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5岁次登台,22岁结婚,31岁成为破产的单身母亲,随后辗转于3个国家的多个城市开展自己的事业,独立培养出3个出色的子女,同时获得了两个硕士学位。60多岁的她重返模特舞台,在头发变白的时候走红,69岁时,她的形象在美国时代广场独占4个广告牌。她是72岁的 网红 ,是众多女性眼中的励志偶像,也许她*出名的标签是 硅谷钢铁侠 、特斯拉公司创始人埃隆 马斯克的母亲,但她更是自己人生的女王,她是梅耶 马斯克。 你很难想象,这样的她也曾因为害怕而多年默默忍受丈夫的家暴,身为令众人艳羡不已的超模却说自己衣品差,在看中名气和年龄的职场圈不断遭遇歧视,拥有成功的后半生但至今仍未遇到可与之共度余生的人。她并不是媒体塑造的 女性代言人 ,事实上,就是这种人设给普通人制造了数不清的压力和困惑。这本书展现了一个女性是怎样逐步探
本书连续7周稳居亚马逊总榜*! 超过8周长踞《纽约时报》 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名! 作为全球*成功的女性之一,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在书中深刻剖析了男女不平等现象的根本原因,解开了女性成功的密码!她认为,女性之所以没有勇气跻身领导层,不敢放开脚步追求自己的梦想,更多是出于内在的恐惧与不自信。她在书中鼓励所有女性,要大胆地 往桌前坐 ,主动参与对话与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她还为女性提出了如下成功密码,激励女性勇于接受挑战,满怀热情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向前一步,勇敢进取 通常女性在总会在无意识中妨碍自己的发展、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甚至很容易就放弃工作,放弃获得更大成就的可能性。与男性相比,女性在职场中的态度仍然不够积极、不够进取。 平衡工作与生活 伴侣的
宋朝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一生跌宕,尝尽人生苦楚,却成为中国文坛上少有的长寿女词人。出身书香门第的她经历了元祐党争、经历了朝代变迁、经历了夫亡再嫁,也经历了闪婚闪离。这些经历,让她从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变成了一个黯然神伤的妇人。透过她的一生,我们可以窥见宋朝的社会风貌;透过她的诗词,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女性真实的情感世界。
这本传记是在新近披露的波伏瓦信件、波伏瓦早期日记和给情人克洛德 朗兹曼的信之后的全新波伏瓦传记,它将让我们重新看待波伏瓦和让-保罗 萨特的关系。 《成为波伏瓦》是根据近几年新曝光的波伏瓦信件、早期日记等材料撰写的波伏瓦全新传记。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成为的。 波伏瓦如是说。这本开创性的传记引入波伏瓦此前从未被出版的日记和信件等全新材料,把她从萨特的阴影中拉出来,使她站在属于自己的聚光灯下。这本传记将为读者呈现一个更为真实立体的波伏瓦,也让我们重新看待波伏瓦和萨特的关系。 本书还将呈现很多此前不为人所知的波伏瓦的个人细节,这些新的细节会增强波伏瓦的神秘感,也会使我们对波伏瓦更加着迷。为什么这位 女性主义偶像 要着力打造自己的形象?为什么关于她和萨特的关系她会频频 撒谎 ,或是声称自己不
内容简介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以叶嘉莹的生平足迹和对诗词的研究为核心内容,讲述了她跌宕起伏但与诗词为伴的一生。 叶嘉莹在经历了幼时的安定、婚姻的坎坷、异乡的孤苦、丧女的悲痛之后,仍然热爱生活,寄情古诗词,传道授业解惑,成为中华古典文化的传承者。
张爱玲1995年去世,至今仍是大众关注的热点,本书《张爱玲传》严谨地以文献为依据,对张爱玲71年的人生及作品做了全面深入的发掘,将张爱玲的作品与其经历、思想、情感等结合打通,处处是由文见人的洞见,描写真实准确,生动感人。作者文笔清雅,如诗如歌,既不学究气,也不做作矫情,是值得收藏阅读的典籍。
民国女子中,张幼仪素来不是*光彩照人的那一种。在那场惊天动地的爱情中,她径自安静着,以一个受伤者的姿态,博得怜悯,而后是遗忘。 与林徽因和陆小曼相比,她的故事似乎并不高调耀眼。但是当时光的浮华略去,人们静下心来品读,却惊诧原来这才是成功女子的典范。 好的女子,并不是出身名门,容颜娇艳,而是穿过那些出身的局限,命运的波折,岁月的叹息,依旧可以寻回自己,在一个适合的关口华丽转身,惊艳世界,以逆袭的姿态征服时间。
本书叙写了杨绛的百年人生,包括童年成长、家庭变迁、求学历程以及与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尽现了一位非凡女性的魅力 既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翻译家,是慈爱包容的贤妻良母,又是安分守时的智者,还是一位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骨子里又有着令人感动的平民情怀。作者搜集阅览了大量关于杨绛的资料,用丰富翔实的细节,温暖细腻的笔触,恰如其分地浓缩了杨绛一生的智慧精华,给读者以人生的启示,无穷裨益。
张爱玲至今仍是大众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传记层出不穷,《张爱玲传》以 不做传奇 的立场,严谨地以文献为依据,对张爱玲生平及其作品做了全面深入的叙论。全书按张爱玲的生活轨迹分为上(1920-1943)、中(1943-1945)、下(1945-1995)三编。特点是以深刻细致的分析和评论见长,能够将张爱玲的作品与其经历、思想、情感等结合打通,处处传达出由文见人的洞见,寻觅出了张爱玲及其作品之间的深切关联。文笔清雅,不枝不蔓,既无学究气也避开了多愁善感的矫情气,甚至被读者认为是张爱玲式的文字。 1993年初版后,成为众多张爱玲传记中的经典之一。此次再版,作者重新修订,增加了作于张爱玲百年诞辰之际的《金句化的张爱玲,与真实的她差得有多远》一文,并配以精美插图,使这部经典传记更臻完善。
这本书是由《南京大屠杀》作者张纯如的母亲亲著的回忆录,讲述了华裔作家、历史学家张纯如执着追求理想与正义的一生。 1997年,29岁的张纯如写成《南京大屠杀》,连续10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震惊西方世界。在详尽的资料搜集和调查过程中,张纯如还成为《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的重要发现人之一,为揭露侵华日军在南京实施的暴行再添铁证。然而,正是这个打破了西方社会对南京大屠杀长达60年沉默的勇敢而年轻的女子,于2004年11月9日,终结了自己36岁的生命。 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强忍悲痛,耗时6年写成这本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回忆录。张纯如称作者张盈盈 不仅是我的妈妈,还是我最好的女友 。作者从至亲之人的视角,真实讲述了张纯如成就背后不为人知的付出和心声:她在档案馆废寝忘食地查阅资料,常常悲痛到无法自已;在写作过程中
她是多情诗人徐志摩的原配妻子,也是民国第一个被离婚的女人;她是乖巧懂事、万般顺从的好儿媳,也是曾名震上海滩的女企业家;她是前夫口中的 乡下土包子 ,也是引领上海滩时尚潮流的服装店女老板。她,就是张幼仪。 当世人艳羡着才情洋溢的徐志摩和林徽因、陆小曼的浪漫恋情,欣赏着徐、陆二人挑战传统的勇气时,却往往忽略了他的原配夫人张幼仪。本书作者张邦梅是张幼仪的侄孙女,她生长于传统中国家庭,接受西式教育,在她的追问下,张幼仪娓娓道出自己波澜起伏的一生。 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她有传统的一面,但她还是家里第一个没有裹小脚的女孩,一个在传统框架下奋力向学的青年,一个在怀孕三月被丈夫遗弃在英国沙士顿小镇时选择在海外独力抚养儿子的坚强女性;除了对严肃的外表和性格,她还有对爱人、亲人的一腔热情;除了 诗
张充和一生颠沛流离,生于上海,长在合肥,求学北平,辗转昆明,远赴美国,用她自己的话说: 我什么事都经过,我不大在乎,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 正是这份淡定与豁达,让她身历百年沧桑而自成高格。
作者央北的一部成功的人物传记。他以散文随笔的形式对杨绛先生的一生进行了详述,并融入结合了自身的一些感悟,这些小小感悟也很珍贵,借了先生的光。全书13万字,由序言、正文、后记三部分组成。精当小巧。行文并不考究华丽,以细致的环境、心理描写为主,语言温婉轻松,符合当代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写作中,作者选取了很多小事例,都是寻常家庭的温情点滴,比如先生包揽所有家务,支持《围城》的写作;比如初次留学时,舍不得问父亲要学费而在选取专业时做出的取舍;比如遭逢时代劫难,呈现出的生活以及心态的变化;后在清华园,师生们对钱先生的不舍送别等等。先生的一生,赤子之心,学习、接受、和解、珍惜,这样的一生,应当被缅怀,妥善收藏。
目前学术界公认最权威详实的狄金森传记 艾米莉 狄金森 美国现代诗先驱者、西方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博尔赫斯的偶像,她是一个谜,而本书试图揭开她传奇人生的谜底 兼具严谨的历史考据和可读性,《出版人周刊》称其达到了文学传记的最高水准 作为现代诗的先驱者,艾米莉 狄金森大概是最受人喜爱的伟大诗人之一,同时也是难以索解的谜 她是博尔赫斯唯一公开表达欣赏的女作家,诗坛地位与惠特曼比肩,却在25岁之后逃避公众生活,只留下上千书信和诗作。 这个奇特的女性究竟有怎样的一生?生活中的遭遇,不同寻常的个性,激情与愉悦,失望与冲突以怎样的方式走进了她的诗歌世界? 当代学者阿尔弗雷德 哈贝格以时间为序追随着狄金森的脚步,用信实全面且深入的文献资料向世人展示他揭开谜底的雄心,带我们尽可能地接近这位诗人 这位天
本书以三毛的生平为主线,以其心理成长、艺术追求、爱情纠葛、撒哈拉生活为侧重点,穿插三毛与友人的书信,以及她的文学创作回溯。全书以散文化的诗意文字,全景式、多角度解读了这位传奇作家跌宕而璀璨的一生。世人眼中的三毛,才情斐然,特立独行,而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更为深邃且不安的灵魂。 正如其爱人荷西曾称呼她为 异乡人 一般,三毛的一生都在异乡流浪,她既入世,又出世,她对人间烟火满怀眷恋,而在她的精神世界中,一直有着一个谜一般的 彼岸世界 ,它广博无垠、自由无际。
李清照,被誉为 千古才女 。她才华横溢,剑胆琴心,成就卓然。 本书描绘了李清照跌宕起伏、悲欢交融的人生经历,文笔清丽,内容丰富,力求还原一个真实具体、鲜明饱满、有血有肉的古代杰出女性形象,带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
她是一个民国史上无论如何都无法忽视的名字,胡适说她是 北平城不得不看的一道风景 的女子,郁达夫说她是 震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的女子 她和唐瑛并称 南唐北陆 、她被徐志摩深爱了一辈子却被身边好友恨了一辈子 她为徐志摩守寡一世却与人同居多年,她到底爱徐志摩吗?她到底堕落且自私吗?她到底才华横溢还是不名一文呢?来看看冯远臣用五年时间研究撰写的真实陆小曼吧。
从1977年到2018年,这里收录的7篇访谈跨越了超过四十年时间,曾散见于《10点5》《琼斯妈妈》《加利福尼亚杂志》等文化观察媒体。在这份独特的结集中,勒古恩不仅谈到了她的写作和生活,如对 科幻/奇幻 体裁的看法、卡尔 荣格对其作品的影响、关于 地海系列 等经典作品的写作过程等,也谈到了她同父母和丈夫的相处、养育孩子的经历等话题。对于勒古恩来说,幻想文学对可能性的想象最终关乎的是理想生活和存在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