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是一部中国舞蹈通史性教材,针对在校舞蹈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编写。全书共分14章,每章史论知识阐述后特设“作品鉴赏”部分,旨在通过补充与每章内容相关的当代舞蹈作品的鉴赏短评,打通古代舞蹈史与当代舞蹈作品之间的阻隔,激发想象力。每章的“思考与练习”,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时掌握该章重点难点。为了突出本教材的舞蹈专业特性,随文添加了三百余幅精选出的舞蹈图片,从而使内容更为直观形象。《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涵盖了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舞蹈状况,在充分体现现有定论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适当选用了新的理论见解。
《弱水一瓢 舞理的寻觅与所得/中国艺术学文库·博导文丛》作者为中国舞蹈学者,长期从事舞蹈艺术的理论研究、舞作评论及其舞剧创作等工作,潜心研磨舞蹈艺术的奥秘,对舞蹈文化的认识及其阐发均有的深度和广度。《弱水一瓢 舞理的寻觅与所得/中国艺术学文库·博导文丛》是作者继2014年出版四卷本《江东舞蹈文集》之后的又一次结集专辑,主要汇集了作者近两年来发表的各类有关舞蹈艺术的文字,内容涉及对于舞蹈文化的宏观解读、近期舞蹈作品的具体评述、外各地采风行走中的观感、大型剧目创作后的咀嚼和自忖……从这些文字中,可以大致看到作者的主要研究视点及其主要论点。
本书首先阐述了舞蹈表演及舞蹈动作中蕴含的舞蹈文化的特质,其次分析了舞蹈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再次阐述了舞蹈文化的表现形式,最后指出了舞蹈文化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全书论据充足,从舞蹈的基础概念出发,充分论证了“舞蹈与特定的环境相适应,以肢体作为符号,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特有的艺术文化,保存、传递着历史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观点。本文列举了中国与西方的舞蹈表演形式和舞蹈文化,在对比中向读者传达舞蹈文化的多样性。
本书章为舞蹈以及舞蹈教育,主要从舞蹈的产生、舞蹈的功能、舞蹈教育的产生,以及舞蹈教育的发展等方面出发;第二章为我国舞蹈教育制度,讲述了普及型舞蹈教育制度、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制度,以及两种教育制度的相互促进;第三章为高校舞蹈教学的基础理论,介绍了舞蹈教育的内涵、高校舞蹈教育的内容与特点、高校舞蹈教学的原则与方法,以及高校教育舞蹈教育的意义;第四章为高校舞蹈教学现状与策略,主要从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现状、我国高校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舞蹈教学策略与改进三方面进行展开;第五章为高校舞蹈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主要根据分层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2+3”立体教学模式几方面展开了论述;第六章为高校舞蹈创作的基础,主要介绍了材料存储和积累、主题与题材选择、舞蹈动机、舞蹈形象、舞蹈的结构、舞蹈的
本书运用拉班动作定律对中国当代日常生活舞蹈进行观察,使我们对日常舞蹈的理解能够深入到人文关怀层面,亦充分证明了拉班动作理论及定律价值历久弥新,在舞蹈文化研究中具有普适性、有效性、科学性,及其当代价值。这一研究亦启示我们:在舞蹈运动中自觉运动拉班动作定律,才能深刻理解生命的个体差异,才能真正尊重生命的身心独立与自由,才能并促发个体生命实现”身心和谐”,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在舞蹈运动中注意把握拉班动作定律,才能进一步理解民族文化在身体中定型的”动作切入点”,从而让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身体的空间运动特点认知更加准确、深入,并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动作理论提供基础。总之,本书通过对拉班理论系统地梳理,探究了拉班动作理论的定律,同时借用新现象学理论作为互文,探究动作空间、身体
《中国古典舞艺术分析与学科教学研究》围绕中国古典舞及其学科教学展开分析。首先对中国古典舞的基本理论与发展历史展开阐述,包括中国古典舞的形态构成、美学分析、文化分析等内容;然后讨论了中国古典舞的技能训练和舞蹈音乐;接着又围绕不同道具的中国古典舞、不同类型的中国古典舞进行了分析和讲解,包括袖舞、扇舞、剑舞、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最后围绕中国古典舞的学科建设与教学进行重点研究。 《中国古典舞艺术分析与学科教学研究》内容全面,结构鲜明,实用性强,适合中国古典舞学习者阅读。
这是一本关于国际标准舞艺术教育方面的指导用书,其内容不仅涵盖了国标舞技术标准、训练标准、竞赛规则等基础知识,还包含了国标舞的教学理论与技术方法。本书既有理论论述,也有实操步骤与方法的介绍,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进而使该书内容更具突破性与拓展性、应用性与实用性。
本书作者以一个东方学者的视角,系统梳理了西方舞蹈人类学的学术史与谱系,附录中四篇译文可作为学理的深化,与正文中关于舞蹈人类有关概念、历史、方法、各种流派观点的平面叙述形成呼应。本书为正处于发展中的中国舞蹈人类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了方法论和实践等方面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