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日本战后著名中国学家竹内实研究毛泽东主要成果的选译与汇总。 竹内实的《毛泽东的诗词与人生》一书是国外学者研究毛泽东诗词的唯一系统论著,其结合历史实际对毛泽东诗词的理解与阐释别开生面。 竹内实写有多种毛泽东传记,本书所选《毛泽东》一文简洁明快、雅俗共赏。本书选译竹内实研究毛泽东著作与思想的代表性论文,其中既有正面论述和评价,也有对毛泽东错误的质疑与批评。历史证明作者的见解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A751 毛泽东(1893-1976)-生 事迹
曾国藩研究第一人唐浩明先生,在冷月孤灯下创作了文学经典《曾国藩》。多年来,这部小说不断重印。二十多年来,唐浩明先生继续一心研究曾国藩,对这个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遂首次修订《曾国藩》。《曾国藩》修订版增加了大量能生动体现曾氏性格的真实故事,并对文字进行了精雕细刻式的提炼和修改。
曾国藩研究*人唐浩明先生,在冷月孤灯下创作了文学经典《曾国藩》。多年来,这部小说不断重印。二十多年来,唐浩明先生继续一心研究曾国藩,对这个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遂首次修订《曾国藩》。《曾国藩》修订版增加了大量能生动体现曾氏性格的真实故事,并对文字进行了精雕细刻式的提炼和修改。
王广民编著的《*家事》上中下三卷,共计60章。上卷(1887—1927):老爷爷分家、*出世、父亲当兵。私塾课读、拒婚求学、父子矛盾爆发。亲戚朋友说情,*读书走出韶山。毛泽民辍学、劳动、结婚,毛泽覃订婚、上学,*求学长沙,积极探索自己和中国的出路。慈母病故,兄弟俩韶山奔丧。父亲去世后举家迁往省城。毛泽民去安源,毛泽覃去水口山,*去上海,毛泽健去衡阳,王淑兰回韶山,兄弟姑嫂、天各一方。投身革命、身跨两党,沪粤惊变,兄弟妯娌在武汉团聚。*组织起义,与杨开慧板仓壮别。中卷(1927—1953):秋收失败,创业井冈,毛泽健、杨开慧先后遇害,*受到极“左”路线的排挤。反“围剿”失败,舍弃幼子长征转移。贺子珍长征路上生孩子。留守江西的毛泽覃牺牲。岸龙在上海失踪,岸青被打伤致残,岸英、岸青寄人篱下。李敏、李讷在陕北出
宋庆龄是一位非常有个人特点的政治家,被誉为 国之瑰宝 ,是20世纪伟大女性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尚明轩研究员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孙中山和宋庆龄相关研究和著述工作。几十年间,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史料的发现,他的代表作《宋庆龄传》也一再修订、重版。尤其是在2012年曾做了大幅度增补工作,添加了宋庆龄后半生的大量内容,使这本传记在内 容上更加完整。 此次出版,考虑到宋庆龄一生所留下的珍贵影像和各种文物都是重要的历史载体,又增加了近500幅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与文字相互映照,增强了可读性。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为“谈话录”,是胡乔木二十多次谈话的纪录。其中有一篇1985-1986年、即这项工作开始前几年他同中央文献研究室同志的谈话记录,因属于同一个主题故一并收入。这些记录未经过他本人审定,但多是根据录音整理,只作了必要的文字修饰。第二部分分为“初拟稿”,是按照胡乔木生前拟定的题目,并根据他的谈话精神撰写的19篇文稿。在写作这些文稿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档案及其他资料。
《曾山传》(修订本)生动地记述了曾山同志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等各个重大历史时期主要的革命活动和工作情况,展现了曾山同志一心为党,艰苦奋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所做的卓越的革命业绩,凸显了曾山同志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的革命精神。作者依据中央档案馆和省、地、县档案馆保存的数千件有关曾山的档案资料和当时的报刊资料,广泛参考了老同志的回忆录和访问记录,采用史料丰富而可靠,是一部真实的历史传记,更是一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著作。
编写周恩来同志的传记,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邓小平同志为本书题写了书名。本书的主要资料依据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周恩来同志数万件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和大量会义记录,还有原由邓颖超同志保存的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日记、作文和书信等。同时,广泛参考了当时各种报刊和许多同周恩来同志有过直接接触的人员的访问记录、回忆录等。力求根据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写出比较翔实的信史。本书(共四册)介绍革命家、政治家周恩来曲折坎坷、光辉的一生。并配有大量图片,内容详实、全面,是一部了解伟人的好,值得一读。
蒋介石的一生,为什么盖棺不能定论?如果没有蒋介石,现代中国将何去何从?历史不能假设,历史研究永远是一个不断接近真实的过程。本书作者研究、关注蒋介石近四十年,从4万字,到40万字,再到如今近80万字
本书辑录了蒋介石自1915—1949年部分日记其1000余篇,经过作者悉心深入地研究整理对其逐篇进行了考释、注解和评析内容涉及党务、军事、行政、外交以及家事等诸多方面。日记作为真实记录个人心理、性格、行状、思想的文字,一直被视为研究历史人物的第一手资料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重要、极其复杂酌人物,长期以来,蒋介石的日记备受史家和广大读者关注而不可得;本书在对日记“揭秘”过程中,征引了与之相关的电文、信函、命令、演讲、谈话记录等珍贵资料,其中不乏属首次披露世所鲜见的历史档案文献因此,《蒋介石日记揭秘》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还具有启迪发微的研究价值。2006年年初,媒体报出蒋介石日记手稿由其孙媳蒋方智怡交给美国胡佛研究所暂时保管,并将1917年至1931年的蒋介石日记开放(中间缺1924年的日记)的消息,但对于国内
袁世凯纵横捭阖两时代,既是清朝重臣,又是民国元首,是中国近代化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袁世凯抵制侵略、力主维新、废科举、建铁路、推行立宪、发展经济……本书评说袁世凯功过是非众说纷纭的一生,解读乱世枭雄袁世凯的激荡与沉浮,透视中国千年大变局的激变与冲突。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成立了以彭真为书记的尔北局。彭真率东北局进入东北时,东北正处在苏联红军管制下。面对牵涉美苏、美蒋、苏蒋、苏我、国共两党关系等矛盾重重、错综复杂、变化急剧的形势,彭真严肃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决定、指示、命令,领导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团结来自四面八方的干部,一边粉碎同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一边坚持不懈地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迅速扩大部队,建设民主政权。建立根据地,创造了广大的东北解放区,奠定了尔北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本书作者多年研究彭真的生平历史,查阅了大批彭真在东北时的档案资料,研究了国内外有关的资料和书籍,客观、公正地记述了彭真在东北的工作,记述了毛泽东、刘少奇在领导东北解放战争前期的决策过程,
《胡乔木(中共中央一支笔)》(作者叶永烈)是“人民联盟文库”系列之一。 《胡乔木(中共中央一支笔)》是记录研究其生平事迹的著作,书中共分为最后的日子;走上红色之路;初入延安;来到毛泽东身边;“中共中央一支笔”;新闻首脑;“大手笔”;“大跃进”年代;庐山风波;“病中吟”等十三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