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弘扬佛法,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慧灯无尽照海东——鉴真大和上评传》作者李尚全凭借其深厚的佛学和史学造诣,从扬州和奈良的佛教文化传统,熏陶鉴真佛教信仰的长安、洛阳两京佛教精英,鉴真在扬州的佛教事业和在日本的传戒弘法活动四个方面,介绍和评价了鉴真带有传奇性的佛教人生。作者“以史带论,论从史出”的写法,使本书成为鉴真研究的一部力作。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从一个穷困喇嘛的儿子,到为尊贵的活佛,身居清静庄严的布达拉宫圣地,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凡间。种种奇妙又无奈的际遇,使他看到了权势斗争下人心的险恶、扭曲,也懂得了人世间真正的智慧与安宁。他是活佛,也是温柔的情人和出色的诗人,爱情被他写成动人的诗歌,在藏汉各地代代流传。 本书以评传体小说的形式,再现了这位伟大情僧充满矛盾、痛苦,却因爱情的照耀而华彩灿烂的一生。
长老西拉(1866-1938)出生于俄罗斯乡村的一个农民之家。从小身体强壮,乐于助人。在军队服役结束后,随即离家奔赴阿索斯山修道院。 在阿索斯山上,长老执着地追求上帝的教导,终身不止息地向主祈祷。在长达45年的岁月里,他始终过着普通修士的单调生活,后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人世。 西拉以对东正教信仰的虔诚和执着而闻名于世,他的生活以及他关于 “爱仇敌”、“谦卑”、“如何祈祷”等的教导,渗透了俄罗斯文化中承受苦难、关注灵魂的特征,展示了东方基督宗教信仰的精髓。去世后,他被君士坦丁堡和俄罗斯东正都会封为圣人。
八思巴是藏族杰出的历史人物,是藏传佛教的一派宗师。他成功地使元朝皇室接受了藏传佛教,成为元朝帝师。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促使西藏地方和广大藏区归附元朝中央,使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他创制了蒙古新字——八思巴文,丰富了祖国的文化遗产,并为藏、蒙、汉之间的文化、艺术、科技交流做出了贡献。本书详细地介绍了他的生平及多方面的成就。
夏原吉是明初重臣,官拜尚书,历仕五朝,总揽六部,官高位显,尽瘁邦国。朱元璋赞其“纯良笃实,忠心耿耿;勤于国事,千古名臣。”《布衣尚书夏原吉》作者以朴实的笔触,再现了明朝前期一位清廉尚书的形象。夏原吉出生在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的汨罗江畔,从小受忧国忧民思想的熏陶,把为民解难的重任系在心头。少年时代,他聪慧过人,十二岁被誉为“神童”。在国子监被明太祖朱元璋破格选入皇宫。从二十三岁至寿终的四十余年中,数度赈灾济民,湘赣百姓至今流传着“夏尚书做官,遮荫湖南江西两省百姓”。两次从太祖私访,斩官救女,形同包公斩陈世美,杭州破案,力斩皇亲。奉旨巡闽,考察吏治,破格招贤,锄奸除恶,斩蛇辅耕,为弱女解危,为寡妇雪冤。太湖水患,又临灾受命,标本兼治,使百姓水旱无忧。他钟爱生命,赦免山东数干
慧远是早期中国佛教*著名的高僧之一。前期追随道安,其师生相契之缘素称弘道佳话,后入庐山建立东林寺,使之成为南方的一个佛学中心和学术渊薮。他极为敏锐而积极地利用当时佛教发展的条件,迎请精于阿毗昙学的僧伽提婆等外国学僧入山译经,还与北方鸠摩什法师书面交往,积极关注佛教东传过程中前沿的理论课题,且对外来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及习俗之间的矛盾和危机,作出富于人格力量和理论深度的回应。其弘教业绩和思想探索代表了东晋后期佛教发展的某些重要的历史步伐,其所倡导的念佛立誓实践也具有中国净土教发达的源头意义。慧远的思想、学养及人格的影响力颇为深广,甚至远达于朝鲜、日本等国。
他是一个僧人,披着袈裟,竹杖芒鞋在人间游走,莲台才是他后的家。 他是一个情种,身着西服,风度翩然嬉笑于秦楼楚馆,红颜才是他心灵的归所。 他是一个志士,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下,惊起风云万丈。 他也是一个伶人,在人生这座色彩纷呈的舞台上,演绎着一场又一场阴晴圆缺的戏。 他叫苏曼殊,一个被世人称作为诗僧、画僧、情僧、革命僧的传奇人物,用三十五年的光阴,换来一场红尘的孤独游历。
这是一本关于仓央嘉措的传记文学作品。 本书以仓央嘉措的传记为出发点,力图在把握他的情感脉络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他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出发,来发掘他浪漫的俗世情怀和睿智的上师觉悟。同时,本书还全面搜集整理了他的所有诗歌,并做了文辞优美的赏析,以让大家了解到这位多情诗人的才情。因此,这是一本全方位地了解和理解仓央嘉措其人其事以及其诗歌的上佳之作。
一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家书集。一位在20世纪初来到中国河北献县的法国传教士,在50余年的中国传教生活中,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美好、质朴、真诚的语言叙述给他远在一万多公里之外的亲人。一百多封家书,我们看到了中国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体会着跨越半个多世纪家人间的尺素传情。十多万字里,涉及到了人文、历史、亲情,对今天的我们,不仅是知识和信息的收获,更多的是对写信者的敬佩。译文优美流畅,其中穿插的老照片更为读者提供了文字所不能传递的真实感。是一部难得的集历史、风物、人情于一体的好书。
法藏(643-712)专宗华严,是唐代阐释华严经义学与建构华严教义学的一代学僧。他基于“经论互补”的佛学立场,依据作为印度佛教“经王”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以晋译六十华严为对象,畅演华严经义学,终完整地建构了博综诸家的华严教义学体系,充分展示其中国化佛教体系建构的自觉意识,成为晋代以降的“格义佛教”类型转向“证义佛教”类型的重要人物,完成了中国化佛教*理论色彩的华严教义学体系,并因此而被后世推尊为“华严三祖”。法藏一生所着力建构的华严教义学理论,如别教一乘、如来藏缘起、法界统观、五教判、六相圆融、十玄无碍、行位果德论等学说,无不成为后世华严宗义学的重要理论基石,不仅奠立了中国华严宗的义理架构,影响了天台宗、唯识宗、禅宗,而且影响远及日本与朝鲜,推动了朝鲜和日本华严宗的创立与发展,成为
根据大型高清晰纪录片《玄奘大师》文学脚本精编而成。从乱世孤旅、绝域求生、生死兄弟、亡命凌山、穿越草原、踏上圣土、随风而逝、西天取经、享誉佛国、归心似箭、呕心沥血、走向天堂等多个叙事层面,还原了一位大行僧人的传奇经历。
西藏负盛名的上师,白马僧格,20年潜心佛理,还原仓央嘉措其人一生经历,带你重新理解传颂已久的诗情。本书主要以清代第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亲传弟子阿旺伦珠达尔吉所著的《一切知语自在法称海妙吉祥传记殊异圣行妙音天界琵琶音》为蓝本,并结合*的详实史料及文物信息编撰而成,旨在洗却时光的杂染,澄清误解、谣传与猜疑,呈现“世间美情郎”仓央嘉措的传奇一生。
本书是十九世纪西藏不分教派运动领袖──蒋扬钦哲旺波大师中文版完整传记的首度面世!伟大的智者──了知一切的蒋扬钦哲旺波大师,其多闻博学与高深智慧是不可思议的。他对于西藏八大传承的一切教法无所不知,也曾到卫藏、西康等地游学参访十三年,依止了一百五十位上师,并将其所听闻的教法集结成七百大册,深入修学、弘扬讲授,这在西藏可说是*的!这本传记能让您探见殊胜上师一生的非凡示现,使信仰者能感受修行道上信心的增长,深刻了知密法智慧的宝藏,是读者深入藏传佛教不可多得的好书。
在一篇题为《艺术的永恒》的文章一开头就说:“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人试图破坏我们奋发向上的热情,办法就是让我们亲眼目睹与人有关的一切都毫无意义,转瞬即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去是万丈深渊”,“未来是未知的永恒”。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会“像愚蠢的孩子一样感到害怕”,就会产生一种“觉得一切都毫无意义的感觉”。什么能改变人对现实生活的这种消极态度呢?什么能使人觉得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呢?什么能使人觉得生活在尘世还是有意义的呢?艺术!艺术的*功能就是使本来是支离破碎的东西变得尽善尽美,而“在艺术的完美中,我们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天堂般不搀杂任何其他杂物的极乐世界的纯正的、美妙的图像”。不懂艺术的人会因为人会死亡,事物会消亡,而感到惆怅,觉得生活无望。“真正的艺术”就是针对这种情绪的。“
撇开神话与幻想,还原佛陀真面目。给愚痴者以智慧,给烦恼者以清净。 释迦牟尼佛,原名悉达多,古印度哲学家,佛教创始人。他所创立的佛教已经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徒达数亿人。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的哲学、文化、艺术、民俗等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本书真实客观地还原了释迦牟尼佛悲悯而坎坷的一生,其智慧、平等与慈悲的精神化解了多少人内心的执念和烦恼。读懂这本书,便知佛陀真面目,一念清心,便得自在与清凉。
我独自去赴幽会,是谁在暗夜中跟着我呢?我走开躲他,但是我逃不掉。他昂首阁步,使地上尘土飞扬;我说出的每一个字里,都掺杂着他的喊叫。他就是我的小我,我的主,他恬不知耻;但和他一同到你门前,我却感到羞愧。 ——泰戈尔《吉檀迦利·30》 1 天空中有一个声音明白无误地告诉他:“从今以后,你的名字就叫唐僧,大唐为姓,众僧为名。”唐僧牢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带了两个随从前往西天取经。过多少崇山峻岭,看多少古庙凉亭。一群妖怪簇拥出来,拦住去路:“此山是我开,此路是我筑,要想走过去,留下唐僧肉!” 唐僧吓得两股战战,双脚抽筋,他次明白了自己那身肉的价值。他下意识地牵了下衣襟,想把自己那肉遮严实些,免得妖怪们见了越发眼馋。妖怪们将唐僧和两个随从拖进了山洞,然后开会讨论吃唐僧肉的方案。甲妖说:“把他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