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图书馆文库:我的自学小史》是梁先生于1942年时,将自己 自幼修学,以至在某些学问上 无师自通 的经过,叙述出来给年青朋友,未始无益。 全篇文字简短,叙事朴实、精彩,全文从家庭出身写起,讲述了一个 瘠弱而又呆笨的孩子 受家庭、社会,以及各种思想的影响,通过自学,渐渐领悟学识真谛,步入学识殿堂。同时,本书还加上两篇文章:《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与《自述》。《如何成为今天的我》是梁先生1928年在广州中山大学给青年学子的讲演,里面详细地剖析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自述》为梁先生1934年所作的长篇讲话,是他当年向众多青年学者讲述自己学术成长的历程。这两篇文章与《中学图书馆文库:我的自学小史》的内容形成互补,从中可以看到梁先生的一生正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极好实例。
刘雨虹先生于1969年10月底结识南先生,此后一直追随南先生。1998年,她收集资料、请相关人物回忆撰成该书,以粗略的线索记述了追随南先生左右30年的一些“边际故事”。她声称撰写此书有三个因缘,其一,记录下她直接或间接参与过的有关南先生的事情,以为有关南先生的部分真实记载;其二,与南先生有关的人多数健在,见证人多,以免人去楼空凭回忆容易真假莫辨;其三,她曾编辑过《怀师》,义不容辞地承担编撰该书的职责。该书记录了1969—1998年间发生在南先生身边的许多故事,涉及人物、事件众多,作者娓娓而谈,亲切、自然而又韵味十足,于简单中勾勒事件原委,于平淡中提炼人物个性,于生活中彰显南先生品格。
陈垣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他与吕思勉、陈寅恪、钱穆并称为杰出的四大史学家。 陈智超所著的这本《陈垣—生平学术教育与交往》主要对陈垣的生平、学术、教育等方面作了有关探讨。
叶圣陶(1894 1988)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先驱和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者。本书以叶圣陶一生的经历为主线,侧重展现传主的成长历程和重要功绩。在传主丰富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也曾和今天的孩子们一样,面临过升学(科考)和择校的问题;也曾和今天的青年们一样,有过找工作的焦虑、职场的角力和创业的艰辛。可以说,一百年前发生在传主身上的故事,今天仍在我们周围发生着。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感到民国山东四大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开放性、超前性、实践性和全面性。 本书共四章节,内容包括民国山东四大教育家产生的时代背景、民国山东四大教育家的生平、民国山东四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民国山东四大教育家的历史贡献。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苒苒老师上课,总是不急不躁,歪着脑袋慢慢启发,柔软中带着威严,这让我们既能接受她的教导,把她的话听进心里去,同时又很敬佩她。我们业余班只学了四个月,四个月后,苒苒老师在我心里从一个严厉的老师变成了一个有魅力的、有亲和力的老师。这种人格魅力会让人很容易对她产生依赖感和信赖感。人在某时某刻是需要跟长辈倾诉的,从毕业到现在,有些不跟母亲说的话我都愿意跟苒苒老师说。 ——赵宝刚 说来也奇怪,苒苒老师从不发火,教授起来不紧不慢,娓娓道来的感觉,但是如果私下里问我们是怕马老师还是苒苒老师,我们所有人给出的答案却都是苒苒老师。我想这也许是因为她自身严谨治学的态度使我们感到一种威严,因而影响了我们,她在上课时一丝不苟的态度让我们的表演更为谨慎、细致,更为入心。 ——张嘉译 当
为阿尔伯特 哈伯德赢得文学史巨大声誉的并非脍炙人口、享誉世界的《致加西亚的信》,而是历时十数载、倾尽作者心力的传世巨著《大人物》丛书。该丛书选取人类文明史上百余位各领域中的杰出人物,以出色的洞察力和凝练的笔力勾勒出他们的人生图像。 这些在人类历史中留下深刻印迹的人物,他们的人生轨迹与精神历程既与众不同又纷繁复杂。为此作者遍寻世界各地,到他们的生活之处流连考察,在亲历思考与史籍探寻间构建起确凿的形象,挖掘其内在的灵魂,进而也完整描绘出人类文明史的真实脉络。 《大人物:12位伟大的教育家》描绘的先贤们是一些推动了不同起源的几大文明而为世人铭记的伟大人物。他们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对人类的文明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也许并不以教书为职业,但他们却甘为人梯,将终身奉献给了这项事业。歌
陈嘉庚先生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在半个多世纪的奋斗生涯中,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祖国富强做出了卓越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被*同志誉为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本书记述了陈嘉庚短暂的几十年中成就的实业、教育、社会活动等方面的伟业,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善良、正直、果敢、敏锐、择善固执、无畏、魄力等。
众所周知,校长是学校之灵魂,是学校发展之关键,“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强调:“一个好校长也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 于是,我们把目光定格于中国优秀的校长,他们的管理思想、他们的管理智慧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一个个管理奇迹,深深震撼和激励着我们的心灵。他们深厚的理论积淀,敢为人先的管理实践,独到的智慧闪现,又无不让我们折服、感叹。 用心品读《王俊传——个中国校长的奇迹》,走近这些优秀校长,我们发现他们成功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成功的根由却都一样。我深深地体会他们作为名校长的特质——面对教育这份事业,他们是思想者、行动者、研究者!他们追求智慧的、有效的、卓越的管理! 他们用智慧统率师生行为,用精神引领师生行为,用毅力激励师生行为,用细节和汗水创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盐官镇人。国学大师,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他不仅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成就卓著,而且在近现代教育领域也贡献突出。他在吸收西方教育理念的同时,逐渐形成与发展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发表了诸多教育方面的论著,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学贯中西,见识广博;不汲汲于名利,而孜孜于学术。他先后在通州师范学堂、江苏师范学堂、仓圣明智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国学研究院任教,留下了丰富的教育学术遗产;他参与创办并主编了中国近代早的教育专业杂志《教育世界》,20世纪初即开始向国内介绍西方教育学和心理学,所译日本立花铣三郎著《教育学》,是近代中国学者翻译的部外国教育学著作。 《王国维画传》以时
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丰碑,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书写了一段中国大学的传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西南联大实际上的主持人、清华大学终身校长梅贻琦如是说。而教授真正是联大之精魂。本书是联大师生倾情之作,或描摹同事之神气,或状写师长之风采,在在显出联大上下艰苦卓绝之精神。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中国民主建国会主要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他发起并成立的个研究、试验、推行职业教育的全国性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中国职业教育史上享有盛誉;他注重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主张“双手*,手脑并用”;他提倡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本书以时间为序,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以文释图,以图补文,分十一章讲述黄炎培的生平及其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
《儒雅的泰斗 蔡元培》一书,本书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清晰的脉络,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一代教育 家蔡元培 先生的一生,以及他在大学任职期间的成就和贡献等。语言平实,逻辑清楚,适合大众读者阅读。
雅努什·科扎克(JanuszKorczak,1878—1942),波兰犹太裔教育家,被称为“教育界的辛德勒”,一位在二战时为教育使命奉献生命的传奇英雄。他也是一名医生和儿童权利的倡导者,还是一位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拥趸的知名作家。 《孩子王》一书以翔实的史料、流畅的文字描绘了科扎克波澜壮阔的一生,重现了其传奇式的人生结局——在生命的后时刻,他毅然放弃自己能够活下去的机会,陪伴着200名孩子一起走向纳粹制造的死亡。他被称为“所有时代中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真正的儿童教育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专门举办纪念活动,以表彰他拒绝抛弃孤儿而被纳粹屠杀的壮举。 《孩子王》一书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多个国家出版。好莱坞名导斯皮尔伯格曾通过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向本书主人公致敬。对儿科医生、教育工作者、历史学
郭亮所著的《从拓荒奠基到幼教之父(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是《随园大家》丛书中之一本。《从拓荒奠基到幼教之父(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分十八章,系统介绍了陈鹤琴一生的经历以及其教育思想,重点介绍了他的活教育、五指教育以及其办学的经历。从陈鹤琴的这些经历中,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教育家为中国教育付出的努力与艰辛,也看到了老一辈教育家的伟大精神。
民国时期,14位著名教育家抱持教育救国的理念,筚路蓝缕,艰难奋斗,开拓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道路。蔡元培一手开创了北大精神,梅贻琦缔造了尖峰时代的清华,张伯苓苦心经营南开大学,中国的高等学府在他们的努力之下熠熠生辉。晏阳初与平民教育,陈鹤琴与儿童教育,吴贻芳与女子教育,黄炎培与职业教育,陶行知与乡村教育……他们全身心地热爱并投入教育事业,其诚挚的情意、无私的付出、高贵的品格,令今人动容、景仰、深思。
董纯才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党的文化教育事业,对自然科学的宣传和普及,对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建设和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对我国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史料扎实严谨,叙事简洁生动,并有数十幅珍贵的新老照片与人物故事互为补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董纯才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的光辉历程。
本书从生活史角度跟踪研究了北京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明新,从成长史、教学思想、师德、影响力四个方面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特级教师形象,总结了他对“实”与“活”语文教育思想的不懈探索与深刻解读,展示了他“莫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的教育追求,表现了他尊重学生、胸怀他人、虚怀若谷的大爱情怀和善于学习、启发反思的教育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