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本(1840 1913),清末著名政治家、法学家。清末钦定修订法律大臣、法部尚书、宪政编查馆副总裁。沈家本著述丰富,有传世经典《历代刑法考》。沈家本犹如一座桥梁,联结着中国古代与近代甚至现代,同时,联结着世界东方与西方,被誉为中国近代法学的奠基人。 本书是清末法学家沈家本的传记,通过描述他的一生,可使人们更多地了解这位法政宿将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也客观地揭示了清末的社会和政治情况。全书史料丰富,细节动人,可读性强。沈家本作为中国封建法制的掘墓人和中国近代法制的缔造者,在其所处历史场景中有社会的、政治的、国家的和法律的方方面面问题,面对真实困境和尖锐矛盾,他都能担当大任,敢于化解风险,革故鼎新,矗立时代潮头。
严嵩,生于明朝成化十六年(1480),卒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江西分宜人,在嘉靖年间做过二十年的宰相。他原本出身寒微,出仕之初也曾享誉诗坛,但随着官位的节节高升,却蜕变成一个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贪官、大奸臣,*终落得个身败名裂、人财两空的可耻下场。他是怎样变坏的?他谄媚取宏、贪赃受贿、残害忠良的卑劣行径给朝廷造成了怎样的破坏,给历史发展带来怎样的危害?后人从中可以得到哪些鉴戒?本书将通过对其蜕变历程的探寻,揭示这些问题的答案。 明朝嘉靖四十五年(1566)四月,在江西袁州府分宜县介桥村外一处墓地的草舍里,寄栖着一位八十七岁的老人。他在饥饿、病痛、哀怨的沉重袭击下,悄然离开人世。既没有人前来吊唁,也没有棺木殡葬。这死者便是曾做过二十年宰相、削官归乡的严嵩。昔日的严嵩 贵极人臣,富甲
本书对历史的评述与对演义的赏析是作者构建全书的坐标,也是准确、全面分析诸葛亮一生的切入点。该书按照从耕读到三顾,赤壁之战,从荆州到益州,托孤、受孤与开府治事,和抚夷越与平定南中,北伐强敌直至大星陨落等八章内容,以诸葛亮在政治上抓“汉吴同盟”、经济上抓“民富粮足”两方面的脉络,分别重点论述了诸葛亮参署纳谏、西和诸戎、兴修水利等辅刘治蜀的业绩与战斗历程。 但本书不是仅对史事简单介绍之书,而是一部有甄别、有辨析,深入浅出、寄意高远的力作。全书凸现了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堪称文史交叉的佳作,既能让人领略史实本身的震撼力,又能使人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审美愉悦。当然,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不同的判断标准,但本书提供了一条通往解读三国认识诸葛的阶梯。
《中国历史知识小丛书(辽金卷 人物):历史上的金兀术》是*部有关金兀术的传记。完整地全面地记述了金兀术一生成长的历程和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活动。既记述了他的勇敢善战,他的治军治国,也记述了他纵兵杀掠和战败北归。广搜史实详加梳理,所言皆有根有据实话实说,成败起伏皆无所隐,堪称 实录 新编。读起来既通俗又生动,实为当前难得一见的历史人物传记。
沈家本(1840-1913),清末有名政治家、法学家。清末钦定修订法律大臣、法部尚书、宪政编查馆副总裁。沈家本著述丰富,有传世经典《历代刑法考》。沈家本犹如一座桥梁,联结着中国古代与近代甚至现代,同时
本书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深刻透辟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概述了以曾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分化和主要特征、作用;同时,历史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观点鲜明精当,见解深刻独到,资料丰赡翔实,分析雄辩有力,观念新颖,视野开阔,是中国近代史研究和历史人物传记创作上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张居正是明朝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历*著名的改革家之一。他生于平民之家,经过不懈努力,终成为万历首辅,在明帝国危亡之际力挽狂澜,不过庸庸同僚的反对,对当时的弊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然而,他逝世之后,立刻遭到政敌攻击,家破人亡。《张居正大传》客观描述了张居正的一生,既肯定了他的成绩,也点出了他的过失。
故事发生在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时期。楚国贵族蔫贾遭令尹斗椒陷害,伐宋失利,被押解回都,途中遭剑客刺杀。幸有忠臣相助,其子荔敖与母亲毁容求存,避难云梦乡,改名孙叔敖。 孙叔敖斩杀双头怪蛇,适逢云梦乡遭遇水患.,乡人以其触怒水神沉湖惩之,其母代子受过投湖身亡。期思县狐丘丈人收留孙叔敖,将毕生积累倾囊相授,孙叔敖如饥似渴,并得遇红颜成家立业。淮河洪灾频发,孙叔敖毛遂自荐,主持治水,倾尽家资。然首次治水失败,他被诬陷、遭殴打,身陷囹圄竟不改其志,历时三载,治水不辍,终于修筑了我国历史上座水利工程期思陂,借淮河古道泄洪,筑陂塘灌溉农桑,造福淮河黎民。 孙叔敖胸怀大志,来到郢都,甘为下等门客,在贵族排挤、斗椒寻仇的夹缝中卧薪尝胆,偶以“南图淮水,北饮黄河”之谋倍受庄王赏识。他孤身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又号香严,晚年自号抱冰老人,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1863年(同治二年)中进士,后历任翰林院编修、教习、侍读、侍讲学士及内阁学士等职。先后任湖广、两江及两广总督,为清流派重臣,他经常纠弹时政,抨击奕诉、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 1881年(光绪七年),张之洞授山西巡抚,整顿吏治、严禁鸦片,使山西民风大有好转。他大力从事洋务活动,成为后期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84年春,中法战争前夕,张之洞奉命署理旋又补授两广总督。他起用前广西提督老将冯子材等,大败法军,为战事的进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并在广东和湖北等地大办军用、民用工业,如设立枪弹厂、铁厂、枪炮厂、铸钱厂、机器织布局、矿务局等;同时,张之洞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用新式的装备和管理方法操练新兵,创立了水陆师学
一、此书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使后之读者,知其为人。 二、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则附于篇末耳。然夹叙夹论,其例实创自太史公,《史记·伯夷列传》《屈原列传》《货殖列传》等篇皆是也。后人短于史识,不敢学之耳。著者不敏,窃附斯义。 三、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著者于时局稍有所见,不敢隐讳,意不在古人,在来者也。恨时日太促,行箧中无一书可供考证,其中记述误谬之处,知所不免。补而正之,愿以异日。 四、平吴之役,载湘军事迹颇多,似涉支蔓;但淮军与湘军,其关系极繁杂;不如此不足以见当时之形势,读者谅之。 五、中东和约,中俄密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