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当选第一任总理,任职二十六年多。 在这二十六年多的时间里,周恩来总理国务,主管内政外交,为建设一个崭新的中国呕心沥血,他的思想和实践为我们今天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本部书稿的两位作者均来自原中央文献研究室,长期从事周恩来等领袖人物研究。他们在原文献研究室工作的三十余年中,曾经参加了由金冲及主编的《周恩来传》和力平等主编的《周恩来年谱》的写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由于工作性质所致,他们还有机会采访两三百位曾经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的老同志、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亲属。这些经历为他们写好本部专著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书以丰富详实的史料,客观而深情的笔触,还原出一位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 人民总理 形象。通过本书,读者既
郑闯琦先生编著的《蒋介石全纪录》(上下卷)有别于坊间野史式的传记小说,公正、客观、形象、完整地评述了蒋介石的一生,350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再现了这个历史关头的风云人物。其中大部分照片为首次披露。
《曾山传》(修订本)生动地记述了曾山同志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等各个重大历史时期主要的革命活动和工作情况,展现了曾山同志一心为党,艰苦奋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所做的卓越的革命业绩,凸显了曾山同志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的革命精神。作者依据中央档案馆和省、地、县档案馆保存的数千件有关曾山的档案资料和当时的报刊资料,广泛参考了老同志的回忆录和访问记录,采用史料丰富而可靠,是一部真实的历史传记,更是一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著作。
胡宗南是民国史上、国民党内一位重要而又复杂的政治军事人物,是蒋介石手下一位*重要的军事将领,是蒋介石的爱将与黄埔系的首领人物。其一生,曲折复杂,丰富多彩,从少年求学,到投军黄埔、东征、北伐、内战、 剿共 、抗日,身经百战,赢得蒋介石的宠信,成为坐镇西安、统帅数十万大军的 西北王 。然而曾几何时,当他在1947年3月率军攻占中共首府延安、走上他人生的 * 时,也是他走向败落的开始:从陕北败退关中,又从汉中败退西南, 西北王 成了 西南王 ,*后在川西全军覆没,只身逃至台湾,遭弹劾,受冷落,又挣扎着爬起来,改名换姓守大陈,看海听涛防澎湖,直至1962年2月病故于台北。胡宗南的一生可以说是民国史的缩影!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精英后的辉煌,中国近代化的开创与实践者,中国传统文化理想的化身。唐浩明所写《曾国藩》以史料为框架,以野史、年谱、诗文作品为辅助,通过文学想象的手段,塑造了一个形神兼备的曾国藩。曾国藩治军行政的方针、用兵制胜的谋略,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文化修养和人格品味都在本书中得以展现。
《辛亥碑传集》与《民国碑传集》即将刊行问世,这对于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史与民国史的同行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消息。缪荃孙所辑《续碑传集》,共86卷,为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人物传记,收入1111人,作者凡259名。清末人物生存者,未有碑传,民国以后死者,子孙本于传统习惯,请文人作传,当有搜聚之必要。闵尔昌遂编《碑传集补》60卷,又卷末1卷,以清末人物为主,并补前集所遗漏者,共800余人。钱书规模大体仿自杜大硅。缪荃孙收聚碑传,历时30年(1881-1910)始成。闵尔昌拾遗搜补,亦近10年。缪是有名学者,交游甚广,向人征求碑传,亦有靳而不予者。个人限于见闻,搜集资料,实非易事。
为纪念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撰的《习仲勋画册》日前在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画册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全面反映习仲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以及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及其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风范。画册图片精美,编辑精当,共收入图片594幅,许多照片为次公开发表,图文并茂地再现了习仲勋同志13岁即投身革命,到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精彩人生,及其天天奋斗、天天快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与党内外人士的深情厚谊及其温馨感人的家庭生活。画册广收精选,精心编排。编辑组历时两年,到习仲勋战斗、工作和生活的全国各地的党史、档案、文博部门广泛搜集资料,反复甄别遴选,认真学习习仲勋的革命业绩和精神风范,带着感情投入这项任务。
乌兰夫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领导内蒙古民族解放和振兴的杰出领袖。 本书全面记述乌兰夫同志革命经历和公务活动的记录,客观地反映了他的光辉一生和不朽业绩。其明显特点是:史料丰富翔实,语言直白淳朴,适合不同读者的需要。 乌兰夫同志的奋斗史,同内蒙古和全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这部传记,也可以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和学习近现代史的必要读物。
许宝蘅,字季湘,号巢云,浙江杭州人。许宝蘅一生经历了清代、北洋及国民党政府、社会主义新中国等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目睹了历史的更迭与动荡,他的日记是近现代中国社会沧桑剧变的真实写照。近些年来,清末民初人物的日记虽多有出版,但像许宝蘅这样一直接近权力中心,对政情动态有连续记述的并不多。特别是对民国初年北洋政府中枢动态有完整记载,迄今恐怕舍许宝蘅无他人了,其日记的史料价值由此可以概见。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为白崇禧之子、著名作家白先勇为父亲编著的最重要一部著作。共分两卷,上卷《父亲与民国》(1893—1949),下卷《台湾岁月》(1949—1966)。 全书以白崇禧戎马生涯为主线,涵盖北伐、蒋桂战争、建设广西、抗日、国共内战、二二八事件后赴台宣慰……记录从1927年至1949年白崇禧前半生的军政活动,大起大落,澄清白崇禧与蒋介石、李宗仁等人分分合合的历史误区,以及1949年后在台湾十七年的交游、信仰、弈棋、狩猎等暮年活动,淡泊自适,表露白崇禧作为儿子、丈夫、父亲的生活点滴。 精选珍贵照片五百余幅,记录诸多历史关键时刻。其中,白崇禧作为历史上华南领兵攻入北京的第一人、最后完成北伐大业的一组影像,更是弥足珍贵。 【上卷“父亲与民国”看点】——关系北伐成败的龙潭之役,
本书精选了*的老师、同学、战友、身边工作人员、亲属以及外国领导人、驻华大使等273人的回忆,全面、客观、翔实地记录了*的一生。 本书对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有详细深刻的记录,从历史背景、内中原委、事实真相,以及当事人的亲身感受等方面作了客观生动的写照,细节回忆,寓意深远。 本卷为第1卷,由周恩来、李立三、蔡和森、陈潭秋、萧三、毛宇居、杨昌济、李维汉、罗章龙等人讲述1893 1927年*求学、参军、创办新民学会、在 五四 激流中、参与建党、领导工人运动、在国民党中任职、研究农民运动、经历大革命失败等事件。
该书从蒋介石退台写起,直至病逝。真实记录了他在台湾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外交上采取的一系列施政方案。尤其是对失败做了痛彻的反省。蒋介石在台湾改造国民党,清除异己,依美求存不得后迎来外交危机,后只能偏安自保。在政治上坚决打压 台独 。晚年病魔缠身,遗恨台岛。 翔实生动地记录了宋美龄的后半生心路历程。宋美龄一直以特殊的身份活跃于政治舞台,在台前幕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她的一举一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引起世界的关注。同时还有蒋介石、宋美龄夫妇的家庭生活、工作、娱乐的实情,其晚辈目前各自的境遇等。 宋美龄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特殊的 政治人物 。有关她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政治行为,还是私人交往,甚至长寿、养生,仍然是海峡两岸许多人关注和津津乐道的话题。 该书从蒋经国上海 打虎 开始,直至去台湾主政之后,
《蒋中正日记揭密——从风雨飄搖到大局初定》选择在蒋中正人生起伏*、事业重要、斗争激烈关头的历史事件,力求真实再现蒋中正的心境: 蒋中正准备撤守台湾; “外蒙古案” “*”退出联合国; 阅读本书,你将进入中国当代历史上这个风云人物的精彩内心世界。 张治中如何率领19路军抗日? “长沙大火”究竟是谁所为,是否真如胡适所说? 惟一一位在西安事变后三探张学良的国民党高官究竟和他谈了些什么? 国共和谈完结之后张治中去了哪里? 张治中在走进共产党阵营之后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斗争? 作为国共历史上都不可能回避的重大历史人物,张治中经历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细节和真相究竟是什么? 《回忆父亲张治中》是一直伴随张治中身边女儿张素我对父亲生平的详尽回忆录。真实地还原张
《后辛亥时代的孙中山与广州》是一本较全面、较详细地反映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捍卫共和,与不同派系的军阀进行斗争,并在广州三次建立政权的图文集。该书从军事、政治、民生以及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立体地反映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与广州的密切关系。这是一本有深厚学术底蕴,但又深入浅出的作品。
在那场给我们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刘少奇身上被泼满了污泥浊水,与他有关的一些珍贵的照片也被毁掉。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照片档案馆的资料仍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使得能从数以万计的照片中,遴选出三百六十多幅来编成这本画册。但是,要忠实反映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全貌,并不是一种容易的事。这本画册只能从几个侧面再现刘少奇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尽管如此,读者仍然可以从中看到他就任党和国家重要职务时的庄严场面,看到他活跃在内政外交舞台上的繁忙身影,看到他与同志和朋友们亲密交往、推心置腹的感人形象,看到他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的生动镜头,还可以看到他作为一名普通公民的生活和情趣。
本书是窦宗仪先生利用大量时间,在华盛顿的国会图书馆搜集中、外文史料,而且是以外文史料为主撰写而成。通观全书,在外文史料方面,作者使用了美国、日本、苏联、英国等国的外交档案及来华外交官的报告及回忆录。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作者系统地、按时间先后,使用了在上海出版的《字林西报》,提供了外国记者在不同场合所观察到的李鸿章。 研究李鸿章,如果只依靠《李鸿章全集》等中文资料,对李鸿章的印象,与阅读窦氏所编《李鸿章年(日)谱》感觉是大不相同的。因为,中文史料,虽然丰富多彩,包含有奏折、书信、日记以及晚清文人笔记等等,范围甚广。这些史料或出自李氏的同僚、下属,或出自不同派别、不同政见的人物所撰写,门类繁多,应有尽有。如此众多的史料对于研究一般的清代官僚,庶几绰绰有余,然而,李鸿章却不
《彭真年谱(1902-1997)(套装共5册)》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主要依据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并汲取相关的研究成果,力求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谱主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保持党的先进性,为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而顽强奋斗的一生。
彭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为了记述彭真一生的革命经历、思想理论、光辉业绩和品德风范,经中共中央批准,我们编写了《彭真年谱》。 《彭真年谱》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主要依据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并汲取相关的研究成果,力求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谱主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保持党的先进性,为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而顽强奋斗的一生。 编写《彭真年谱》是从一九九六年开始的。原计划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一九0二年十月——一九四九年九月)已于二00二年纪念彭真诞辰一百周年时出版。接着,准备
《陈独秀南京狱中资料汇编》一书达百万字之钜,是目前国内为详尽记录和反映陈独秀自1932年10月15日至1937年8月23日在上海被捕、各方营救、庭审、判决上诉、改判、入狱到释放及南京狱中生活等方面的资料汇编,集民国档案文献、报刊书籍、往来书信、本人著述于一炉,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与史料价值。此书又是一部研究创新之作,两千余条注释均反映了编者的匠心与成果。其中一是认真考证了一批陈独秀及当时名家来往书信的年月;二是发掘出了新资料如《中国论坛》、《密勒氏评论报》等五六种外文报及百余种国内报刊、大量书信及相关资料;三是编者在书中撰写的“导读”、“跋”和“陈独秀狱中大事记”等结合*的史料,展现了陈独秀研究的新的成果。这些不仅便于读者了解文献的相关背景,而且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史料书,对深入研究陈独秀生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