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南小郭庄的淘气少年到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再到致力于培养科技人才的教育工作者,施一公在自我成长之路上从未停下脚步。 2008年,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施一公放弃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全职回母校清华大学发展生命学科,在海内外引起大关注。2018年,他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全力创办西湖大学。 他在56年的人生历程中,总是做出让大多数人难以理解的抉择。是什么促使他一次次突破自我?如何发挥理想的力量? 实现人生理想的路径又是什么?相信读者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这是一本关于成长、求学、教育、家庭、友谊、理想之书,既写给自己,也写给教育科研工作者,更是写给青年学子,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共同前行。
本书为著名英语教育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李赋宁的口述自传。李赋宁教授的人生经历很有代表性,可以说是近现代英语教育史的一个缩影。 他的小学和中学曾在北平、天津、陕西三地求学,大学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长沙临时大学和西南联大。毕业后攻读清华研究生,之后被聘为西南联大外文系讲师。1946年,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1950年回到清华大学教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到北京大学工作,任北大副教务长。 在英语教育面临转型的当下,以这本自传切入,回顾我国百年英语教育的历史,镜鉴过往,方能烛照未来。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对西方启蒙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和日本社会的转型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著名的庆应义塾 (现为庆应大学)就是他创办的。福泽谕吉曾和西周等人组织 明六社 ,针对现实问题,展开评论,被誉为 日本伏尔泰 。本书是福泽谕吉根据回忆的事实加以叙述,宛如一场谈话,非常生动有趣。
陈立群,新时代 四有 好老师的杰出代表,曾荣获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2019年中宣部授予其 时代楷模 称号,2021年,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躬耕教坛40余载,当校长30余年,在退休之际,陈立群婉拒东部学校百万年薪聘请,远赴贵州贫困县义务支教,让一所 垫底 的民族中学完美 逆袭 : 学校辍学人数从每年的100多人变成了现在的实况 净流入 ;高考本科以上录取的指标完成率已连续多年排名全州。 陈立群将奇迹发生的原因都写入新书《陈立群:我在苗乡当校长》,用朴实的语言和心中的大爱,首次全方位记录支教之间的工作和探索,记录为贫困地区学生、教师、社会层层立志的故事,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扶贫扶志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范本,并启发读者站在更高角度,把少数民族地区的未来发展置于更长的时间维度
本书是以研究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著称于世的当代历史学家李新先生的回忆录。书中所记述的党从延安到 文化大革命 时期的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这些历史,经这样一位有过切身经历的老革命写出来,极具真实性。
陈嘉庚,被主席称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伟大人物,在一百年前的民族危难之际,作为华侨领袖,抱着“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信念,创办了集美学村,以及闻名海内外的厦门大学。他一生“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他跨越了四个时代的历史人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无论怎样的艰难曲折,怎样的云遮雾罩,怎样的诡谲多变,他在每一个历史的关节点的正确选择与行动,都值得受到后人深深的敬仰。本书记录了校主陈嘉庚的传奇经历。
陈立群,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杰出代表,曾荣获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2019年中宣部授予其“时代楷模”称号,2021年,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优选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躬耕教坛40余载,当校
28 岁到41 岁,当了博士后、教授、系主任。 在圣迭戈加州大学当了两年 助理物理研究员 后,既不愿意接受哈佛的 赐予 ,又不愿意接受别的大学聘请,而是选择到西北大学自起炉灶,做好教研,开拓自己的科研领域。 在学术界初露头角,获得几位理论物理界卓越人物的赏识,令西北大学另眼相看,把我越级递升,五年里从助理教授升到正教授,第六年当上系主任。 在系里、院里的会议上坦诚发表己见,参与制订了一些关键的学术和人事政策,使校内高层委以行政重任。 这些不同方面的努力,无意中为踏进大学领导层做了准备。 保钓运动 及尼克松访华让我们这群留学人员走出象牙塔,从怀念故国走向关怀祖国,从 忆根 走向 寻根 。参加留学人员活动,接待祖国来访学者,唤醒了民族意识,从 寻根 走向 追根 。回国访问讲学、进行教研合作、推动中美交流
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译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重要成员,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第一任校长。本书基于对陈望道相关史料和大量文献的深入研读和梳理,在充分吸收党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时间为序、以事件为轴,通过40个章节的文字铺陈,辅以50幅惟妙惟肖的工笔画,勾勒出陈望道的非凡生命历程中的若干闪耀瞬间,使其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对教育事业无比热爱、对学术研究无比投入的光辉形象更为可感、可敬、可亲。全书考证严谨,文字平实流畅,透过墨香仿佛让读者穿越时空,与陈望道展开一次心灵对话。
对于贾植芳学术等的研究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师道》从贾植芳先生授业、治学、交游的角度入手,对贾植芳先生的学术等进行了多角度阐释,对贾植芳学术研究,乃至对新中国学术发展的研究都具有一定意义。 《师道》讲述老师贾植芳的人生、治学和授业,是几代学生对于 师道 的理解和讲述,其中有回忆,但更多的是对于中国教育的思考,更展现几代知识分子对于 师道 的践行,对于当下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是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的图传,以编年史的形式,逐年讲述容闳索 我理想之中华 的人生轨迹。全书汇集了大量珍贵史料,除文字记载,还收录了超过300幅历史图片。书中除了展示容闳波澜壮阔的一生,还有香山地区成为近代中国接触西方世界最前沿窗口的历史背景,有与容闳相关的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有容闳开创的中国首次官派留美幼童事业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本书还整理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珍贵文献,这些资料极大程度丰富了书稿内涵,让读者从容闳的一生中,清晰地串起恢宏的中国近代百年史。
41 岁到50 岁,打破学界的 玻璃天花板 ,当了院长和美国有史以来位华裔大学校长。 对不少 老美 来说,与你一起当 阳春教授 没有问题,让你来 管 则是另一码子事。当上热菲尔学院院长已经很不寻常,被选任为旧金山州大校长简直不可思议。 埃特金森说我去旧金山州立大学当校长是职业选择的战略上的错误,一些华人朋友后来也这样说。可是当时推使我去旧金山州大当校长的也是这些华人朋友:华人必须尽快打破 玻璃天花板 。 一般当校长的总该是55 岁光景,45 岁确是早了些,放弃专业教研不觉得可惜?旧金山是个政治很复杂的城市,州立大学系统校董会内部经常不和。我能适应吗? 在旧金山州立大学当校长的第五年间,传出我将辞职回国到香港创办科技大学的消息。中文报纸纷纷说: 呼吁华人落地生根的人,自己决定落叶归根!
2020 年 9 月 23 日,罗世谦因车祸重伤后抢救无效离世。这在知道他的人群中产生了震动。曾经与他工作过的许多同志和一些关心时政的公众,不约而同地在网上写出了很多追悼的心声。 老罗太平常了,和我们的交往语言平常,做派平常,生活的态度平常;但他又太不平常,他有那么一种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服务精神,忠于自己的信念,交往了那么多的同志,大家都对他恋恋不舍。这就促成了做这本书最初的动力,我们愿意把这些追忆、这些感情汇集起来。所以说,这本书不是我们编出来的,而是大家心声的汇聚。 主编:赵启正 罗世谦(1943 2020),曾任上海无线电二十一厂车间装配工、调试工、技术员、车间副主任、技术科副科长、技术办公室副主任、副厂长等,后逐渐步入政坛,先后任上海仪表电讯工业局企业管理处副处长、党委副书记,上海市外经贸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