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张学良写口述史的历史学家唐德刚说: 张学良政治生涯中后一记杀手锏的西安事变,简直扭转了中国历史 ; 只此一项,已足千古 。 本书作者王充闾是张学良的同乡,对张学良生平行迹有深入了解,作者以史实为依据,选取张学良与三个亲人张作霖、于凤至、赵一荻,四个朋友周恩来、郭松龄、宋美龄、蒋士云的关系,以及与蒋介石半个世纪的恩怨情仇,以折扇式打开,叙述了张学良高开低走人生经历,以及张学良复杂多面的性格,并对张学良在 九一八 事变、西安事变中的心理,以及五十年拘押生活、晚年旅居夏威夷的心境,做出精辟的分析。
王阳明从小就认为读书是为了做一个圣贤之人,少年时他曾骑马游塞外,种下经略四方的志向。等到步入仕途,他因得罪权宦刘瑾遭到贬黜与追杀。可以说因祸得福,他由此在龙场得道,正式开始收徒讲学,传播心学。此后,无论是平定南赣盗贼,还是平息宁王叛乱,都是他将心学灵活运用其中,对 致良知 心即理 知行合一 的亲身实证。 本书以王阳明的生平为纲要,穿插明朝中期的政治风云,将王阳明的心学发展一一呈现,对理解王阳明的心学,了解他的人格精神具有直观的作用。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王阳明
本书以史实为依据,引证大量的史料,对中国历史上一位臭名昭著的奸臣的一生做了深入细致的学术上的考察和研究。作者真实客观地还原了严嵩的生平作为和在官场上的命运浮沉,揭示了权力和欲望是如何彻底改变一个人的以及这样的人会给国家带来多么大的危害。本书也透析了产生严嵩的那个时代,从政治机制、经济形态深刻地剖析了严嵩这类奸臣出现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必然规律。
作者以杜月笙的生平为主线,查阅大量海内外档案、史料,真实讲述杜月笙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一生:一个来自乡下的孤儿,单枪匹马闯入上海滩,由一个三餐无继的小混混,一路扶摇直上成了上海滩的黑帮大亨,而且将触角伸向金融、工业、新闻报业、教育等领域,成了上海滩的风云人物,与蒋介石称兄道弟,与宋子文交往甚密,戴笠与他义结金兰 杜月笙说: 钱财用得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人情。 杜月笙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多棱镜,稍微旋转一下,就能展示出截然不同的色彩。前一秒钟,这色彩可能是黑,而后一秒钟,可能又是白。纵观其一生,不仅得益于其黑帮背景,更重要的还有海量人脉,以及对时局、时机的精准把握。 本书在兼顾完整性与翔实性的基础上,客观再现杜月笙纵横上海滩黑道、商界、军界、政界的权术与谋略,不仅
他们的思想、品德、事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他们的故事,是对中华民族的禀赋、特点和气质生动、鲜活的阐释。 他们的名字,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光彩夺目。 他们为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书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先贤人物。 林则徐是清朝大臣、爱国政治家。 《林则徐/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选取林则徐一生中十一个重要经历,生动再现这位心忧天下的爱国大臣一生中的功绩与沉浮。 林则徐锐意改革,开眼看世界,痛感鸦片危害国家,带领民众虎门销烟,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爱国情怀。
有一种情深叫《纳兰容若》,一生至少读一次。 严迪昌在《清词史》中说,纳兰词是继苏轼之后在词的领域内这一题材作品*称卓特的一家。 纳兰容若的卓越不仅仅在文学造诣。本书根据详实史料和纳兰词细细抒写纳兰容若短暂而绚烂的一生。看完纳兰容若词传,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爱。
李济(1896 1979),湖北钟祥人。著名考古学家、人类学家,中国*位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29岁受聘于清华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同执教鞭。*位独立主持现代考古的中国人,被誉为 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 。组织和支持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山东城子崖发掘,及其出土物的搬迁、整理、研究和出版等工作;这些工作使传说中的殷商成为信史。1948年赴台,担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十七年,两度代理 中研院 院长。培育张光直、许倬云等重要学人弟子。 本书是这位 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 的*翔实传记,翔实完整地钩沉了传主的生平与治学。广泛采撷大量*手资料,进行多年实地走访踏查,采访口述,悉心捕捉*出版、发表的多方记录,彼此引证生发。以多人故事写一人传记,也是以一人平生讲百态人性,群像不乱,特写不孤,虽名为 修订 ,用心之巨不
有一种人生哲学叫《苏东坡》,一生至少读一次。 苏东坡具有超然的人格魅力和生活的魄力。几千年来,比他优秀的没他幽默,比他幽默的没他从容,比他从容的没他有生活情趣 本书从苏东坡的词作中寻找细节,全面还原苏东坡的人生、生活、思想全貌,让读者在品味他的诗词、感受他的人生的同时,体味他的人生哲学。学会被生活捶打之后,依然热血前行。
本书以汤显祖本人的诗文戏曲作品、当时人撰写的汤显记资料为依据和材料,参考以相关学者对汤显祖及其时代的系列研究成果(尤其是徐朔方撰写的《汤显祖年表》和《汤显祖评传》),发挥合理想象与细节填充,将汤显祖一生经历、创作与成就分解为10个左右的故事片段,充分考虑和覆盖了他人生的各个关键阶段与思想文艺方面的多种贡献,并试图基于历史事实与 想象的真实 ,来探究这位文化巨匠的心灵世界与心路历程,以期广大读者能对这样一位文化先贤有着更为准确、深入而细致的了解。
曾国藩,没有显赫的家世,天赋堪称晚清同时代大人物当中*差,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在复杂的时代变局中超越众人,成就*,被誉为大清 中兴*名臣 ,且*后全身而退。他的人生经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给人以特别的启示。 他出身平常,家族五六百年没出过秀才,可谓典型的小镇青年。 他智商平常,考了7次才中秀才,却以笨功夫成功打通了科举之路,顺利进入翰林院。他一生崇尚笨拙,以扎实而非机巧取胜。 他踌躇满志进京,面对全国精英,发现自己见识狭隘、观念鄙俗,陷入自卑和焦虑。三十而立,他立志学做圣人,研读经典,广交朋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京期间飞速升迁。 他善于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天下大乱之际,一介书生独创湘军,统率群雄。对抗太平天国,屡战屡败,甚至两次投江自尽,多次深
这是一部别具一格的回忆录。作者生于重庆,幼年时随祖父卢作孚到香港,并在1952年祖父突然离世后随父母回到重庆。她在 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校说什么就是什么 的环境中长大,品学兼优。她一直不懈地努力,坚持高标准要求自己,然而她的人生并不一帆风顺,反而屡遭磨难。直到好多年后,她读到了被屏蔽多年的祖父的故事 书中同时穿插了祖母、外祖父母、父亲、母亲的人生故事,让读者可以一窥卢氏大家族的真实面貌,也看到家庭的传承与教养对人的作用 在黑白混淆、是非颠倒、道德沦丧时,守住做人的底线。
本书稿记述了陶成章短暂的一生,是一部较注重史实的人物传记。虽是一部通俗性的人物传记,但作者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征引大量的历史资料,使读者通过传主和社会背景的描述,得见辛亥革命那段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