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里窝那到巴黎,出生在意大利的阿梅代奥 莫迪利亚尼短暂的三十五岁人生往往被人们从三个角度解读:一个在朋友们眼中像优雅王子般的情感主义者;一个自幼都在和病魔抗争却缺乏自制力的破坏者;一个对艺术创新与纯粹抱有勇往直前决心的执着者。 这位巴黎画派领袖生前一直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在他死后,其作品价值连城。伴随而来的是关于他的种种说法不一的传奇与趣闻。褪去种种传闻,反观存世的绘画作品与雕塑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年少时接受的意大利古典艺术训练,同时吸收立体主义、原始主义、象征主义、野兽主义等不同风格,加之以超乎寻常的敏锐以及对人物真实神色的捕捉能力,使这位犹太艺术家成为名副其实的、意大利伟大的现代主义画家,是20世纪当之无愧的 波提切利 。 本专著由国际知名美术史学家、国际艺术史学会秘书长蒂埃里
《音乐即自由》 这是日本著名音乐大师坂本龙一*自传。从坂本龙一幼时接触音乐与作曲,一直讲述至他近年的音乐思想。 幼时的坂本龙一,因幼儿园作业所作的一曲《小兔之歌》,使他*次强烈地体会到音乐带来的强烈冲击。小学时,他随波逐流的学起了钢琴与作曲,*终成了朋友中*坚持下来的人。中学时,他是一名彻头彻尾的 愤青 ,罢课抗议、游行示威。期间,他曾一度拒绝学习音乐。但却正是这次 拒绝 带来的空虚,使坂本龙一察觉到 自己原来是如此喜爱音乐啊 。他从来没有想过,将音乐当成自己人生的使命,但音乐伴随了他的一生。参与YMO乐队,取得国际性成功;凭借《末代皇帝》的配乐,他获得电影配乐领域*荣誉的奥斯卡金像奖 在本书中,坂本龙一不断回望自己的成长与音乐创作,以期看清现在的自我。书中还穿插着他不同时期的照片30余幅,展现
田汉(1898-1968),话剧、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早年留学日本,创作有《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多部名话剧。1930年加入"左联",40年代开始对京剧、汉剧、湘剧等戏曲进行改革,创作了大量以反侵略为内容的戏曲剧本。解放后历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国剧协主席和党组书记、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创作了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及整理戏曲《白蛇传》、《谢瑶环》等,在历史剧的创作和改编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田汉传》作者田本相、吴卫民、宋宝珍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戏剧的研究,分24章阐述田汉为戏剧而奋斗的一生,对其《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丽人行》、《关汉卿》、《白蛇传》、《谢
这是绘画衰落的时代。 还有没有人知道怎样画一幅人体素描?那些从小学而至研究生院毕业的莘莘学子常纳闷儿为什么自己苦修来的素描如此呆板、机械、幼稚、乏味;而同一张白纸、一枝黑炭条,为什么到了从达·芬奇到德加之类的大师手里,就能变成生气勃勃、可以转着看的三维线描?素描、油画的的传统是不是已经成为传说甚至是神话?那些铺天盖地的装置、行为等所谓“非架上”、“后现代”、“新媒体”、“先锋”、“前卫”的五花八门的流行艺术形态是否已经把传统艺术给“毙了”? 幸而还有像弗兰克·奥尔巴赫这样的大师。他既守旧又创新开拓。他连通古代、直指具体实在的现在、而又昭示未来。这是真的“新”。他再次告诉人们绘画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他又使得绘画在其局限范围内自己。这就是罗伯特·奥尔巴赫这个了不起的画家的传记
这本由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卡罗·卫芥教授撰写的书稿是迄今为止关于莱昂纳多·达芬奇的最**的传记,也是**一本由研究莱昂纳多的意大利专业学者写成的专著。这不仅是关于莱昂纳多生平的写照,更是关于一个男人、一位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生平的写照。这本书另外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选取了莱昂纳多手稿笔记本上他自己随手写上的关于其日常生活的一些注意事项:备忘、地点、日期、人名、书名和阅读材料、实验等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自己记录的与其同时代的人的交往经历。这是关于莱昂纳多的最“真实”的的记录。
《储望华忆父谈艺录》讲述了:储望华幼年时已显其音乐天赋,14岁时(即1956年)其创作的二胡独奏曲《村歌》在全国音乐周公演,《人民日报》在消息报道中称他为“带红领巾的作曲者”。文革期间,其父亲储安平于《光明日报》上发表《向毛主席、周总理提些意见》,使毛泽东“一连几天没睡好觉”(据胡乔木儿子透露),储安平被打成“全国最著名的几名大右派”,储望华身为“大反派之子”而被牵连。当时储望华欲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院领导最初出于压力取消储望华于作曲系的入学通知书,一周后该音乐学院的招生组重新考虑储望华的入学申请,并让他进入了钢琴系。《储望华忆父谈艺录》是作者的随笔作品集,追忆了父亲,谈论音乐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