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艺术史学者孙炜集10年研究积淀创作的关于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唐伯虎的全景式传记。 提到唐伯虎,我们会想到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形象,也会与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戏说形象联系一处。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究竟什么样? 唐伯虎少年得志,却连遭四位至亲离世的打击,悲痛过后府考夺冠,却又因 科场舞弊案 前程尽毁,紧接着又遭继室反目,劳燕分飞 若不深入了解,我们很难将其风流形象与父母早亡、丧妻丧侄、理想覆灭、继室反目、卖画谋生、悲情离世的苦难人生相勾连。 为还原真实的唐伯虎,作者结合百余幅高清古画,以通俗晓畅的叙事对其跌宕短暂的54年故事人生与艺术人生做了详述,并由此为抓手,勾勒出江南文艺界群英雅集、交游唱和、践别往还的生活情景,吴越之地文化兴盛、书画市场蓬勃发展的社会风貌,以及明中期科
本书以史实为依据,引证大量的史料,对中国历史上一位臭名昭著的奸臣的一生做了深入细致的学术上的考察和研究。作者真实客观地还原了严嵩的生平作为和在官场上的命运浮沉,揭示了权力和欲望是如何彻底改变一个人的以及这样的人会给国家带来多么大的危害。本书也透析了产生严嵩的那个时代,从政治机制、经济形态深刻地剖析了严嵩这类奸臣出现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必然规律。
李济(1896 1979),湖北钟祥人。著名考古学家、人类学家,中国*位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29岁受聘于清华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同执教鞭。*位独立主持现代考古的中国人,被誉为 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 。组织和支持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山东城子崖发掘,及其出土物的搬迁、整理、研究和出版等工作;这些工作使传说中的殷商成为信史。1948年赴台,担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十七年,两度代理 中研院 院长。培育张光直、许倬云等重要学人弟子。 本书是这位 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 的*翔实传记,翔实完整地钩沉了传主的生平与治学。广泛采撷大量*手资料,进行多年实地走访踏查,采访口述,悉心捕捉*出版、发表的多方记录,彼此引证生发。以多人故事写一人传记,也是以一人平生讲百态人性,群像不乱,特写不孤,虽名为 修订 ,用心之巨不
曾国藩,没有显赫的家世,天赋堪称晚清同时代大人物当中*差,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在复杂的时代变局中超越众人,成就*,被誉为大清 中兴*名臣 ,且*后全身而退。他的人生经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给人以特别的启示。 他出身平常,家族五六百年没出过秀才,可谓典型的小镇青年。 他智商平常,考了7次才中秀才,却以笨功夫成功打通了科举之路,顺利进入翰林院。他一生崇尚笨拙,以扎实而非机巧取胜。 他踌躇满志进京,面对全国精英,发现自己见识狭隘、观念鄙俗,陷入自卑和焦虑。三十而立,他立志学做圣人,研读经典,广交朋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京期间飞速升迁。 他善于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天下大乱之际,一介书生独创湘军,统率群雄。对抗太平天国,屡战屡败,甚至两次投江自尽,多次深
凯塞林少年参军, 一战 期间,曾就职于炮兵部队,后任参谋,又参与了德国空军的组建工作。 二战 初期,凯塞林作为空军指挥官,主要职责是配合装甲部队开展闪电战。在德国空军横扫欧洲大陆后,作为元帅的他开始指挥空袭不列颠和突袭苏联。当德军在意大利战场出现颓势后,被调至罗马配合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开展南线战斗,并作为南方战区总司令独立指挥此地的三军部队。 凯塞林对于德国在 二战 时期多个战场上的失败,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理解,例如:轰炸英国的 海狮行动 被取消在于目标不明确,在苏联战场未能尽早占领莫斯科,北非战场是由于没有优先占领马耳他岛以及意大利军队的无能,等等。
以苏轼的生平履历与各体文艺创作为经纬,在最值得关注的断面把握其人生鸿迹。 在论述中,作者试图回到苏轼及其亲旧友朋的世界中,理解其诗文作者以外的身份与追求。思想层面重点关注反对王安石变法对苏轼本体论、认识论的影响,论述了注疏儒家经典对其自我表达的重要意义,以及以禅宗和净土宗为主的佛教思想对其行为和言说的全面影响。政治层面,除在朝期间论辩新法得失存废之外,也探讨了苏轼积极推动地方善政的表现,与其行为动因。文学艺术则以诗词创作和书论画论为中心,在自我与世界、自我与传统的变动关系中,探讨苏轼表达的复杂多面性。
1644年4月25日清晨,崇祯缢死煤山,李自成占领紫禁城。5月22日至27日,明军吴三桂部和满清联军,与李自成大战于山海关一片石,李自成败退北京,于5月29日匆匆称帝, 是夜,焚宫殿西走。 6月7日,满清摄政王多尔衮进入北京,而远隔千里,明朝福王朱由崧也于当日在南京宣布监国。6月19日,朱由崧正式即皇帝位,改元弘光。南北两京遂展开了最终对垒。 本书将仅存一年的南明弘光朝作为对象,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人事诸方面展开深入论述,作者秉承 史传叙事其表,思悟认知其里 的宗旨,用富于感染力的文字,描述史事时大开大阖,奇崛跌宕,令人荡气回肠;又以有力的思想认识方式,清晰地梳理出历史表象后面的深刻内涵。
本书以"文人"的概念、批评与书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先秦两汉"文人"概念的分析,揭示"文人"与"德"的内在关联,勾勒"文人"概念由指向德行世用到指向文本的粗略线索,阐释由此所衍生的批评方式和原则。从史学、儒学、德行、文艺四个角度切入,结合韩愈、宋濂、王世贞等个案,分析不同视角和立场下的"文人"身份批评,揭示传统观念、身份结构、主体心态在"文人"身份认同中的作用,挖掘其在文学批评目前的意义。把文学作品视为展现"文人(诗人)"角色的舞台,以别集序中的"文人(诗人)"认同与书写、诗歌中"诗""诗人"的书写、"余事作诗人"的本意与解读为对象,分析公共空间、私人空间下"文人(诗人)"的两种认同机制,揭示身份与空间互动所带来的阐释学意义。最后,以《荆潭唱和诗序》《文章九命》为例,分析"文人"身份批评与文本逻辑、书写传统的关
本书是尤西比乌斯撰写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记述了君士坦丁自登上皇位以后30年左右的历史,涉及到了拜占庭帝国的许多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君士坦丁对于基督教的态度及所作所为,尽管多是对君士坦丁歌功颂德的内容,但作为一个同时代的作者,该书的史料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赵普是北宋名相,开国第一功臣,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宋代建国及宋代早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 陈桥兵变 、 杯酒释兵权 中,赵普都扮演了主要谋划者的角色。他曾在宋太祖、宋太宗时期三度出任宰相,在任期间,他产建策抑制武将、改革兵制、消弭兵患; 他选贤能,澄清吏治,在他的力主下,北宋在官员的选任、考课、惩治方面开成了相对严密的制度。他重视法制建设,辅佐宋太祖制订了后世可循的 祖宗法 。其政策建议深刻影响了北宋政治和历史进程,保证了大宋江山相当长时间的和平稳定。 本书将赵普置身于复杂的历史环境中,对其一生尤其是从政履历及事迹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论述,并剖析了赵普个人品性、性格及其与宋太祖、宋太宗的复杂关系,由此揭示出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诸方面情况。
人物传记《晚清重臣李鸿章》全面而扼要地描写了李鸿章一生的主要事迹,记述了李鸿章返乡创办团练,投奔老师曾国藩,率湘军攻克安庆,组建淮军开赴上海,打败李秀成平定吴中,创建北洋,以及参与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李鸿章从一介儒士到晚清重臣,叱咤风云四十多年,用他的 痞子 外交与列强周旋,在晚清历史上留下浓彩重墨的一笔。 《晚清重臣李鸿章》以事实为依据,客观记录了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以及与外国交涉的具体活动,展示了李鸿章复杂而多面的人生历程。全书由一幅幅画面连缀而成,截取了李鸿章政治生涯的各个重大节点,加以重笔点染,并兼顾其个人生活侧面,完整地勾勒出这位晚清名士的丰满形象。
本书在李清照传记研究和书写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和创新性贡献。作者通过李清照作品来寻觅、分析其生活场景和思想、情感轨迹,从多重视角、多个维度来展现李清照的精神世界。写作态度严谨,视野比较开阔,通过对李清照文学创作方面、生活时代、周边的人和事来叙写传主丰富多彩、曲折多艰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同时,也呈现出传主所处时代的社会形态、政治风云、文化风貌、文士精神样态,使整部作品呈现出立体化的特点。
本书是一部传记,讲述了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性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从各个方面讲述了苏东坡的全部。本书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值得读者收藏。
一战 结束之时,威廉二世成了大众仇恨的对象,他被视为战争爆发的罪魁祸首,应该为全世界遭受的不幸负责。协约国的媒体把他描绘为十恶不赦的暴君,很多人希望他被处以绞刑。在威廉二世统治了30年之久的德国,这位末代皇帝被称为 疯子 ,带领他的臣民走向毁灭。21世纪伊始,当时的人们由这类评断而产生的对威廉的情绪和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消失殆尽了,但对威廉二世的印象依然是负面多过正面。 威廉二世是20世纪欧洲历史上最重要 也是最有争议的 人物之一。受到传统叙述的影响,众多谈及威廉的史学评论都采用了嘲笑、谴责,甚至妖魔化的论调。本书追踪了德皇威廉的政治生涯,从他在霍亨索伦宫廷压抑的青少年时代,到他甫登帝位与俾斯麦等老臣争夺主导权的时期,到他踌躇满志、国家快速崛起的 威廉时代 ,再到滑向失控深渊的世界大战和帝
鲁班作为中国古代工匠的集大成者,享有 机械之圣 百工圣祖 巧胜先师 等美誉,是中华民族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和美德的化身。鲁班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建筑、机械等行业从业者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科学运用全媒体的思维和技术加强鲁班文化传播,不仅具有弘扬鲁班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也有完善传统文化全媒体传播的学术价值。 本书以鲁班文化传播为研究对象,以文化数字化、全媒体传播、工匠精神、文化遗产保护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等方法,对鲁班文化及工匠精神的传播现状、鲁班文化资源及传播路径、全媒体传播渠道、保障机制等问题开展研究,以构建鲁班文化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推动新时代鲁班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该书讲述了末代 皇妃 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离奇曲折。她曾以少女的天真与 康德皇帝 夫妻 相处,伴随 伪满 垮台与 皇后 婉容共度八个月逃亡生活,继而又在没落皇家苦守七年,经历了无人能够感受的孤寂落寞。她曾经大富大贵,风光无限,也曾经穷愁潦倒,走投无路;她打小工,借路费;后为生活所迫,不得不选择离婚,却又在 文革 中落了个 皇娘造反 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