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下岗失业的作者在司法局拿到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进入司法局直属的国办律师事务所实习,开始了律师生涯。 2003年,作者满怀信心从老家来到深圳,希望这个年轻的城市有作者的一席之地,实现自己的律师梦想。但是,在这里作者处处碰壁,内心非常失落。突然爆发的非典疫情,更让作者心灰意冷。来到深圳一个月后,作者决定离开这个伤心的城市返回家乡。 2009年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作者再一次出发,寻找自己的梦想。这一次的目标是首都。和当初在深圳一样,和大多数刚刚来到北京的外地人一样,在这个城市,作者举目无亲,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律师这个职业,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就像鱼儿离开了水,几乎是寸步难行。作者终于坚持了下来,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 这十年中,从国办律师事务所到合伙制律师
本书是一部追忆德国法学大师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的生活历程与学术思想的传记作品,由拉德布鲁赫的亲传弟子、德国当代著名法学家阿图尔·考夫曼教授撰写,中国政法大学舒国滢教授翻译。本书内容主要包括:(1)与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初遇;(2)人生的困惑;(3)教授和社会主义者;(4)政治活动的时期;(5)魏玛民主立宪国家;(6)重返教职;(7)在精神的流放中;(8)法的革新;(9)文化与宗教;(10)战争与和平;(11)人道主义者、学者、伟人。本书附有拉德布鲁赫年谱、文献和研究拉德布鲁赫的文献。
韩德培是新中国国际司法学的一代宗师,是中国法学界的镇山之石。大家韩德培的一生有着太多的闪光点,幼年丧母的悲剧培养了韩德培的无比坚韧的性格,青年时的勤奋努力为韩德培打下了优良的语言和理论基础,五年在哈佛留学的经历为韩德培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当很多人以为韩德培会留美发展的时候,韩德培却毅然决定回国,走上三尺讲台,手执教杆,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凭借着自身的热量吸引着当时众多的法学界学者重建了武汉大学法学院,也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武汉大学法学院又找回了昔日的辉煌,韩德培先生用他有限的生命为祖国的法制建设贡献出了无限的力量,带领着一批又一批有志学者为祖国法律的发展添砖加瓦。他的学生曾在用诗歌赞美到韩德培先生,珞珈山上数十载,人间已见几沧桑, 惟有山花年年开,不顾风雨吐幽香。
本书包含了多位不同领域欧美历史名人的小传,如电力先驱迈克尔·法拉第、食品帝国之王亨利·海因茨、作曲家门德尔松、酒业大王弗雷德·查林顿、诗人詹姆斯·蒙哥马利、电能开拓者约翰·安布鲁斯·弗莱明爵士、现代新闻业之父丹尼尔·笛福等。书中不仅介绍了他们的成就,而且深入他们的个人生活,展现他们人生的坎坷、困惑。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向我们讲述着他们不畏艰辛、努力奋斗的精神。
《国际法学界之七大家》是由日本中央大学教授、法学博士寺田四郎于一九三六年写成。它的内容是对古往今来七位*著名的国际公法学家进行介绍,这七个人分别是 国际公法之始祖 阿尔柏利克斯 贞提利斯(AlbericusGentilis)、嚣俄 格老秀斯(HugoGrotius)、约翰 塞尔顿(JohnSelden)、理查 苏契(RichardZouche)、撒母耳 封 浦芬多夫(SamuelvonPufendorf)、科尼利阿斯 凡 平刻斯胡克(CorneliusvanBynkershoek)、挨美利治 得 发泰尔(EmerichdeVattel)。
《挑战不可能:李昌钰的鉴识人生》他是享誉世界的华人神探,美剧CSI多处以他侦破的案例为原型。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刑侦鉴识专家,也是美国警界迄今职位的华人。他被称为“当代福尔摩斯”,“现场重建之王”,他严谨、细致,洞察力惊人,首开以微物证据定罪嫌犯的先河,擅长在蛛丝马迹中发现真相。 他曾经花两秒钟的时间破案,也曾让20年未破的悬案真相大白;他曾经借着一条手帕还肯尼迪家族成员清白,也曾经让背负18条重罪的“凶手”获判无罪。 从警50余年,他参与调查了全球各类案件8000多起,其中许多案件已成为国际法学科学界与警界的教学范例。其参与的经典案件包括:轰动美国的“世纪大审判”辛普森案、克林顿助手案、克林顿性丑闻案、319枪击案、前美国中央情报局职员碎木机杀妻案(在没有尸首的情况下,将凶犯抓获,轰动美国)
早在18699,上海租界就出现了外籍律师,上海由此成为中国律师的诞生地。1912年,上海留日法科毕业生发起成立了*律师总公会,并经上海都督批准,律师可以出庭办案,这是近代意义上律师组织的开端……历史注定选择上海这座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国际大都市成为全国律师业发展的重镇。而本书的大律师们,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海派律师的标志性人物,是这一历史阶段的杰出代表,我没有理由不记录他们。
本书讲述了:1990年10月1日,许崇德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参观了杰弗逊纪念堂。跨出大门时,他口占七绝四句: 圆厅敞阔立金身,手执宪章瞿有神。我亦草书根本法,从来笔下不输人 。 杰弗逊的塑像很高大,手执一卷,表明他是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这位历史著名的政治家,几百年来备受美国人民的顶礼膜拜。但是今天,许崇德作为一名中国的法学家来到杰弗逊像前,却不甘低头示弱。许崇德脱口而出的小诗丝毫没有狂妄之意,只是显露了中华儿女自尊与自豪的胸怀。 诚然,许崇德并未有过英雄般的惊人之举,更没享过高官厚禄。但他孜孜不倦地学习研究,不辞辛劳地联系实际,著作等身,桃李成群,为法制建设和法学繁荣作出贡献,生活无疑是十分充实的。许崇德的传记镌刻着历史的痕迹,反映了许崇德及其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共同的曲折道路,也体
在法律人的存在模式中,法学和法治才能够得到很有效的主观描写和精神分析。陈夏红君正是从这样一个角度谋略把法学回归于法律人的生命之流中,去观察法律人在现代中国的主体命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群体的几代人几乎都经历过相似的自主性放弃的屈辱,然而也有着在社会流放状态中不甘沉沦的悲壮。 本书的作者主要辑录张耀曾、沈钧儒、吴经熊、高一涵、杨兆龙、钱端升、谢怀栻、王名扬、周相、江平这些被他称为“法律圣徒”的文字。本书不仅尊重历史,而且图还原历史,将“具体法史”进行到底。这体现了一位学术后的可贵,令人感慨,发人深省。
广大律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光荣任务就是要用律师的职能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健全民主和法制。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广大律师已经并将继续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依法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为社会的经济生活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发展积极提出正确的建议。 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广大律师已经并将继续依法参与化解社会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 为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广大律师已经并将继续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农村,特别是面向弱势群体,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广大律师已经并将继续满足国家的需要,不惜任何牺牲,为国家出力。 为了健全民主与法制,广大律师已经并将继续依法参与
本书所展现的是一批为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和成就的人物群体。法律援助机构,是中国政府为保障公民权利而专门设置的机构,并应运而生了具有大爱精神的法援工作者。他们为贫弱百姓提供免费的法律帮助,奉献了全部的真诚和爱。 本书的出版,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奋斗经历和感人事迹,为广大的法律工作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马克昌传:新中国刑法的拓荒者》由彭卫东编著。 《马克昌传:新中国刑法的拓荒者》讲述了:马克昌,著名法学教授、博导,河南西华县红花集镇人,法学家。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律系,后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班,师从前苏联刑法学家贝斯特洛娃教授专门从事刑法学研究。1952年返回武汉大学任教。 参加过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修订工作。现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与人大高铭暄教授合称为我国刑法学界的 北高南马 。2011年6月22日在武汉去世,享年85岁。
康芒斯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本书是其主要著作之一。康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学解释出发,得出了法律居先于经济的论断,即作为所有权的转移的“交易关系”先于作为“物质的转移”的交换关系而存在。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应该先于法院,是法院保护了资本主义法制的胜利,破坏了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并为资本主义的长期发展廓清了道路。 《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一书中译本的出版,对我们理解制度主义这一西方反正统经济学派的基础理论有极大的帮助。国内学界对制度主义在太多的误解,而且误信了西方正统经济学家对制度主义带有偏见的评价,往往疏于从制度主义者的原著中去寻找对我们有价值的思想。本书的出版对于学界了解西方经济学中的异端思想大有裨益。
美国历*伟大的总统——亚伯拉罕 林肯,在他成年之后的大部分岁月里,都是以律师的身份立足于社会。他靠这份职业养家糊口,慢慢积攒名望,逐渐涉足政坛。他是个调解专家,在法庭内外,一次次地弥合了怒火相向的冲突双方之间的分歧。这段持续数十年的职业历练,培育了林肯解决纷争的稔熟技巧,为他后来在总统职位上纵横捭阖、拯救国家于分崩离析的危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作者运用大量文献资料,重现了林肯长达1/4个世纪的律师生涯里众多精彩片断,展示了他相对不为人知的一面。这位伟人为何能够从律师办公室终入主白宫,本书给出了答案。
本书没有主观去刻意挖掘,而是依据自然的流露与表现,客观地捕捉到了真实与朴素。它紧贴主流又贴近群众,恰如打开了一扇窗户,把这些院长们的世界,真实地展现在您眼前。 它通过大量一手事实,生动地向读者展示了二十多位当代中国基层法院院长的故事。他们胸怀法院事业,施展文韬武略他们不畏艰难困苦,甘愿牺牲奉献,就像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所要求的那样: 把好政治方向、抓好执法为民、守好公正底线、带好法官队伍,努力开创人民法院工作新局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步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打开它吧,这些跌宕而平静、平常而伟大、简单而隽永、馨香而悠长的故事,会带我们走进院长的世界,与他们的心融通。
本书收集了作者近两年内采写的,发表在上海法治报“法治律师”专刊上的五十位著名律师专访。作者用生动翔实的素材,简洁流畅的文笔,忠实地记录了这些驰骋于法庭内外与非讼业务战线上的“律海”翘楚,对他(她)们的事业与成就、思想与情感、工作与家庭以及业余生活和爱好,都作了比较详尽的记载,特别是他们承办的精彩案例,不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人以智谋和才略的启迪。
本书是一部追忆德国法学大师古斯塔夫 拉德布鲁赫的生活历程与学术思想的传记作品,由拉德布鲁赫的亲传弟子、德国当代著名法学家阿图尔 考夫曼教授撰写,中国政法大学舒国滢教授翻译。 古斯塔夫 拉德布鲁赫在中国法学界久享盛名,但是拉德布鲁赫的成长经历、他的法学思想的形成历程以及他曾作为德国两届政府内阁的司法部长对德国立法的直接参与和影响等等,则不为我们所深入了解,这些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作者作为拉德布鲁赫的弟子,在法学思想上脉络相承而又自成一家,因此在本书中既客观地反映了拉德布鲁赫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又清楚地解析了拉德布鲁赫的法学思想的由来,对其中的许多存疑之处也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说。本书内容主要包括:(1)与古斯塔夫 拉德布鲁赫初遇;(2)人生的困惑;(3)教授和社会主义者;(4)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