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迦凭一己之力,历时六年,走访苏慧廉生活过的地方,找遍英美各大图书馆,利用口述和各种现存的档案文献资料,完整地书写了作为传教士、学者的苏慧廉精彩纷呈起伏跌宕的一生,还原了近代基督教在华的曲折传布、接受、互动生长的过程,也以苏慧廉一家这个个体的经历牵引出当时的一些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折射出动荡时代教会、士绅、民间等不同权力的颉颃,社会思想的裂变,以及纷繁复杂的中西关系谜局。
一代高僧圣严法师出身江苏农家,十四岁自狼山出家,做经忏僧,入佛学院;从军渡海赴台,后在东初老人座下二度出家。曾闭关苦修六 年,负笈东瀛获立正大学文学博士。 承继禅宗临济、默照法脉,圣严法师在世界各地指导禅修,以禅慧接引无数中西方人士;怀抱大悲愿倡建法鼓山,提倡“心灵环保”,提升人的品质;其百种著作,陈义精要当机,与大陆佛教信徒也有着深厚的法缘。1998年获《天下》杂志推选的“四百年来对台湾*影响力的 五十位人士之一”,被誉为“稳定台湾人心的力量”。2009年2月3日圆寂。 教育家、作家、宗教家,法师自喻为“风雪中的行脚僧”,其颠沛流离的生涯,四世为人的传奇经历,在法师弟子、著名小说家施叔青笔下得到生动细腻的展现。阅读的过程,仿佛可以随着法师的人间行脚,见证枯木开花的奇迹。
苏慧廉,英国人,传教士,著名的教育家,欧洲一流的汉学家。他一生好的时光都在中国度过,他的故事,却少有人知。在十九世纪晚期至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这三个字与许多历史大事件、历史名人关联密切。 二十岁出头的他,漂洋过海从英国来到中国,他的未婚妻也追随而来。他的孩子出生在这里,并由此开始了一生与中国的缘分。 他在温州定居二十余载,设立禁烟所,修医院建学堂。学习温州方言,编撰便于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四千常用汉字学生袖珍字典》,向西方介绍中文典籍。 由于他在教育方面的杰出才能,被聘为山西大学堂的总教习。随后受聘牛津,成为牛津大学汉学教授。而苏慧廉之后的继任者,正是陈寅恪(因二战未成行)。苏慧廉的女儿,长大之回到中国,创办培华女校,这是林徽因的母校。他是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的英方代表,是让
奥斯曼是先知穆罕默德*早、也是*忠实的追随者和亲密战友之一。644年欧麦尔遇刺后,奥斯曼被6人组成的舒拉会议推举为第三任哈里发。在他执政期间,阿拉伯骑兵所向无敌,将伊朗高原等地划入伊斯兰版图。同时,由于其*伟大的功绩 汇集《古兰经》定本,拥有 双层光明者 称号的奥斯曼在民族史上占有了光辉的一页。
我独自去赴幽会,是谁在暗夜中跟着我呢?我走开躲他,但是我逃不掉。他昂首阁步,使地上尘土飞扬;我说出的每一个字里,都掺杂着他的喊叫。他就是我的小我,我的主,他恬不知耻;但和他一同到你门前,我却感到羞愧。 ——泰戈尔《吉檀迦利·30》 1 天空中有一个声音明白无误地告诉他:“从今以后,你的名字就叫唐僧,大唐为姓,众僧为名。”唐僧牢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带了两个随从前往西天取经。过多少崇山峻岭,看多少古庙凉亭。一群妖怪簇拥出来,拦住去路:“此山是我开,此路是我筑,要想走过去,留下唐僧肉!” 唐僧吓得两股战战,双脚抽筋,他次明白了自己那身肉的价值。他下意识地牵了下衣襟,想把自己那肉遮严实些,免得妖怪们见了越发眼馋。妖怪们将唐僧和两个随从拖进了山洞,然后开会讨论吃唐僧肉的方案。甲妖说:“把他杀死
我生于莲花净地,门隅,藏语里称 白隅吉莫郡 ,意为 隐藏的乐园 。藏历火牛年(公元 1697 年)我被确认为五世达赖喇嘛阿旺 罗桑嘉措的 转世灵童 ,同年十月,于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 罗桑仁钦 仓央嘉措。 勘破、放下、自在 ,此为人生悟道的三个阶段。然我穷尽一生,也未参透。转眼几度春秋,当我回望那一世,三百年的红尘轮回,不过我一人而已。有人踏浪而来,有人乘风而去,几多风尘不朽,我就在这里。而我爱的人,便也随我留驻在时间的长河里。 我信认识轮回,永坠地狱我不怕。我伸不出覆膜天空的双手,那么便让我足踏莲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回归深海或者没入尘沙,我可以微笑着告诉佛祖,告诉你 当我站在你的面前,我是凡尘美的莲花。 我是凡尘美的莲花 ,是对内心的一种净化,对过去的告
李叔同,一个文化贵族,一个精神贵族。在他身上。博雅的知识教养,淡泊的人生态度,纯粹的精神追求,严谨的生活仪轨,浓烈的社会情怀,独立的精神取向,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对个体价值和精神自由的尊重,也体现出传统知识精英注重道德修养、注重社会责任的文化性格。李叔同的一生。展示了一个精神贵族对理想与信念执著的守望,也从一个角度诠释了人生根本的价值和意义,实则成为那个时代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永久地定格在后人的记忆中。 大师已去,留下的只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他以生命谱写的中国传统贵族精神的挽歌,已经成为旷世绝唱。然而,时间长河的流逝,非但不能拉开今人与大师的距离,反而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存在。弘一大师的前世今生,演绎了一个真正的贵族故事。
许多人看来,少林寺的商业化之路是在毁灭一个古老的文化传统,而西方人则对这个“红杏”出墙的“Chinese Kung Fu”却他乡遇故知般地认为,这就是“西方人苦苦寻找的Zen(禅)”。 释永信说,少林寺的出世、人世,就像一条船,一半在水里,一半在水上。少林寺如何在时代的潮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一直是他思索的问题。他不止一次地表示:“我正在努力,我希望佛教能够成为许多人的道德方舟。”佛门千年独具的特色管理结合现代经营理念,是释永信让少林寺重新焕发青春活力的源泉。 然而传统的“文化人”,似乎总是离“象牙塔”近、离市场远。所以,这个身处市场、心居高塔的少林寺方丈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他搅乱了众人原来固有的认知,也让人平添了不少偏见。
不了解中国古代的宗教,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古代宗教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形成了并长期保持着儒、佛、道三元一体的复合型宗教体制。陶弘景就是由发展道教而参与缔造这一三元一体宗教体制的重要人物。《陶弘景评传》(作者钟国发)结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钩稽文献,仔细考证了陶弘景的生平事迹,纠正了前人的若干误会误传,并探讨了陶弘景的哲学、宗教、科学、艺术思想及成就,对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作了新的评判。加上《陶弘景评传》附传对缔造道教及三元一体宗教体制的先驱寇谦之、陆修静的生平与思想的重新厘定,就对道教以及三元一体宗教体制在东晋南北朝时期的成型过程作了一个简明扼要的勾画,从而可能使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产生新的理解。
《使者:先知穆圣生平事迹及现实意义》是一部翻译著作。原著为著名的伊斯兰教哲学家塔里格·拉玛丹博士,翻译者为著名伊斯兰学者、翻译家蒋敬博士。书稿主要介绍了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和毕生成就,告诫今人如何理性地处理世事。梁文道曾在“开卷八分钟”中介绍此书:宽容的穆罕默德,神秘的伊斯兰世界。
海灯法师是我国当代蜚声海内外的一代佛门高僧与武术大师,他在佛学修证、武术实践、中医药术、诗文创作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是一位集佛法、武功、医术、文学于一身的佛教界传奇人物。在他生前87个春秋岁月中,有10年时间是在苏州太湖之中的西山岛上度过的。他在西山石公山的石公寺中隐居修持,潜心向佛、刻苦习武、悬壶济世,并在以武会友、弘扬佛法上建树卓著。正如海灯法师自己所说的那样:“在西山石公的10年,是我人生中很为重要的一段岁月。吴县山青水清人更亲,我感谢你们!”《孤岛海灯(海灯法师与太湖西山岛石公山)》系作者自1972年在西山岛元山石灰窑(吴县碳素厂的一个车间)当徒工开始,经过30多年的资料搜集与案头整理,遍访当地知情人士及法师的几位俗家弟子,以他们与法师的长期亲密接触中耳闻目睹的大量事实为蓝
饶家驹神父,1913年来华传教;“八一三”抗战爆发后,他发起组织上海国际救济会,并担任国际救济基金委员会委员、上海国际红十字会副主席等职务,积极从事各种慈善救济事业;1937年,提议设立“难民安全区”并正式成立。其位置在南市旧城厢北部,南市难民区又被称作“饶家驹安全区”。但由阮玛霞编著的这本《饶家驹安全区:战时上海的难民》不是饶家驹的个人传记,而是紧紧围绕安全区和难民问题展开的。过去对战争难民的研究,强调比较多的是如何救助难民,而对难民的生活尤其是难民营的生活关注得比较少。本书第七章《饶家驹安全区内的生活》,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讲述了难民营内难民衣食、卫生、教育、纪律、医疗服务等方面的生活,有利于我们加深对战争时期难民生活的了解。
本书收录90余张珍贵影像,图文并茂讲述李叔同由学贯中西到超然尘外的一生。李叔同(1880 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字息霜,别号漱筒,是著名 音乐家 、美育家、 书法家 , 中国话剧 的开拓者之一。他是中国20世纪前半叶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前半生,他学贯中西、风华绝代,在国学、诗词、音乐、美术、戏剧、书法、篆刻等方面有极高的造诣;后半生,他皈依本心、超然尘外,是拔乎其萃的佛门代表人物。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他的一生由绚丽归于平淡,是真正勇猛精进、臻于至善的人生。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从一个穷困喇嘛的儿子,到为尊贵的活佛,身居清静庄严的布达拉宫圣地,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凡间。种种奇妙又无奈的际遇,使他看到了权势斗争下人心的险恶、扭曲,也懂得了人世间真正的智慧与安宁。他是活佛,也是温柔的情人和出色的诗人,爱情被他写成动人的诗歌,在藏汉各地代代流传。 本书以评传体小说的形式,再现了这位伟大情僧充满矛盾、痛苦,却因爱情的照耀而华彩灿烂的一生。
李叔同(1880~1942),字息霜,别号漱筒;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早年曾游学日本。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成就显著。他是中国话剧的开拓人之一,是中国舞美艺术的开拓者。他的书法“朴拙圆满,浑若天成”,自成一家。他还是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个用五线谱作曲的词曲大家,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同时,他也是中国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中国现代广告人。为中国之现代艺术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由绚丽至极归于平淡。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乔治·慕勒(1805—1898)是世界著名的牧师和慈善家,被称为信心伟人。他出生在普鲁士,少时曾是惯偷、骗子和赌徒。慕勒在哈雷大学读书时归信基督,24岁时他来到英格兰,后来成为牧师。 1836年起,身无分文的慕勒开始照顾孤儿的工作。他从来不为自己的孤儿院募捐,而是仅仅靠向上帝祷告,感动别人送上爱心奉献。1870年,他建成了当时世界上*的阿什利顿孤儿院,可以同时收纳2000名孤儿。慕勒在他的一生中总共照顾了超过10万名的孤儿,并以他的影响力,使得英国的流浪孤儿问题得到了根本上的改善。 慕勒晚年旅行20万英里,到42个国家布道,这时他的讲道已达炉火纯青。 此书是众多慕勒传记中出色的一本,由乔治·慕勒基金会强力推荐。 中国大陆本全本《慕勒传》目前由华夏出版社出版,本书由英国的乔治·慕勒基金会推荐,由美国传记作家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