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汉字对外传播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围绕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组织材料,研究中国古代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重点分析了汉语汉字在“汉字文化圈”国家的传播情形,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上,更是一部还是从汉语汉字传播角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史的重要著作。
“HSK标准教程”经 汉办授权,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联合汉考 (CTI)共同研发,将HSK真题作为基本素材,以自然幽默的风格、亲切熟悉的话题、科学严谨的课程设计,实现了与HSK考试内容、形式及等级水平的 对接,是一套充分体现“考教结合、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理念的新型汉语教材。既适用于各国孔子学院,也适用于其他汉语教学机构和个人自学。 刘畅、鲁江主编的《HSK标准教程(附光盘5上)》共设18课,覆盖HSK(五级)考试一半的生词量(约1200个),包含60个语言点和18组易混淆词语的详解。学完本书学生可达到“用汉语就广泛领域的话题进行谈论,比较流利地与汉语为母语者进行交流”的目标。
著名作家王蒙,14岁入党;19岁写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自潮“累得几乎要了小命”;12岁写了《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给他的人生带来大喜大悲;29岁举家西迁新疆,一呆16年;改革开放后,升任中央委员,不久官从文化部长。驰聘大半生,浮沉荣辱,始终相伴相随的是夫人方蕤。方女士嫁夫随夫,认定与王蒙同甘共苦。她欣赏王蒙“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熊在焦头烂额中享受生活。而王蒙也欣赏夫人的一句话:“我喜欢捡芝麻,不愿抱西瓜,谁知道西瓜是不是土。”于是,方女士经年累月,小心捡拾生活中的“芝麻”,“珍藏琐碎”,成为眼下这部十分可读的《我的先生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