从朝鲜战场奉调归国的陈赓受命组建新中国所高等军事技术院校哈军工。陈赓晚年,职务多有变更,唯独哈军工院长一职一直没变。 本书以全新的历史视角,塑造了离开战场的陈赓大将在风云变幻的年代终于成为一位杰出的军事教育家的形象,通过追寻他创建哈军工时形成的教育思想体系和开拓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新中国国防高科技事业的历史足迹,再现了这位旷世英雄丰厚的人文情怀。作者力求用细腻的笔法、沉雄凝练的话语,描述陈赓的内心世界;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大背景,着力于陈赓和他身边的老干部、老教师两大群体精神内层的描写,对20世纪那个特定年代里人们的心灵品格和命运际遇做出了冷静的分析和剖示。 此次再版根据陈赓研究的*史料,作了若干重要修订。谨以此书纪念陈赓大将诞辰110周年和哈军工创建60周年。
刘伯承元帅是我们党老一辈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外著名的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也是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他在党中央和*的领导下,和邓小平同志一起,以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能,组织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不仅战功卓著,而且有突出的理论建树,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指导价值很高的军事理论。刘伯承的军事理论是*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创造性地运用*军事思想解决军事实践问题的科学总结,反映了军事领域中的客观规律。朱德总司令评价说:“他在军事理论上造诣很深,创造很多。”陈毅元帅赞扬他“论兵新孙吴”,是当代杰出的兵法家。小平同志说他的军事理论“在国内外屈指可数”。在纪念刘伯承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研究探讨刘伯承的军事理
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本书详尽地、全面地描述了郭子仪辉煌的战绩、杰出的军事才能及高尚的品格。
本书收录了共近300名民国高级将领。其中大部分人在1935年至1949年期间被授予上将、中将军衔;有些人虽职衔不高,却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或具有特殊的身份;有些人在抗战胜利后毅然率部起义、投诚,投入人民阵营,占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高级指挥员;还有些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些参加共产党的将领,毕竟有过以往的一段经历,故列入介绍范围。 全书分为上将篇、中将篇两大部分。上将篇包括特级上将、一级上将和追赠一级上将,二级上将和追赠二级上将,上将和追赠上将及中将加上将衔和中将加上将待遇几个小部分。中将篇包括中将和追赠中将。上将篇按受军衔时间先后排列,中将篇以姓氏笔画顺序排列。 本书叙述所收交领的生平经历,坚持以时间为经,以他们在各时期的主要职务和所从事的活动为纬,做到用事实说话,使读者一目了然。
伍观淇(1886-1952),字庸伯,保定陆军大学期毕业。辛亥革命时追随孙中山闹革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两次代理广东省政府主席。抗战期间,他率领禺北抗日民众坚持长达七年的抗战,给了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抗战胜利后,致力地方建设,成绩显著。他还是一位儒家学者,一生都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学问高深,学识渊博,尤对《大学》、《中庸》有独到见解。他品格高尚,毕生淡泊功名,全心全意为民众谋福利,是一位受人敬仰的历史人物。本书以伍观淇的生平、学问著述、抗战功绩、后人的回忆四部分,介绍伍观淇传奇的一生。
本书是经中央军委批准编撰的。1979年,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开始编撰《中共党史人物传》系列丛书,收入了中央军委确定的36位军事家中的大部分军事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部分高级将领的传记。l996年,中央军委同意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的建议,并由总政治部部署全军各大单位负责撰写拟收入《中共党史人物传》的其他军队高级将领传记。为增强高级将领传记的系统性和权威性,2003年7月,经中央军委同意,确定将军队组织编撰的高级将领传记,与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已编撰出版和正在组织编撰的高级将领传记合编,出版《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其中,军队负责编撰286个传记.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负责编撰87个传记,全书约1600万字,计划出版4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