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作家兼评论家杰罗姆 博伊德 蒙塞尔借助于桑塔格的日记所提供的广泛素材,梳理撰写的著名学者、视觉评论家苏珊 桑塔格的传记图书。图书以前所未有的精准再现了桑塔格在爱情、婚姻、为人母和从事写作诸多方面的人生挣扎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思考。
长篇纪实文学作品,用流畅生动的笔法,完整展现了新中国传奇摄影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入城式亲历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理事、吉林省摄影家协会终身荣誉主席郎琦的一生。 作者用郎琦口述、亲历的很多历史细节还原了传主由一名普普通通的、穷苦人家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见证了新中国历史进程中诸多重大事件的摄影家的艰难历程;也用大量的笔墨,展现了改革开放之后,郎琦对家乡长白山宣传所做的大量工作。 除了从郎琦先生的日常经历和细微处呈现他的优秀品质,作者还将郎琦置于近代以来的历史背景之下 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改革开放等等,不着痕迹地将时代镌刻在郎琦先生身上印记展现了出来,使本书具备了一定的历史视角。
在摄影术诞生后的170年里,摄影到底对我们的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什么样的照片才能成为经典?摄影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数码技术出现之后,摄影曾引以为豪的真实性是否依然存在? 本书走访了21位活跃于当今国际摄影界的重要摄影人,包括著名摄影家、评论家、图片编辑、策展人、杂志主编及艺廊总裁。他们以个人经历和心得为依托,回顾了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摄影在技艺和观念层面发生的巨大变迁。折射出当代摄影人对诸种社会问题和摄影现象的考量、反省,以及内心深处对人性的悲悯。通过当代历史“在场者”对摄影的理解及执着信念,彰显出“摄影”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本书立场严谨而不失风格的活泼,语言明净而不掩思想的深邃,视野开阔、富于历史的纵深感和深切的责任意识。作者江融是一位资深的摄影人,他的提问方式地道、尖锐
这是一本详细讲解多重曝光方法和技巧的摄影书,是摄影艺术家石广智在多年摄影实践中摸索出的独具特色的多重曝光拍摄方法与技巧。书中配以大量精美、风格独特的多重曝光作品实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解了多重曝光这看似神秘的拍摄方法与技巧,是职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的理想读物。
本摄影集中的人,都是上海人。说到上海人,过去的就是大亨、政客、商贾、红伶、冒险家,鸳鸯蝴蝶、夜色撩人;而现在的,白领、小资、海归、CEO,新天地流光溢彩,陆家嘴车水马龙。人们似乎也总是津津乐道于上海风花雪月的享乐细节,在那些华丽和繁荣的表象下,虚构放大着跌宕起伏、来历不明的神话故事,如果不沉下心细看,难免会无视那沉郁苍穹下贴肤痛痒的人生。我们很少关注这样的人生,隔绝着这些的是对现实的巨大幻觉,这由时尚、习惯、虚伪和陈词滥调构成的无穷无尽的隔绝如黑洞一般吸去了所有的光,向我们有意无意隐藏了这个城市的秘密,这秘密是历史也是现实,更是无法回避的生存境况。
卡尔森等编著的《Canon PowerShot G12使用详解》是一本针对佳能Canon PowerShotG12用户和摄影爱好者的摄影手册,用轻松平实的语言讲述专业化的技术内容,提供全面的摄影技法和器材的使用技巧,对迅速提高摄影爱好者的摄影技能有很大帮助。其内容包括:器材的基本知识、拍摄注意事项、基础应用、体育摄影、人像摄影、风光摄影、用光技巧、创意构图、高级技巧。《Canon PowerShot G12使用详解》适合佳能Canon PowerShotG12的用户,入门级及中级摄影爱好者,以及佳能PowerShot系列数码相机的其他用户。
本书是由我国摄影艺术家陈长芬先生编写。从2009年1月1日开始,他开始坚持每天拍摄数码摄影日记,本书就是从2009年上半年数码摄影日记中精选出来的照片,并配上精彩的背景文字,摄影爱好者能够从中了解陈长芬是如何观察和思考的,更能了解这位艺术家独特的艺术眼光。 本书适合各类热爱摄影艺术的读者学习和参考。
《风景心路:Lightroom风光摄影后期处理技法》是一本献给铁杆风景摄影师对于如何快速处理作品的从技术到思维的指导性著作。使用这本书的直接好处,就是你可以将旅行中风景摄影的机会从前期拍摄向着创意性的后期延伸,在风景观念上突破传统的拍摄局限。如果你是一位对风景摄影感兴趣的读者,《风景心路:Lightroom风光摄影后期处理技法》能帮助你少走弯路,并使你的作品获得一次升级;如果你是知名的风景摄影师,在这里会看到同行是怎样在风景摄影领域中工作的。风景摄影不同于物理、化学,任何人凭借灵感和热情就可以开始你的摄影之旅,不需要文凭、特许和证书,那些传说中的证书与摄影本身没什么关系。《风景心路:Lightroom风光摄影后期处理技法》可以给你在风景摄影中需要的所有知识。
《云层里的居民(东山瑶乡纪行)》是一部讴歌自然生态文化的书。作者唐女在庄子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上,寻觅庄子文字里的原始树木和天人合一的生活理想。全州县曾经属于楚南,东山瑶乡地处湘楚边陲,还保留着古朴的原始风貌和巫文化习俗。作者用一篇篇散文,一幅幅图画,去接近自然和神灵,表达对山、对水、对东山瑶民的敬意。
这是一本内容翔实的尼康D40/40X相机实用指南。本书的部分介绍了如何使用尼康D40/40X相机,首先概述了尼康D40/40X相机的构成,之后详细地讲解了尼康D40/40X相机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对尼康D40/40X相机进行设定。第2部分介绍了如何用尼康D40/40X相机创作出色的摄影作品,讨论了曝光基础、镜头的使用以及用光技法,介绍各类拍摄主题,并对拍摄各种主题的摄影方法加以指导,同时还介绍了下载和编辑图像的方法。第3部分的附录介绍了关于一些故障的排除方法,并对常用摄影术语进行了解释说明。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摄像师,通过学习本书,都能够利用尼康D40/40X相机轻松地捕获每一个精彩瞬间。
《玛格南》系中国次集中展现玛格南图片社摄影师作品的大型图文摄影集,相当数量的图片在中国尚未公开刊载。全书按照时间倒叙,分为四个主要部分:1990-2005、1970-1989、1960-1969、1930-1959,并为每个部分配有世界形势导读,让读者宛若走进时间倒流的机器,从2005年印度尼西亚的海啸,一直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那战火纷飞的动荡岁月。同时,数篇海峡两岸摄影专家为本书专门撰写的内容翔实、观点深刻的评论文章,全面展现了华人摄影人心目中的“玛格南”。 什么是“玛格南”?“玛格南”,在枪文化发达的美国,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一种威力强大的左轮子弹,0.50英寸的“玛格南”被认为是威力最强的子弹。另外,“玛格南”在法语里还有“至高无上”“不可思议” 的意思,也是一种香槟酒的名字。1947年成立的玛格南图片社是著名的新闻摄影图片社,过去50
本书是一本图文集。收录了摄影家任曙林的一百八十多张珍贵照片,也即他命名为“八十年代中学生”的照片集,同时与这些照片收录在一起的是十几位经历者、观察者的文字。 翻看这一张张照片,不论是黑白照还是彩色照,都透着浓浓的特属于八十年代的气息,完全不似如今数码照的鲜丽、,这些从胶片中诞生的照片似乎都有了生命,从快门按下,定格到暗房里的洗印、悬干以至日后的保存、展示,它们都像带着自己的故事,一路走来。 这一百八十多张照片,不仅是一个摄影师的一次漫长的记录,更是一代人对自己曾经历过的时代的一种记忆。照片中的这些“八十年代的中学生”,如今大多已是年过四十的中年人,而他们的孩子现在又多在经历自己的中学生生涯。今夕比照,相信这照片中所展示的,已不仅是这些已为人父母的“八十年代中学生”所经历的生活
1943年初,伯特·克拉夫奇克作为陈纳德将军援华空军(飞虎队)的一员首次来到中国云南。他在那里度过了将近三年的时光,对当地的人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用照相机和画笔记录了他们的文化的各个方面。1989、1991和1994年,他三度重访云南,记录下了“彩云之南”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变。本书中节选的这批照片和绘画作品,跨越了整整50年的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援华空军的摄影师。 作者的作品曾在印度新德里总督宫展出。 作者还在亚洲服役时,美国的美术馆就展出了他的代表作品。 1972年,在尼克松总统结束其对华历史性的访问回美后,应白宫的邀请,前往赠送水彩画作品。 中国云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海外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名誉会员、昆明市荣誉市民,美国威斯康星州水彩画协会会员。 受委托拍摄和描绘了波多黎各岛屿的风光和
优素福·卡什(Yousuf Karsh,1908—2002)生前被誉为是“摄影界的伦勃朗”。报刊杂志都竞相刊登他的摄影作品,反复不断地讲述着他的故事。作为的加拿大人和的摄影家,他的名字还出现在收录百名20世纪有影响力人物的《世界名人录》中。然而,正如历史学家玛丽亚·蒂皮特在撰写这本极富创造性的传记时所指出的,很少有人能真正了解卡什,或者能真正充分理解他所取得的成就。 本书首次完整地向我们讲述了一名20世纪30年代移民渥太华的亚美尼亚青年如何成为现代杰出的肖像摄影大师的故事。同时,玛丽亚·蒂皮特还对令卡什享誉六十余载的精湛摄影技艺作了介绍。在拍摄每张照片时,卡什不仅会运用高超的拍摄技术和取景技巧,而且会凭借其优雅的风度和对人性的敏锐观察力,去揭示他所认为的拍摄对象的“内心力量”。蒂皮特在书中还就卡什对权力、权威和
2007年,薇薇安 迈尔拍摄的大量照片被地产经纪人发现,人们才注意到这位可能是美国当代*重要的街头摄影师。她一生拍摄了超过25万张照片。马鲁夫随后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寻找薇薇安 迈尔》,获得第6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纪录片奖和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纪录片奖提名。 本书利用大量原始资料,对薇薇安一生进行了梳理,对一个孤僻的天才艺术家的形象写出了自己的看法,薇薇安的世界要比人们想象的广阔得多。
1936年,随着《生活》杂志的创刊,新闻摄影作为美国人叙述故事的一种革新方式,开始以迅猛之姿进入人们的视野。这里是那些创造图片故事和图像文体的先锋们不容置疑的声音。系列访谈从新闻摄影之父——艾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开始,他们的精彩故事提示了艰难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光辉胜利,这些因素创造了令人瞠目的摄影传奇,并使《生活》杂志成为美国人的家庭相册。“《生活》杂志对我来说意味着美国国旗,”艾森斯塔特回忆说,“我们感到了一种巨大的责任感。我们教育了世界。” 艾森斯塔特和同事们,像卡尔·迈登斯,和其他44个接受访谈的《生活》杂志摄影师事实上在实践新闻摄影,但又使之成为了一门艺术。 在长达100多个小时的录音谈话中,他们吐露了自己的抱负、焦虑以及对约翰·洛恩加德——《生活》杂志伟大的当代专栏作家的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