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对西方启蒙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和日本社会的转型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著名的庆应义塾 (现为庆应大学)就是他创办的。福泽谕吉曾和西周等人组织 明六社 ,针对现实问题,展开评论,被誉为 日本伏尔泰 。本书是福泽谕吉根据回忆的事实加以叙述,宛如一场谈话,非常生动有趣。
陈嘉庚,被*主席称为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的伟大人物,在一百年前的民族危难之际,作为华侨领袖,抱着 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 的信念,创办了集美学村,以及闻名海内外的厦门大学。他一生 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 ,他跨越了四个时代的历史人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无论怎样的艰难曲折,怎样的云遮雾罩,怎样的诡谲多变,他在每一个历史的关节点的正确选择与行动,都值得受到后人深深的敬仰。
本书记载了一位大学校长、教师与他一生所追求的科学事业的动人故事。他聪慧内敛,受中西方文化润泽,成长于一个忠公体国的大家族;他倾心教研,热爱学术,投身于诲人不倦的三尺讲台;他抛家舍子,在抗战爆发的连天烽火中临危受命,兢兢业业于战火中复兴大学;他寄情学术,甘作人梯,任劳任怨为科学进步偿尽甘苦;他壮志未酬,年仅47岁,累死在工作台上,临终惦念着未及整理的学术著作......他就是抗战时期厦门大学的校长——萨本栋。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感到民国山东四大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开放性、超前性、实践性和全面性。 本书共四章节,内容包括民国山东四大教育家产生的时代背景、民国山东四大教育家的生平、民国山东四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民国山东四大教育家的历史贡献。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孔子全传》由曲春礼所著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他设教授徒,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例,一生收徒三千,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即所谓“六艺”者七十二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孜孜以求、不耻下问,总结出了一整套治国平天下之道和教学经验。有许多观点至今尚有借鉴价值。他删《诗》、订《礼》、述《乐》、正《易》、论《书》、作《春秋》,为继承和传播古代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在政治上并不得志,但是,他任中都宰和鲁国大司寇时,曾将鲁国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遗憾的是,他虽然历尽艰辛,周游列国,终不为各国国君所重用。《孔子全传》作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孔子的描写多以事实为主、虚构为辅,既不美化,也不丑化,尽量还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加涅》希望通过以较为通俗的语言对加涅主要思想给予介绍,使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能够了解到这位教育心理学家思想的光辉之处,并能从他的理论中获益。
周济 *原部长、现任中国工程院院长 张一伟同志自1993年担任石油大学校长以来.使石油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与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紧密结合,使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中国石油大学的建设、改革与发展.为我国石油行业的振兴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涛 原石油工业部部长 一伟是具有战略意识、大局观念和创新思维的校长。他提出工科院校的主要办学方向必须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这对促进理工科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 李宇明 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副主任,*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 张一伟校长是中国教育工作者的开路先锋.他的追求、他的实践,就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 程树榛 著名文学家,人民文学杂志社原社长兼主编
《女教师的生命之爱》由张文质、陈开玖编著,翻过这一页,你将看到17位女教师的生命之爱,是她们面对学生、面对孩子时的耐心的爱,也是面对父母、面对丈夫时的柔软的爱;是面对繁杂、面对琐碎时的沉着的爱,也是面对风暴、面对劫难时的宁静的爱。这一切并不能清退艰难的教育现实,但有了爱,才有力量和勇气与艰难并道而行。
本书从生活史角度跟踪研究了北京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明新,从成长史、教学思想、师德、影响力四个方面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特级教师形象,总结了他对“实”与“活”语文教育思想的不懈探索与深刻解读,展示了他“莫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的教育追求,表现了他尊重学生、胸怀他人、虚怀若谷的大爱情怀和善于学习、启发反思的教育品质。
这是讲述一个真实的美国的书,这是一个留学生扎根美国又连根拔起回归祖国的一段经历。作者于五十年代由香港赴美留学,由一个英语不太好的学生到知名大学的博士,再到知名的大学执教、任系主任、院长、校长,成为冲破 玻璃天花板 的华人学者,再回国创办香港科技大学。经历了留学生、阳春教授、大学高级行政管理者的身份变化,亲历了中美的重大科技事件,期间还在美国华人界从事大量的社会活动,推动中国与西方的学术交流,直接促成我国首批赴美的 访问学者 成行。 本书回忆了作者离开西北大学任加州大学院长,又被聘任旧金山州立大学校长九年的经历。以旧金山州大为范本,从高层次角度提出自己对美国大学治学、治理的看法,分析了不同大学对学生的影响。也描述了作者在美国的家庭生活,包括搬家、育儿等等细节。字里行间,作者讲述了一
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编选的张寿镛校长与光华大学史料选辑,主要包括张寿镛生平述要、与光华大学关系之编年纪事,张寿镛主持光华大学期间的各种活动记录、讲话、书信、公文往来,以及光华大学日常办学的各种文献档案等。其中绝大部分文献为首次整理,并公开刊布。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民国人物研究,中国现代教育史研究,乃至上海史、民国史研究都有特定的意义和价值。
本书是北京石景山区树仁学校赵生杰校长的个人自传。作者初中辍学,跟随打工大军进城打工。1994年,怀着对北京的美好憧憬,由县文联资助路费,从安徽到北京寻梦。在北京的二十年里,边工边读,参加北京市自学高考,取得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证。1999年创办树仁学校,专门接收在京的打工子女入学。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指导和扶持下,在七彩教育同盟的带动和帮助下,树仁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在校训“爱满天下,求真务实”的指引下,学校取得了引人瞩目的佳绩,为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15年来,作者通过减免缓等多种方式资助上百名贫困打工子弟上学,资助款达三十万元,荣获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北京市“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作为新中国民法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先生一生笔耕不辍,著书立论,还多次参与国家的立法、司法活动,先后参与了民法典(草案)、民法通则、破产法、公司法、海商法、保险法、担保法、合同法等法律的起草工作和立法研究活动,对中国民法学的体系构建和发展、以及中国的法治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先生将其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民商法学事业。这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坚毅。1996年,先生已近古稀高龄,却仍然和我们青年教师一起远赴河北的贫困地区支教,并且,解囊资助数名家境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这是一种关爱他人、心系弱者的豁达。1999年,先生指导的吴汉东博士的学位论文成为惟一荣获当年首次评选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法学类论文,先生作为指导老师获得了一笔数目不大的奖金。先生却毅然将其中的大部分捐献给法学院作为贫困生的助学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可谓中国新文化“古典时期”的一个范本。他对新文化的构想包括:解构儒学意识形态,确立现代大学理念,融会东西的文化观,以美育代宗教。这些思想带有浓厚的现代性和进步性色彩。这些思想的来源为其中西兼备的学识和长期的民主革命实践。在同时代的思想家中,蔡元培的特别之处在于他的包容性和中和性。欧阳哲生编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蔡元培卷)》以反映蔡元培的教育、中西文化观和学术思想为主,所收文章、著作按写作、出版时序排列,大体展现了蔡元培在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思想成就。
“随园大家丛书”定位在学术和生活传记之间,力求反映每位大家的学术人生与心路历程,并且要避免过于学术化和理论化,能够适合一般大众阅读。同时要求插入60至100幅图片。王一心所著的《风与火(陶行知)》为“随园大家丛书”之一。《风与火(陶行知)》叙述了陶行知先生的学术人生。陶行知有一句话常挂在口头上:“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的一生,可以说是轰轰烈烈的一生,轰轰烈烈做大事的一生。他一生中,所做的*的一件事,可以说是在南京——南京市近郊的劳山,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死后,他就埋在了曾寄寓了他人生伟大的理想、曾浸润了他无数的心血和汗水的劳山脚下。
本书是一位普通却不平凡的初中语文老师宁齐堃老师的多名学生以及陈春花教授设立的 宁齐堃奖 基金的多位获奖人,对宁齐堃老师教育精神的回顾和思考。在越来越浮躁的世界,作为学生的 引路人 老师,以可贵的奉献品格去向学生传递更多的光与热,他们在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仅向学生传递知识,还传递生活的智慧、处事的智慧,读之令人动容,他们的无私和爱心让我们看到了 教师 这个职业的伟大,能让大家重新唤起对教育的意义的思考。 附: 宁齐堃生平简介 宁齐堃,齐齐哈尔市第十一中学教师,特级教师,于1957 1958 年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当时为 哈尔滨速成师专 )中文系读书,曾于1980 年荣获 全国优秀班主任 称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教授于1977年至1980 年在齐齐哈尔市第十一中学读书
本书1999年由美国HarperCollins出版社出版,并荣获2002年度“基督徒传记奖”(John C. Pollock),2011年由Ignatius出版社出版了增补版,新版内容一直追踪到索尔仁尼琴于2008年去世。本书通过作者对索尔仁尼琴本人的采访,以及得到索尔仁尼琴第二任妻子以及三个儿子提供的诸多帮助,以丰富、生动的内容介绍了索尔仁尼琴的一生及其思想与创作,再加上作者卓越的传记才能和深刻的思想洞察力,都使得本书成为索尔仁尼琴传记当中*、完整、权威的版本。
中国新式高等教育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这些大学虽然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层次、水平,但凡能赓续流传至今者,大多经过漫长的艰苦而又曲折的奋斗历程,并且留下极为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当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必将有所裨益。历史样呼唤人们面向未来,它只为现实提供借鉴与智慧,决非单纯诱使人们沉溺于怀旧之情怀。 在百余年中国新式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有一大批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先驱者,他们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中国现代大学的奠基与成长做出无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永远记这些先驱者的功绩。特别是其中那些办学有成的著名校长,他们和他们所辛苦经营的著名大学,乃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块块丰碑。他们育思想的丰富精粹,办学理念的卓越高远,以及实践业绩的泽惠后世,至今仍然受到中外学者的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