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本(1840 1913),清末著名政治家、法学家。清末钦定修订法律大臣、法部尚书、宪政编查馆副总裁。沈家本著述丰富,有传世经典《历代刑法考》。沈家本犹如一座桥梁,联结着中国古代与近代甚至现代,同时,联结着世界东方与西方,被誉为中国近代法学的奠基人。 本书是清末法学家沈家本的传记,通过描述他的一生,可使人们更多地了解这位法政宿将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也客观地揭示了清末的社会和政治情况。全书史料丰富,细节动人,可读性强。沈家本作为中国封建法制的掘墓人和中国近代法制的缔造者,在其所处历史场景中有社会的、政治的、国家的和法律的方方面面问题,面对真实困境和尖锐矛盾,他都能担当大任,敢于化解风险,革故鼎新,矗立时代潮头。
本书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深刻透辟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概述了以曾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分化和主要特征、作用;同时,历史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观点鲜明精当,见解深刻独到,资料丰赡翔实,分析雄辩有力,观念新颖,视野开阔,是中国近代史研究和历史人物传记创作上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本套书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功名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坦露。读懂这样一部书,胜过读千百册平庸之作。曾氏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人们对他的关注和兴趣,正好给我们以启示:处在变革时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国人,依然渴求来自本族文化的滋润,尤其企盼从这种文化所培育出的成功人士身上获取某些启迪。这启迪,因同源同种同血脉的缘故,而显得更亲切,更实用,也更有效。本套书效法蔡锷,在曾氏千余封家书中选取三百多封加以评点,从曾氏的家世学养、人脉关系及时代背景等方面入手,阐发信里信外诸多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试图与读者一道,深入曾氏的心灵世界,破译曾氏家族崛起的密码,并借此来触摸一下
在君主专制主义时代.国家的治乱兴衰不仅仅系乎君主的英明与否,宰相是否得人也很关键。一个英明的君主,必有贤相辅佐,像秦始皇与李斯,唐太宗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宋太祖与赵普,等等。如果君主昏愦.有一二贤相辅弼,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把国家治理得较好 如后主刘禅虽然昏庸,但有诸葛亮总理政务,蜀犹能与魏、吴抗衡,呈鼎足之势。若君主昏愦,又无贤相,那就难逃衰败的厄运了。诸葛亮一死,蜀汉便江河日下,苟延残喘29年,终亡于魏。所以,宰相在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宰相制度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整个过程,必将有利于推动对我国封建社会历史的学习和研究 但迄今为止,在宰相制度的研究上,仅有某些名相的个人传记和一些探讨某个时期宰相制度的论著问世,全面的
《曾国藩全书(珍藏版)(套装共4册)》讲述了曾国藩,晚清名臣,被誉为官场楷模、千占完人。他倡导西学,开启同光中兴,扶晚清王朝六十余年而不倒,被视为朝廷中流砥柱。伟人*云: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其影响之大。曾国藩以一介儒生、无权的在籍侍郎,昂然崛起于湘楚之间,在近代中国发展史上写下不容抹杀的一笔。
本书以诸葛亮一生经历为经,以重大历史事件、众多人物为纬,不但以诸葛亮为主侧重描述了蜀汉集团的英雄人物,也十分注重曹操、孙权两大集团的人物描写,在时间、事件、人物、历史背景方面无一虚构。纪年主要以《资治通鉴》的编年为依据,参照《华阳国志》、《三国志》相互印证。事件、人物的史料也多取自于以上三种史志,其他杂取部分属于非正史的均作了有关说明,以免读者发生歧误,以讹传讹。因而此书实际上可当作一本三国英雄传来读。
《中国皇帝全传(套装共4册)》汇集了历朝历代四百多位皇帝的传记,上起始创“皇帝”名号的秦始皇,下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正史所承认且建元的皇帝大多囊括其中,有些伪帝、隐帝或正史中无传的则舍弃不录,大体反映了历代皇帝的全貌。全书按朝代先后顺序编排,对于其中一些著名的、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皇帝,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记述较为详尽,对于那些昏庸荒淫但史事颇多、恶迹昭彰的亡国之君如隋炀帝、陈后主等也叙述较详,而一些如同傀儡的皇帝则以简笔勾勒。既重点突出,又全面兼顾。《中国皇帝全传(套装共4册)》的编写,以史实为主,其材料基本来自正史,也兼采别史、稗史的记载;以政事为主,兼涉轶闻、生活,具有史料性、知识性、可读性。从中可见历代皇帝们的朝廷政务、后宫生活;得位根由、身死原因;音容笑貌、脾
一、此次重新整理出版的《翁同穌日记》包括以下部分:部分是早期的己酉夏南归赴试日记和庚戌恭赴西陵日记,以翁同穌原手稿复印件为底本;第二部分是作为日记主体的咸丰八年至光绪三十年的日记,以1925年商务印书馆的手稿影印本为底本,参校中华书局2006年的简体横排本《翁同穌日记》;第三部分是军机处日记,包括中法战争、甲午海战日记,中法战争日记以台湾学生书局1966年出版的手稿影印本为底本,甲午海战日记以台湾艺文印书馆1983年影印出版的“翁同穌文献丛编”之五“甲午战争”为底本。第四部分即是翁同穌自订年谱及其侄曾孙翁之憙所做的年谱补,以原手稿复印件为底本。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皇帝曾经煊赫两千余年。本书汇集历代皇帝约四百余位的自传,上起始创“皇帝”名号的秦始皇,下迄末代皇帝溥仪。举凡历代皇帝们的朝廷政务,后宫生活,得位根由、身死原因,音容笑貌、脾性嗜好,都有所涉猎。同时选录图片近千幅,包括皇帝们的影真图像、居处行止、官室器用、书画著作,军政大事、民情风俗、名物胜迹,以及后妃、臣下的肖像等。因此,本书可谓全面翔实,图文并茂。通读、查栓均可,珍藏、馈赠咸宜。
《曾国藩家书家训》本名《曾文正公家书》,全书十卷,附《曾文正公家训》二卷,是晚清名臣曾国藩去世后,其家人弟子亲友等搜集编纂的一部书信体家书家训集。 曾国藩(一八一一—一八七二),字涤生,号伯涵,湖南湘乡人。曾氏是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也是洋务运动的初发起者和推动者。在传统文人读书做官的道路上,他由秀才选贡士,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以一八五三年起受清廷委派回湖南办团练抵抗太平军为发端,直至一八六四年其下属基本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因军功逐步高升,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封一等毅勇侯,卒后谥号“文正”。 曾氏在传统文人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被誉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其生前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就影响巨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诸葛亮亲率大军平定南中叛乱,历史上称为“诸葛亮南征”。其中,西路军由诸葛亮亲自率领,东路军由马忠率领,中路军由李恢率领,主要作战地区和军事行动所及地区大致是今天四川省西南部、贵州省和云南省的大部地区。但因史料记载简略,诸葛亮和他的部队怎样进入南中?又在哪里与叛军进行过战斗?千百年来都是未曾解开的谜!2011年6月~2013年4月,长达三年的时间里,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与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联合组成“诸葛亮南征路线调查项目”小组,先后四次对现存的大部分南征遗迹进行实地考察,获得大量手资料和珍贵照片。现将这些照片分类整理,配以精炼的说明文字,编成《图说诸葛南征》(谢辉主编)。《图说诸葛南征》分为四川卷、贵州卷、云南卷三部分,使用照片260余张,记录诸葛亮南征相关遗迹多达85
本书所辑为永璘秘档汇集。永璘为乾隆帝第十七子,是嘉庆帝之同母弟。乾隆四十九年随乾隆帝东巡,乾隆五十四年封为贝勒,嘉庆四年封为惠郡王,旋改封为庆郡王。嘉庆二十五年二月身患重病,嘉庆帝亲往探视,封为亲王。同年三月病逝,卒年五十五岁。谥号僖。本书所辑档案主要选自中国历史档案馆所藏《宫中档簿》、《军机处上谕档》、《内务府奏案》、《宫中进单》等档案。该专题档案此前从未系统刊发,现经发掘遴选,首次付梓公布,实为翔实可靠的手史料。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魅力的神秘人物,他是湖南长沙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等,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曾国藩是一个谜,近年来已有很多学者的著述试图解开这个谜。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起过引人注目的作用。他潜心研究学问,留下过许多值得后人汲取的养分;他面对现实,奏陈时弊,成为晚清王朝的柱石人物;他招兵买马,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是晚清王朝的“中兴名臣”;他在一定条件下顺应历史潮流、倡导洋务,为中国的进步作出了贡献。在知人善任、教育子女等方面,曾国藩作出了令世人称道的业绩。正是曾国藩在历史上的独特作用,才使后人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 *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而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