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出身贫寒,少年时就饱受苦难。长大后曾当过土匪,因爱情又做了和尚。家庭破产后被迫卖画,从此成了职业画家。青年时深研石涛、八大等人,极力倡导复兴中国古典精华,其仿作颠倒了国内外权威专家。同兄善子开发黄山,被称为 中国近代黄山画派始祖 。作为中国山水画的突出代表,与溥儒并称为 南张北溥 ,成了中国山水画的一大标杆。抗战时坚持民族气节,誓死与日寇斗争到底。中年时远赴敦煌戈壁,不辞艰辛,不计代价,苦苦面壁,使得敦煌艺术宝库轰动了全世界,从而拉开了中国现代科学保护与研究石窟艺术的伟大序幕。抗战胜利后,在全国各地频繁办展,大受欢迎,被画坛誉为了 画中李白 与 中国画仙 。1950年赴印度展画,从此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力推向世界。晚年在海外侨居期间,高举中国文化艺术大旗在各地宣扬中国文化,被称为
黄宾虹编著的《琴书都在翠微中--黄宾虹自述》 ,精选他谈画论艺的经 典文章,集中体现他的文化内涵和对艺术的独到见解 。“自 述”不同于“自传”,这本“自述”,是在“述艺” 、“述道”。 通过这本书,我们意在呈现:绘画,是一个人 整体文化修养的一面镜子。文化底蕴,是一个人艺 术造诣的基础。希望后来者能从黄宾虹的画学经验 中得到启发,在艺术上不断完善。
人物传记。梵高的传记,是一个对动荡生活的悬念式叙述,以经典作品的方式出现。《梵高》追寻了这个伟大印象派画家的一生轨迹,从他出生在荷兰一个艺术经销商家庭的童年生活开始讲述,到他在英格兰、海牙、巴黎度过的岁月,再到他*终定居在阿尔勒。在阿尔勒,他发掘了自己*终发出独特光芒的绘画方式,直到三十七岁那年自杀。梵高一直在努力找到自己的艺术道路:二十五六岁的他基本没画出什么,除了几幅煤矿工人木炭画。他在*后阶段伟大光辉的画作艺术似乎是突然爆发出来的。传记以快速连贯的散文方式讲述了这个悲剧故事,在故事不可避免地走向结局的过程中,他不断的制造悬念。在他笔下,透过梵高自身痛苦的活力一个对自己*的挑战是努力活到完成所有壮观的作品的天才梵高似乎跨越了纸张,从书中立体了出来。
内容简介 康斯坦丁 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是20世纪重要的雕塑家和先锋艺术家之一,被认为是难捉摸的一个。他神秘的天性不仅与他的故乡罗马尼亚有关,也因为其意识中的神话和 另类的光环 吸引了公众。他超越了艺术家的神话,向我们展示了作为学生的康斯坦丁,以及艺术大师康斯坦丁。 传记描述了布朗库西如何用雕塑艺术布置巴黎沙龙,也探讨了他的作品如何与罗马尼亚的民间艺术联系在一起。敏锐的笔触让布朗库西的形象在20世纪现代主义重要知识分子的行列中占据了应有的位置。
在这本书中,让一克里斯多夫·阿基雷证实了达利那句多次被引用的话:“我与疯子的区别是,我没有疯!”他以五十个有关达利的精彩故事,惊人地展示了这位艺术家的高清画像。 达利具有媒体轰动效应的一面,常常使得他作为一个创作者的才智与优雅黯然失色。阿基雷有关达利童年、创作、消遣以及周围环境的趣闻轶事,揭示了一个非凡人物的个性之谜。这个人颠覆了二十世纪,同时引起了大量的争论。 在本书中,你会发现高人咸集,从路易斯·布努埃尔到加拉,从摩尔上尉到毕加索,或是保尔·艾吕雅……所有那些与超现实主义团体的佼佼者关系密切的人,不管他们是达利的朋友还是敌人,有油画家,版画家,雕塑家,制片人,重要的是还有诗人。
《世上如侬有几人 丰子恺逸事》今年是漫画家丰子恺先生逝世四十周年。他的画是通俗的艺术品,亲切,淡雅,只寥寥数笔,却意境深远。他生活的时代并不太平,屡遭战乱与内乱,但他却用画笔画出了一个纷乱时代的宁静和美好,画出了他内心的悲悯与仁爱。《世上如侬有几人 丰子恺逸事》朱光潜曾评价 子恺从顶至踵是一个艺术家,他的胸襟,他的言动笑貌,全都是艺术的 。本书的作者丰宛音是丰子恺先生的次女,她用精炼的篇幅、片段式的描写,和读者分享了在她记忆深处关于父亲值得分享和记录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父亲生命的情调和艺术的品味。《世上如侬有几人 丰子恺逸事》本书结集的文章均是首次出版,为作者亲身经历,真实可信。 同时配以丰子恺先生大量的照片及画作,图文并茂。为了纪念丰子恺先生逝世四十周年,本书还随书附赠了十张丰
《伊夫 克莱因》一书揭示了克莱因那短暂却炙热的生活,是如何与他的一系列艺术实践相联系的,从而通过研究其艺术影响力和参与其中的多方面的艺术生涯,来表现他的独一无二又备受争议的才华。先锋艺术家、资产阶级、柔道专家、画家、政治家、中产阶级、法西斯 克莱因其人,从为自己创造一个个迥异的公开身份开始,在不同的人或不同的艺术风潮面前,发明一种新的方法来传达他的精神启蒙。作为一个神秘人物,克莱因谴责了艺术世界,他热情地拥抱战后大众文化的高潮和低谷。今天,克莱因不仅是战后激进的艺术家之一,也是当代艺术实践的标志性角色:他重塑了抽象绘画,为表演艺术创造了新的视野,利用土地、身体和概念艺术,成为跨学科领域的先驱。
《达 芬奇传》为 中华译学馆 艺术家 系列之一。中华译学馆是浙江大学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合作共建的翻译出版及研究平台。秉承 以中华为根,译与学并重,弘扬优秀文化,促进中外交流,拓展精神疆界,驱动思想创新。 宗旨。本书引进自法国伽利玛出版社(Gallimard)著名自传书系列 folio biographies ,该系列已收录文学、宗教、历史、音乐、艺术、电影、科技等方面近200位名人传记。伽利玛出版社主要出版文学艺术、人文学等方面的图书和期刊,是法国*的文学类出版社。旗下的作者获得18次诺贝尔奖(Nobel Prizes),27次龚古尔奖(Goncourt Prizes),18次法兰西学院文学大奖 (Grand prix de litt rature de l Acad miefran aise)。 列奥纳多 达 芬奇(1452 1519),一位天赋异禀的梦想家,散发着经久不衰的魅力,拥有着敏锐的头脑。他想要了解关于这世界的一切:从物理学到植物学,
Array
《为人生而艺术--徐悲鸿自述》汇集了徐悲鸿 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章、书信等,内容翔实、生动, 充分体现出徐悲鸿的人生经历及美学思想,具有很强 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和理论价值。本书共包含四个 部分,分别是:经历与游记、谈艺录、中外艺术之发 展与展望、悲鸿书信集。
有生之年只卖出过三幅作品的保拉 莫德松-贝克尔,是艺术史上*位绘画自己裸体的女画家,*位画出自己怀孕的模样的女画家,*位拥有专属博物馆的女艺术家。这本书是她的一生。 保拉 莫德松-贝克尔一心只想画画。她曾与里尔克交好。她不太想嫁人。她喜欢米饭布丁和苹果泥。她喜欢在荒原上漫步。她欣赏高更和塞尚。她喜欢海水浴,喜欢裸体日光浴。她喜欢读书远胜于谋求生计。她喜欢巴黎。也许她想要个孩子 在这个问题上,她的日记和信件显得模棱两可。 我的一半始终是保拉,另一半则在与之博弈。 她曾经真实地存在过,那是在1876至1907年。
艺术家、解剖学家、建筑师、数学家、军事工程师 很少有人像达 芬奇这样集多种身份于一身。有人称达 芬奇是 历史上极富好奇心的人 。而对为他作传的努兰来说,达 芬奇 也是一个永远会激发我们好奇心的人 。在这本小传中,努兰巧妙地总结了达 芬奇一生的成就。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努兰尤感兴趣的是达 芬奇在解剖与绘画领域的开拓性。但和其他为达 芬奇作传的人一样,他也感到这个人物始终难以捉摸。在好奇心强的人那里,达 芬奇永远是值得探索的。
浮世绘是日本的标志性艺术之一,成长、繁荣于江户时代。然而,现今艺术评价颇高的浮世绘当初仅是平民的娱乐,现今备受瞩目的浮世绘画家们当初只是地位低下的 画工 。华丽绚烂的浮世绘背后,是画师们拼命追赶或创造潮流、谋求销路的残酷生存竞争。本书选取菱川师宣、奥村政信、西川祐信、铃木春信、北尾重政、胜川春章、鸟居清长、喜多川歌麿、鸟文斋荣之、东洲斋写乐、歌川丰国、葛饰北斋、溪斋英泉、歌川广重、歌川国芳等15位代表性的江户时代浮世绘画师,生动地讲评了他们波澜万丈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真实地再现了画师们孜孜以求、争奇斗艳的时代图景,配有67幅浮世绘代表作,从江户时代整体的艺术史中勾勒出浮世绘之前世今生。
《孤独的绝唱八大山人传》是当代文坛一本书写八大山人的传记作品。作者在现存不多的关于八大山人的史料记载中,用自己的文学想象和大量相关历史资料,为读者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八大山人形象,并结合八大山人的性格特征和人生经历对其画作、诗词、书法进行了艺术的鉴赏。该书语言文字具有比较高的文学水平,在传记文学作品中有自己独特的文学品位。
郑清荣编著的《毕加索》将带领我们走进毕加索 的内在世界,同时,让我们得以窥见在画布包裹下真 实的的毕加索。 《毕加索》多为简历式的的介绍和事件的记叙与 说教式叙述,多从日常生活曲折有趣、多姿多彩、富 有启发性的小故事中传达伟人不同的特质及取得成功 、成就的道理,把传主不平凡的一生经历,全面、立 体、多彩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于愉快轻松阅读中吸取 养分,得到启示。
欧仁 路易斯 布丹,法国风景画家,是较早将绘画对象发展到户外的画家之一,也是能够将自然主义与印象主义巧妙融合的艺术家,在19世纪绘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精选了布丹的代表作品。他的作品多表现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他对港口及海滩风景题材尤为偏爱,灯塔、天空、大海以及沙滩上五光十色的人群是其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元素,展示了人的生命形态与客观物象之间那种必然联系。他一生曾多次游走于家乡诺曼底与布列塔尼之间,并访问了巴黎、荷兰、比利时等地,每到一处他都会对当地的海港风景进行描绘。布丹的艺术之所以迷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狂放的笔触和色块,更重要的是他把绘画对象发展到了露天这一创举。画面中灰色的蓝调和阴影,体现了布丹在努力用自己敏锐的感受力对这个世界进行真诚的描绘。
本书以画家独有的视角解读凡 高充满坎坷、孤独和激情的一生! 孤独是凡 高的宿命,因为经历了痛苦与忧伤,所以才有了不凡的灵魂。热情如火、痴狂疯癫、热爱而渴望生活,是凡 高的特质。无论境况如何,他都会爆发出对生活的热情并用绘画来表达,这才是伟大作品诞生的实质。 本书广泛吸纳了众多艺术家及史学家的记录和研究,并发现融汇了很多以往从未触碰过的素材,将凡 高孤独曲折的一生缓缓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给大家还原了一个真实而全面的凡 高。
玛丽 卡萨特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美国杰出的女画家,也是极少数能在法国艺术界活跃的女性画家。她是那个时代*重要的印象派画家之一,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影响深远。20世纪末,印象派的作品被介绍到中国时,玛丽 卡萨特的作品也受到中国画家们的高度重视,她以现代女性美的视角,细腻的情感和表现技法,对中国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精选了卡萨特的代表作品。从卡萨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女性的自尊和女性的关怀。她的作品,时而张扬地叙述女性在公共场合生活的多彩,时而婉转地道来女性的温情和娇媚,时而优雅地塑造女性的智慧与气质,时而真挚地传达母亲的无私与伟大。
目录中的前半部分,是根据作者在2010年秋冬对五十余位当代艺术家进行电视访谈的录音资料中整理出来的,近二十位艺术家,占全部录音资料的三分之一;内容分别涉及艺术家的童年往事与“文革”记忆、创伤与梦想、个人艺术经历,以及各自对历史与现实、传统与艺术形式、现代主义与后现代、技术与媒介、宗教与信仰、人类与生物、过去与未来等命题的感受和见解。目录中的后半部分,是作者平时各种谈话录音的整理,形式接近日常聊天,两人或多人聊天、还有接受采访、会议发言、在学校或美术馆讲演;内容庞杂,涉及政治、理论与现代史、当代文学、八十年代、先锋派、中国当代艺术的多重历史脉络、上海南京北京等城市的文化差异、作者口述自传,以及对艺术家个人和作品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