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幅关于梵高的巨细靡遗、令人心碎的肖像画。 全书以令人震惊的精确性,照亮了梵高困顿不安的心灵历程,对这位伟大艺术家过于浪漫的神话做出了重大的再认识: 他早期为赢得容身之地所作的斗争,他与弟弟提奥极其深密却紧张的关系的,他丰厚广博的文学艺术修养,他恣意又狂乱的私生活,他炽热而旺盛的创造力,他遗传自家族的精神疾病,他 自杀 案件中的重重疑云
本书叙述了著名画家、湘西奇才 文星街大哥 黄永玉几十年的人生追求和艺术追求。作者以其老街坊的视角,细数其与黄永玉多年往来间的乐闻趣事,为我们揭示了黄永玉如何从湘西凤凰城文星街的一个小朋友,成长为卓有建树的艺术家,展现了一个幽默、通达的黄永玉,讲述了黄永玉的生涯历程,记录了这位大师的艺术行旅,活灵活现地将读者引入黄永玉丰富的艺术人生世界。
人生在世,通常只有“一生”,无所谓前半生或后半生;偶或有之,多半是负面意义。但大千先生则是非常少见的既有前半生、又有后半生的不凡之人。大千二十来岁,在画艺上就已经出人头地,三十来岁就已是名震大江南北的大画家,五十岁以前就已经功成名就了。1950年,他刚过半百之年,远走海外,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可他不甘心坐享五十岁前成就的余荫,让自己一帆风顺地度过一生;他雄心万丈,决定重新奋斗开辟他后半生的新天地。费尽心力、智慧,运用他所拥有的一切资源,有计划、有策略地进军西方艺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他为自己所营造的愿景,达成了一个与前半生毫不逊色甚至更为出色的后半生。而此书的着眼点,恰在于此……
《石涛传》一书以有关石涛的历史资料为基础,辅以生动的讲述,塑造出一位性格鲜明、经历丰富的天才画家:他出身贵胄却浪迹天涯;他渴望报效朝廷却无人真正理解,只能自嘲为 乞食苦瓜僧 ;他 笔墨当随时代 无法而法 的观点,震动画坛;他遍游名山、 搜遍奇峰打草稿 的经历,形成了属于他的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 通过对石涛本人及其创造文本进行甄别与发掘,该书稿有助于启示读者进一步体悟东方民族的独特智慧、审美规律及艺术思维方式;有助于读者高屋建瓴地审视中国书画艺术的本体特性、内在规律;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如何传承中国文化正脉,阐发古典内蕴,弘扬传统精华。
作为维多利亚时代艺术界的杰出人物,沃尔特 克兰不仅参与了十九世纪晚期的出版革命,而且还引导了插画书的黄金时代。克兰在从儿童书籍的简单黑白插图到画廊品质的艺术品的过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中很多手稿都是次发表,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是著名作家叶文玲历时多年,精心创作的常书鸿传,可谓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 为写作此书,叶文玲六次前往敦煌,与常书鸿先生及其家人、友人建立了非常好友谊,收集了大量*手资料。 著名艺术家常书鸿,与张大千、徐悲鸿同时代的著名画家。本书讲述了常书鸿在时局动荡的政治背景下,守护敦煌的坎坷一生。全书30章, 从常书鸿的少年开始讲述,娓娓道来,直至常书鸿病榻前的人生回顾。 常书鸿的一生,是极不平凡的一生,是为敦煌献身的一生。1936年,常书鸿毅然放弃了安定的生活和创作环境,回到面临抗日战争严峻局势的祖国。1943年,常书鸿几经转折抵达敦煌莫高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极其匮乏的物质条件下,筹备建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有此开始了对莫高窟有组织、有
与大师谈艺 是一个口述系列。本丛书为再版书,记录了唐云、谢稚柳、陈佩秋、程十发等人的艺术实践的体验和感受,作者郑重先生为书画界、收藏界知名作家。曾著有反映近代收藏的《海上收藏世家》《收藏大家》,画家及收藏家传记等。本从书以对话体并夹以相当于 旁白 的著述者介绍,且有画家及前代名画多幅,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好读物。作者不仅记录了 在今天被人们忽略 画家的体验,并有大量作者撰述的相关背景介绍和他对画家画艺、画风的评述,问与答俱佳,文与画皆美,记录了画家的艺术实践的体验和感受,侃侃而谈而真知灼见迭出,批评时弊平和而幽默感常现。虽是谈论书画专业,但内容生动可读,知识性比较强。
有人说赖少其是版画家,有人说他是国画家,有人说他是书法家,有人说他是作家,有人说他是革命战士,有人说他是行政官员……是的,赖少其就是20世纪一位集多种身份于一身,充满革命热情与艺术天分,富有传奇色彩、德艺至淳的文化巨人。
现代著名插画家波西 西芒德斯以其极其精确的绘画、敏锐的观察能力及出众的智慧而闻名于世。本书探讨了西芒德斯从幼儿时期至今的生活和工作,为她的创作过程提供解读。本书作者保罗 格拉维特拥有前所未有的档案资料,向读者们展示了西芒德斯的传奇人生,并公开了稀有而前所未见的速写本及更多珍贵作品。
本书的写作基于罗伯特 休斯(Robert Hughes)、道恩 艾兹(Dawn Ades)、卡洛斯 罗哈斯 (Carlos Rojas)等艺术史前辈对达利的研究成果,也基于达利本人留下的自传性文字以及媒体 报道。在此之上对达利的美学思想做了系统性的梳理与分析。 作者结合达利不同时期的作品,从 他生活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来介绍这位艺术家;从达利对时间的追问、对空间的思考以及对待 政治、战争的态度等不同角度,系统介绍了其超现实主义时期的经典作品。此外,也深入探讨了 达利将核物理、生命科学融入艺术创作的历程,以及达利对于宗教、商业的态度。
本书将艺术家置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中,用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图像,生动地勾勒出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 威廉 凡 高的形象,视角独特地诠释了凡 高 古怪的性格 和他传奇的一生,将读者带入书中探寻艺术大师的艺术之路和艺术风采。书中收录的作品大都色彩强烈,色调明亮,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画家隐藏其中的强烈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作者对作品的剖析颇有见地,尤其是对极易被忽略的细节的解读,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从绚烂的画面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克里姆特是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大师,绘画风格非常独特。他刻画的许多女性与裸体,不只反映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特有的神秘、颓废、妖媚与情色的恍惚氛围,更是超越人类的欲望之后,达到另一个超然,崇高与孤独的金碧辉黄的彼岸。《吻》是他*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本书正是以克里姆特的生涯为线索,充分体现了他的作品中所蕴含的甜美、优雅、富丽与繁荣的绘画之美。
作者力求以史料为基础,注重考掘“时代与人”的关系,以客观审慎的笔墨和图文互证的方式,再现赵少昂的艺术人生。作者认为,“少小而立,昂扬向上”的执着精神,“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澄明艺境,“侍母至孝,勿忘国族”的回报之情,“竹同君子节,蝉与我心清”的高洁之心,是赵少昂值得关注的四个方面。
1907年毕加索创作了一幅震惊世人油画 《亚威农的少女》。这是*张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这幅画在以后的十几年中使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至还波及到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等其他领域。《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也成了这一画派的创始人。 毕加索完成《亚威农的少女》时,年仅26岁,他栖身在巴黎一个叫 洗衣船 的地方,既落魄又贫穷。那时巴黎的 洗衣船 ,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所在。此之前,毕加索像 北漂 一样,已经在西班牙和法国的文艺圈混迹了十多年。 毕加索是个天才,但他的成功并非偶然。他是幸运的,也很努力。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毕加索
一 书主要概述了日本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一生的创作历程。葛饰北斋是日本江户时代的画家,擅长工笔人物和风景。与喜多川歌麿、安藤广重有日本浮世绘三大家之称。书中收录了其创作的《神奈川冲浪里》《凯风快晴》等多幅知名画作。
在凡 高去世后一百年的1990年,两位摄影师拿起手中的照相机,与一位美术史学者结伴,开始了一场追随大师的艺术寻旅。在交通方式多元且发达的当代,三位行旅人选择了和凡 高当年出行一样的方式:从荷兰出发,从英国再到法国,拜访凡 高生前曾居住过的所有地方,在行旅中重新发现凡 高,重新理解其艺术精神的含义。 本书就是这场持续了近三十年旅行的成果,也是一份对凡 高的长情告白。书中收录共计两百多张图片,其中包括多幅几乎与绘画作品完全对应的摄影照片、凡 高的画作,以及凡 高写给亲友的书信。读者将在本次旅行中体验艺术大师跌宕起伏的一生,重新感知这位绘画大师的传奇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