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 蒙克所著的《维特根斯坦(天才之为责任)》完整的讲述了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生平事迹、思想和学术成就。本书真实展现了这位伟大思想家性格变化、形成的过程,及其深刻的灵魂生活,不仅使读者了解其人,还有助于读者理解他深邃的哲学思想。
作者耗时三年,对有限的文献资料进行细心阅读、分析、鉴别,又对传主王维的全部诗文作品以及古人时贤评论、考证王维生平、思想、作品的论著进行细读,并实地考察了王维曾经生活过的陕西蓝田,带着巨大的理解之同情,写出了这部作品。作者将王维带回盛唐时代,对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生活场景,他的知己好友等等,进行了生动展现,力求在时代背景中还原一个真实、传神的王维,对他的生平境遇、行为和思想有深刻的剖析,从而对 诗佛 这一称号进行了有力的阐释,对王维的艺术成就、个性气质、精神境界都进行了诗意般的呈现。
将至古稀,知名美籍华裔地理学家、人文主义地理学之父段义孚回溯了自己的人生。他把童年放在世界格局的大舞台中联动叙事,回忆在欧美求学的岁月,提及自己选择地理学的原因,并将自己的生理和精神特质展示给读者,坦率而真诚地完成了对自我的剖析和反思。 从中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到英国、美国,辗转于不同文化的段义孚,是一名真正的世界主义者。他的世界,从行为和事件走向了观念和思想,超越了狭隘的地方主义,而拥抱了更为辽阔的人类文明。如何在平凡的事物与事件里,去体察个体生命的意义?怎样的人生才是美好的?段义孚的经历也许是特殊的,但他的问题却是普遍的,也正因如此,他的观念与思想,仍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被誉为个体心理学之父,是与弗洛伊德、荣格并列的现代心理学的开创者。《人生的动力》正是关于他的一部zui权威、详实、客观的传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 霍夫曼博士查遍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原始档案,深入采访了阿德勒在世的子女、亲友、同事,耗时4年完成。它以阿德勒的工作、生活中的大事为经,以经过考证的趣闻轶事为纬,配以多幅珍贵照片,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阿德勒,勾勒出个体心理学从诞生到发展再到发扬光大的历程。 适读年龄:18岁以上
《荣格自传:回忆 梦 思考》是分析心理学大师荣格83岁时写的自传,包含了他青少年时代的经历、成年后的见闻、自身所经历的梦境和幻觉、与弗洛伊德的相识相知及分道扬镳、对死后生活的见解等。在书中,荣格打开自己的心灵,根据内心体验来了解自己,探索精神世界的奥秘。本书浓缩了荣格一生的思想精髓,是具有思想史意义的独特传记。
这本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权威传记旨在探索解密拜伦复杂又具有创造性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麦卡锡的视角是比较全面的,尤其重视诗人人生各个阶段中的主观意识,追溯了他在意大利、土耳其、希腊的旅行,以及诗人前往希腊的英雄式之旅。也正是在那里,诗人在三十六岁上就悲剧式地英年早逝。而他去世后,到处渗透着拜伦主义,拜伦主义横扫欧洲。作者阐述了拜伦主义对于文学、建筑、绘画、音乐、风俗、性和心理方面的影响,这也是全书最耀眼之处。
作为20世纪“伟人中的伟人”,阿尔伯特?史怀哲既是一个卓越的思想家,也是一个虔诚的信仰者和伟大的行动家。他在青年时代就拥有哲学、神学和医学三个博士学位,同时又是一个杰出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研究家。 史怀哲这个名字几乎已成了“人类爱”的代名词。在年少的时候,他便被非洲人民的苦难所震撼,因此,21岁时他立下志向:30岁之前为学术和艺术而活,30岁之后为直接服务于人而活。为此,30岁时他开始学医,38岁时他毅然前往非洲,成为一个以行动实践信仰的丛林医生。 在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史怀哲以不知疲倦的直接服务于人的方式,践行着他对基督的追随、他对生命的敬畏,以及他与生命的休戚与共。可以说,他是真正“为了人而成为人”的人,也是真正“在完整的意义上成为人”的人。 1953年10月,因为对人类自由与和平的热爱,以
内容简介 在今天,我们还可以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吗? 在主流话语中,励志故事是唯一的答案,而本书要讲述的,则是另一个。 自2013年起,学者谢爱磊对中国四所精英大学的近2000名学生开展追踪研究,其中近28%的学生来自农村和小镇。他们从千万人的分数搏杀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口中的“小镇做题家”。 迈入校门的刹那,出身的差异一并涌现。城市与乡村、贫穷与富有、丰饶与贫瘠……在陌生的文化世界里,他们进退维谷,饱受匮乏、隔阂、分裂、迷茫与孤独的煎熬。想要摆脱过往的烙印,要经历撕裂般的成长与重塑。而这,不过是漫长的社会阶梯攀爬的第一步。 作者结合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对“小镇做题家”的家庭背景、学业表现、社会适应、就业出路等情况作出客观全面的分析。本书以通俗的语
本书是英国传奇人物塞缪尔 皮普斯传。皮普斯是英国近代海军的奠基者,而他留下的日记则成为英语文学史上的经典,从中可以挖掘到许多关于17世纪英国社会、文化、风俗的信息,为研究当时的英国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这本传记中,克莱尔 托马林以敏锐的同理心和洞察力捕捉到了这位迷人的人物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把17世纪英国的重要信息传递给了读者。书中涉及英国当时诸多历史事件,涵盖了牛顿、克伦威尔等重要人物的事迹,犹如一幅细节饱满的17世纪英国社会史画卷。
一部反映中国新闻界代表人物穆青的纪实性传记作品。 穆青是 喝延河水 成长起来的新闻工作者。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到热浪奔腾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拨乱反正的艰难历程到大潮澎湃的改革开放时代,穆青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使自己成为新闻战线上德高望重的领导人,在广大读者中享有崇高声誉的名记者。在20世纪的新闻史上,许多新闻名篇是与他的名字连在一起的,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 这一个又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正是通过穆青和他战友的笔,传播到一代乃至几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这部29万字的《穆青传》,以大量翔实的史料、口述和日记,真实地再现了穆青不平凡的一生,准确地刻画了他崇高的精神世界及性格特征,生动地展示了他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定不移,对人民群众发自灵魂深处的挚爱,对党的新闻事业的忠诚。使读者
这是一本传记,是一本音乐简史,也是一本文学作品。作者将三条戏剧化的主旋律巧妙地编织在一起:18世纪的巴赫和他遗失组曲手稿的历,1纪末的卡萨尔斯和他发现组曲的始末;21世纪的西布林醉心于组曲并不断寻求的过程。为了创作本书,作者前往巴塞罗那,又来到比利时,采访了许多大提琴家,调查了档案资料,参加了相关会议,甚至亲自拿起大提琴……这一切都是为了揭开围绕大提琴组曲长达三个世纪之久的神秘面纱。
《葛维汉在华西》是关于美国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博物学家葛维汉(David Crockett Graham,1884 1961)的自传性作品,由葛维汉在晚年根据所写日记、文章等创作而成。全书以简洁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记录了葛维汉出身贫困家庭,历经贫苦童年、艰辛求学的过程,以及他从1911年到1948年在中国的生活、工作,较为完整地反映了葛维汉从童年、青年到壮年的人生经历,以及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研究、参与三星堆考古发掘等方面取得的学术成就。值得关注的是,葛维汉在中国三十多年的经历,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尤其是中国西南地区从辛亥革命到1948年的历史,为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拉尔夫 瓦尔多 爱默生(1803 1882)是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超验主义哲学家,是确立美国精神文化的代表人物,美国前总统林肯称他为 美国的孔子 美国文明之父 。作为美国文学史、思想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不仅影响了梭罗、惠特曼、狄金森和弗罗斯特,还启发了尼采、波德莱尔、普鲁斯特、伍尔夫和博尔赫斯,他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在他去世140年之后仍然影响着我们。他在文学上的贡献主要在散文和诗歌上。本书可以让读者与朋友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爱默生的外在与内在形象,书中对爱默生的生活背景,大学生涯,怎样成为作家、哲学家和牧师,婚姻状况,他在欧洲旅行的见闻以及晚年光景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加深读者对爱默生及其作品的了解。
与马克 布洛赫齐肩的中世纪史学大家 米歇尔 福柯向他致敬 《国王的两个身体》作者康托洛维茨 ***完整传记 忠实还原20世纪一颗杰出的头脑、一个伟大的灵魂 阅读他的一生,我们不仅会了解这个人,而且将缩短与人性的距离。 本书围绕康托洛维茨,以他的代表性作品《腓特烈二世皇帝》和《国王的两个身体》为节点,交织他那个时代的大事件,以及他所交往的德国海德堡、英国牛津和美国伯克利的知识面孔,讲述了这位伟大的中世纪史学家多彩而戏剧性的一生:他摆脱了思想的桎梏,成为世界ji的大师,在行动和思想上投身时代,以及发表他zui受赞誉的惊世之作 《国王的两个身体》。 作者勒纳耗费二十余年,致力于为传主提供一幅全面的画像,不仅深入康托洛维茨的思想,还对他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予以了准确而细致的刻画,不仅使读
内容简介 深圳出局已定?上海或将成为下一个香港? 谁将是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 强省会时代,哪些城市更有机会? …… 做大城市圈,寻求存在感,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弱省会”积极行动,“强省会”不甘落后,城市争夺战愈演愈烈,未来到底是后来者居上,还是强者更强?哪些城市会掉队,哪些城市会进一步晋升? 本书从城市视角出发,尤其是各大省会城市,从影响城市发展的地理因素、政治因素、人为因素等出发,深度解读了诸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春、长沙等省会城市/直辖市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大变局之下的城市经济活力。
瑞·蒙克所著的《维特根斯坦(天才之为责任)》完整的讲述了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生平事迹、思想和学术成就。本书真实展现了这位思想家性格变化、形成的过程,及其深刻的灵魂生活,不仅使读者了解其人,还有助于读者理解他深邃的哲学思想。
爱情需要学习,婚姻需要练习。情感教练赵永久提出:爱一个人需要具备爱的能力,但它包含了五种具体的能力,它们是 情绪管理、述情、共情、允许、影响。这五种能力也是情商的具体体现。本书结合真实案例详述爱的五种能力,帮助你重新认识爱,修复爱,拥有爱,传播爱。 你有下列 不适症状 吗? 一直单身,迟迟找不到合适的人 喜欢的人经常被吓跑 全心全意付出,人家却不领情 关系中出现第三者 婚前信心百倍,婚后却不如人意 婆媳关系处不好 正在考虑要不要离婚
本书的基础知识是经作者对诸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后的认真编排,个别章节(六爻 、调运解灾等)是作者自己多年的心血结晶,使读者阅后迅速精进,少走弯路,具有快速、简洁、灵活、实用的特点。 本书有几百个各种类型的典型案例,而且每个典型类别都有具体的预测断语,每个案例都解析得明白、透彻,融入了作者20年的研究心得,无论对初学者还是专业人士都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本丛书为家庭教育指导专项能力培训教材,是浙江省“十三五”儿童发展规划重点实事项目《家庭教育指导专项能力开发》的研究成果,分为两册,分别是《家庭教育指导基础知识》和《家庭教育指导操作实务》,主要介绍从事家庭教育指导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家庭教育指导操作实务》是对家庭教育指导领域的指导方法的介绍。内容涵盖家庭教育指导专题讲座授课能力、参与式培训能力、个案咨询能力、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家校合育与指导能力、研究能力、对初级者的指导能力等7项初、高级能力,以及能力概述。每项能力将围绕概念、方法、类型、过程及考评等方面进行阐述。
尹达(1906年10月17日 1983年7月1日) ,原名刘燿,又名刘虚谷,字照林,笔名水牛。中国近现代考古学家、历史学家。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尹达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工作。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赴延安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初期,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部副部长和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兼任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从1955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会常务委员。曾主编过《历史研究》杂志,参与主持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建馆工作。1979年和1983年,被推选为中国考古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980年被选为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1983年初任文化部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还曾当选为、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3年7月1日,尹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