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 诺兰 当今世界*受瞩目、*具话题性的电影导演之一,凭借《蝙蝠侠》三部曲、《盗梦空间》《星际穿越》《敦刻尔克》等极具个人风格的大片,屡屡创造口碑、票房双收的神话,他本身已然自成一个品牌。 本书将深入探索他的作品、他受到的影响,以及他神秘的成长经历。哪些作家、导演和艺术家曾带给他启发?他迷恋何种独特的主题与形象?每部作品有着怎样的灵感来源和幕后制作故事?他如何解读自己那些烧脑大作的谜底,又怎样面对业界、媒体和观众的反应? 资深影评人汤姆 肖恩与诺兰相识逾20载,获得了这一空前机会,对后者进行跨越3年的独家深度专访,试图解答以上问题。本书由对话访谈和肖恩的论述交织而成,得到了诺兰本人的全力支持配合,以罕见的亲近视角回顾了诺兰的个人生活,梳理其电影生涯的发展轨迹,探寻其杰作背后的
这是一部张国荣电影生涯的全记录。六十一部电影逐篇细说从头,从影片内容、演技评价、艺术风格、旧闻花絮、影坛大动荡直至微妙变迁,无所不包,无所不言其详。犹如一个个分镜头剧本,将电影中的世界历历再现,还原出一个艺人毕生的电影生命传奇,也还原出整个香港电影为辉煌的黄金年代。
巴勃罗 毕加索(1881-1973)是20世纪极为重要的艺术大师。本书作为一本研究毕加索的全新专著,在艺术家逝世50周年之际出版发行,全方位展示了毕加索从油画、雕塑、素描到版画,横跨众多领域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本书从艺术本身而非人物传记的角度出发,向我们展示了毕加索艺术生涯中风格的演变,以及其中视觉语言及叙事对现代艺术的深刻影响。 本书按时间顺序记录了毕加索艺术生涯中的重要主题及事件,不仅囊括了艺术家的著名画作,如极具争议性的《阿维尼翁的少女》和对战争进行有力控诉的《格尔尼卡》,还收录了很多较为罕见的作品,如毕加索创意十足的雕塑及他对委拉斯凯兹17世纪的名作《宫娥》所进行的再诠释。本书无疑是渴望了解毕加索的艺术爱好者及研究者的绝佳选择。
在这本 成功的新版 中,哈罗尔德 勋伯格通过 一连串引人入胜的传记性 篇章,将作曲家 从蒙 特威尔第到20世纪90年代 的新调性主义作曲家逐一 做了介绍。作者认为,音 乐是一门不断演变的艺术 ,没有哪个天才(无论他 有多么伟大)不曾受到其 前辈的影响。在这里,伟 大的作曲家是作为一个人 来呈现的,他们生活着, 并与周围的现实世界发生 着联系。 本书把 严肃音乐 相关 的所有重要人物都囊括其 中 巴赫、亨德尔、莫 扎特、贝多芬、肖邦、威 尔第、瓦格纳、马勒等等 。作者将他们的生平编织 成一幅其细节和逸事都很 丰富的织锦。此外,还有 一些章节讲述了民族乐派 ,对维也纳的施特劳斯家 族、阿瑟 沙利文爵士、奥 芬巴赫等人的所谓轻音乐 也有涉及。在此新版中, 勋伯格对后来的序列音乐 作曲家、极简抽象主义作 曲家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 新调
本书由当代著名越剧艺术家单仰萍口述,青年戏剧学者张檀记录并整理。全书主体部分由6个章节组成,从年少初识越剧、拜入王文娟先生门下开始,通过《红楼梦》《孟丽君》《舞台姐妹》《家》《虞美人》等多部代表性作品,串起单仰萍50年精彩艺术人生。每一章以剧目为主线,其中融汇的人物与故事,都是单仰萍自己的体会与认识,并由此引出她是如何塑造角色、演绎剧情,大到对全剧背景的理解,小到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最真实的艺术表现。大量美轮美奂的高清剧照,不仅带给读者美的享受,也使文字的阐述得到更清晰的实际印证。 本书的附册《唱段曲谱精选》收录了单仰萍曾主演的17个越剧剧目的33首曲谱,由著名越剧作曲家金良先生亲自审定,为首次面世,不仅满足了广大曲友的迫切要求,而且也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本书是著名演员卢燕的自传。卢燕1927年出生于北京,1945年入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学习财务管理;后随家人移居美国,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成为最早进入好莱坞的华裔女演员。其早年寄住梅兰芳府邸,称梅师 寄父 ,并随其学艺,奠定了戏曲基础,拓展了银幕外的舞台。她一生耕耘艺坛,曾两次获得 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她致力于沟通中美电影文化交流,最早引荐中国电影进入好莱坞,翻译中国传统戏曲《拾玉镯》《武家坡》《打渔杀家》等,首创汉语唱词配英语对白,让更多西方观众了解中国戏曲;她最早将好莱坞电影推荐给中国观众,如引进迪士尼的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著名影视作品《音乐之声》等;她成为奥斯卡金像奖的终身评委,为中国电影在好莱坞的评奖舞台上发声,为中美电影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 本书上篇由卢燕娓娓道来,
保罗 麦卡特尼选取了他创作生涯中154首最有意义的歌曲,以此为线索,以无与伦比的坦率和华美,回忆并评述了自己的音乐与生活。同时,也首次呈现出了这154首歌曲权威版本的歌词。 相较于中规中矩依照时间顺序编写的回忆录,《保罗 麦卡特尼:歌抒人生》选择了更为跳脱的组织形式。全书以歌名首字母为序排列,揭示了歌曲的创作背景、过程,以及那些非凡而又平凡的灵感来源。每首歌背后都是对日常生活体验的一种诚挚的兴趣,这154个片段串联起的不仅仅是一张自画像,而是如万花筒一般,呈现了一幅色彩斑斓又千变万化的人生全景。 保罗 麦卡特尼极少数的不仅未受到时代影响,而且其作品实质上定义了那个时代的人之一。从青春期到披头士乐队,再到羽翼乐队和单飞艺术家生涯,《保罗 麦卡特尼:歌抒人生》跨越了64年,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歌曲
肯尼斯 克拉克,英国著名艺术史家、策展人、电视节目主持人。他不仅在关于风景画与裸体艺术的理论研究方面有里程碑式的贡献,在艺术的大众推广方面更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30岁时他出任英国国家美术馆馆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功使馆藏在轰炸中得以保存,同时又推行 每月一画 等计划,使博物馆成为战争中抚慰、鼓舞民心的机制;1969年,由他主持的BBC艺术纪录片《文明》在全球范围热播,开启了利用大众媒体进行艺术普及的先河。本书为克拉克的人生纪实,作者詹姆斯 斯托顿基于大量之前未曾公开过的档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克拉克献身学术研究与公共事业的一生,更揭示了他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
这本关于理查 施特劳斯的传记重新评价了这位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作曲家。作者迈克尔 肯尼迪完整地叙述了施特劳斯作为第三帝国的主要作曲家和代表性人物的一生,他曾受到当局的重用而后又被冷落抛弃。为了对这段时期进行更深入的解析,作者大量引用了迄今为止一直都被忽视的材料,包括施特劳斯自己的信件和日记。此外,肯尼迪还清晰地展现出施特劳斯与女高音歌唱家宝琳 德阿纳的漫长、幸福但又充满动荡的婚姻,以及他与剧作家雨果 冯 霍夫曼施塔尔、斯蒂芬 茨威格、约瑟夫 格雷戈尔和克莱门斯 克劳斯之间的重要关系。 从肯尼迪对施特劳斯本人和音乐的重新审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头脑冷静、务实、多才多艺的音乐家一- 个伟大的指挥家以及同样伟大的作曲家。
《图像与爱欲:马奈的绘画》是作者二十余年沉浸于现代艺术具身经验的结晶,也是对现代艺术的社会和视觉机制进行深入探索的结果。它以六个公共讲座为基础,将马奈研究的海量文献与个人洞见融会贯通,既具有公共讲座的
草间弥生是当代著名的艺术家之一,她出生于日本,很快就成为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纽约艺术界的核心人物,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广泛意义上的成功。 她的作品个人风格强烈,提出了关于生命和死亡,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自我和集体之间的关系等古老问题。目前她已经90多岁了,她的一系列杰出作品已成为当代艺术世界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是目前为止对她作品全面的学术性梳理之作,为配合香港M 美术馆的大型回顾展而出版。 本作品分为6个主题:无限、积累、生物宇宙、激进的连接、死亡和生命的喜悦。每一个主题都阐述了艺术家作品的核心美学和哲学问题。此外还包括一系列探索她实践不同方向的学术性评论文章,一份详细的艺术家年表,把她的一生的工作置于背景之中。 本书图文并茂,设计精美。全书共400页,共包含
本集共收录43篇论文,分为 丰子恺生平考证研究 丰子恺文学研究 丰子恺美术研究 与 丰子恺艺术思想研究及其它 四大板块,内容涉及丰子恺的生平轨迹、文学创作、美术创作、美学思想、艺术理论以及文化活动等多个方面,代表了近年丰子恺研究的新成果。书名主标题 次第春风 辑自丰子恺的画作《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丰先生的作品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养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
《摄影笔记》 2011年《摄影笔记》在百度文库上线,4年多来,其与后来的《摄影笔记番外篇》累计下载量超过24万次,阅读量超过89万次,在百度文库的摄影类书籍中位列榜首。本书是作者在《摄影笔记》、《摄影笔记番外篇》基础上进行悉心编辑整理后的全新力作。本书共分为8章,其中包含影调、曝光组合、突出主题、光线、人像摄影、旅行摄影、纪实摄影、用照片表达自己的意图等章节。作者通过亲身拍摄经验,创出独有的一套摄影教程体系,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摄影爱好者进行学习,他让无数喜欢摄影的读者不再是摄影小白。 《摄影笔记 实战篇 你应该会拍的68幅照片》 《摄影笔记》一书自从2015 年上市以来一直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本书是《摄影笔记》的实战篇。《摄影笔记》作者宁思潇潇集结了在“摄影笔记”授课的9 位专业摄影老师共同
《哪吒·三界往事》是“魔童哪吒”系列电影的官方绘本故事。这部绘本不仅延续了电影的世界观,更通过幽默而经典的叙述方式,收录了电影中未能完整呈现的重点角色的番外故事,特别是哪吒与母亲、敖丙与龙王之间的亲情
《哪吒·三界往事》是“魔童哪吒”系列电影的官方绘本故事。这部绘本不仅延续了电影的世界观,更通过幽默而经典的叙述方式,收录了电影中未能完整呈现的重点角色的番外故事,特别是哪吒与母亲、敖丙与龙王之间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