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百年来,我的人生就是 尽我所能,得我所好 。让每个人都能够 尽我所能,得我所好 ,世界就可以变得更幸福。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使得世界变得更好。 这是书中许渊冲先生百岁感言中的一段话。他用100年的时间活出了意义上的自我,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此书是许先生百岁之际,以回忆录的形式讲述他的百岁人生。全书分三个篇章,分别是:名师流芳、风华绝代;时代精英、不负韶华;家国命运、联大情怀。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许先生百岁时年。许先生曾经历战火纷飞的年代,但仍坚持学术深造,清华、北大、西南联大这些学校汇聚了中国学术资源和师资力量,名师荟萃,成就了各界精英,他和他的师友们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脊梁,树立了文化强国的丰碑。因此,在许渊冲先生的一生中,师友之间的友谊和命运都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我的词典人生》是曾获 2014中华文化人物 称号的车洪才的个人自传,讲述了一位 小人物 不平凡的奋斗史。 1959年,23岁的车洪才被外交部从北京外国语大学选派到阿富汗学习普什图语,归国后接受了商务印书馆编纂《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的任务。然而,人生际遇的起起落落,让这项浩大的编纂工程数次停摆。5.2万个词条,大约15万张卡片,200多万字,车洪才终于在2012年完成了词典的初稿。 2012年4月,当76岁的车洪才走进商务印书馆交付成果时,已无人记得这项战略任务。因为这么多年发生了太多人事变迁,这本词典也渐渐被遗忘,只有车洪才,始终记得这项国家派给他的 任务 ,并称之为 终生之宿愿 。2014年《普什图语汉语词典》正式出版,距离车洪才接手这个任务,已经过去了整整了36年。这个匠人匠心的感人故事引起央视等各大媒体热切关注,这个关于认真
本书内容包括:日升日落为朝暮;星移斗转月入窗;时光一去不复还;行云播雨乘雷电;茫茫九派流中国; 水流汩汩说荡漾;横舟造桥人戏水;山峦峰起石为沙;尘埃土地坎陷出;一方水土一方人;火若有情火亦灭;照明烹饪观火候;南北东西说左右等。
赵元任先生是蜚声中外的语言学家、翻译家、方言学家, 对其研究的成果也屡有新意, 为我们进行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不断提供借鉴。本书编录了近几年来外发表的有关赵元任研究的文章30余篇, 涉及赵先生在语言学、音韵学、方言调查、翻译学、国罗方案等方面的成就, 并结合其生平, 探究其治学之路, 以为今人进行研究提供较好的借鉴作用, 并纪念赵先生诞辰120周年。
本书分为殷商文字;西周文字;春秋文字;战国文字(上);战国文字(下);秦汉文字六编,主要内容包括:说“秋”;晋侯苏钟释地等。
该书收集了大量与*诗词有关的背景材料,所选写的背景故事,包括了*诗词创作和发表的两大时空,内容较为丰富,并有作者比较中肯的评述,对读者理解*诗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 中国是一个诗人如云的国度,历朝历代,诗人无数,但很少有人像*这样在全世界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这不仅是因为他作为伟大政治家所占据的特殊历史地位,还因为即使纯粹从诗词艺术的角度,其诗词所具有的精湛的语言艺术和气冲霄汉的气势,也是历代文人墨客所难以比肩的。 本书引用的*诗词,绝大部分选取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9月出版的《*诗词选》。此外,还选用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校订、1994年12月26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那首《虞美人·枕上》。限于篇幅的规模,《*诗词选
《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研究丛书:白兆麟卷》所收的文章,现今看来有三个特点:一是时间跨度大,从早发表的1960年到退休以后的2009年;二是涉及内容多,除了主攻的文法学和训诂学之外,还涉猎文字学、文献学以及名家及其论著的评论;三是篇幅长短互见,有些课题表面看来重复,但并非内心不忍割爱。
《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研究丛书:杨晓黎卷》收录了杨晓黎在汉语言文字研究和教学方面的代表性论文,大体上可以反映出我的学术研究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经历。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海外汉语教师的水平参差不一,在海外进行的汉语教学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实用性和指导性,落脚点是为了帮助汉语教师切实解决教学难题,因此,论文集中关于汉语国际推广的一组文章从学术研究角度看虽然比较浅显,但却是体现海外汉语教学和研究特色的一个重要部分。当然,这些文章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杨晓黎对汉语本体及教学理论的某些思考。
《杨军卷》共分为音韵文献研究;中古韵书、韵图研究;训诂与词汇语法研究共三编。主要内容包括:读华著《扬雄方言校释汇证》札记一则;刘昌宗著述考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