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萃取了一代戏剧大师梅耶荷德艺术生涯 五年思想与艺术观念的精华。从演员修养到舞台调度,梅耶荷德在实践中总结出“假定性本质”“戏剧的电影化”“有机造型术”“构成主义”等创新理论,毅然打破“第四堵墙”。戏剧之外,梅耶荷德对文学、电影、音乐、绘画、杂技等艺术形式均有独到见解。书中还从不同侧面呈现了其令人惊叹的艺术交往“朋友圈”:俄国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马雅可夫斯基,戏剧同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瓦赫坦戈夫、丹钦科,艺术知音卓别林、梅兰芳、毕加索等,梅耶荷德甚至预言“未来戏剧艺术”的方向之一便是西欧戏剧艺术和中国戏剧艺术的某种联姻”。经由对话、回忆、寄语,梅耶荷德真诚地告诉所有热爱戏剧的人,艺术没有时空和国界,生命存在于对艺术真理的求索之中。
商鞅、伍子胥、吕不韦、李斯、孟昶、和珅……他们都曾是命运的宠儿,搅动时代风云,书写中国历史,堪称所处时代闪耀的明星;他们又都是命运的弃儿,在步入人生的后,却或是含冤,或是含恨,或是含耻,或是含辱,郁郁而终。 他们的非常态死亡,与他们生平的辉煌业绩,与他们的人生境遇,与他们奉守的人生哲学等等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他们的死,除了给历史留下一声声深沉的叹息之外,还有些什么呢?在本书中,作者重点选取这些历史名角的悲剧片段,浓墨重彩,娓娓道来,用学者的严谨钩沉历史,揭示出名角不为人知的一面,又用细腻流畅的文笔,给我们描画出熟悉名人的陌生面孔。
本书以李万春先生录制的30盘录音磁带为基础,适当地加以丰富,把李先生自幼学艺到临终前传艺的一生艺术活动,按回忆录的形式,写成30个回目。为了使读者看来亲切,以人称的写法,使读者能从中对李先生的治艺精神和艺术成就有个概括了解,戏曲艺术研究者能从中得到一些艺术上的收益。
出身贫苦,为糊口才学唱戏。重戏德,救场如火初露头。成名“阳春社”,闯江湖,巡演大江南北,。博采撷英春申地,锐意改革面貌新。人隽雅,艺清新,众口赞其为“时代艺人”。
本书以作者在央视“百家讲坛”所作名为《梅兰芳》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对梅兰芳的成长经历、成名原因、性格修养、国际影响、艺术成就和情感纠葛等一一进行阐述,视野开阔,情节跌宕,分析精当,为读者呈现出一位爱憎分明、痴迷艺术、儒雅谦和,在艺术上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大师的丰满形象。 全书精选梅兰芳不同历史时期精彩剧照及生活照一百多张,将梅兰芳精彩纷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以更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位艺术大师及其创作的经典艺术形象。 作者出身票友世家,与梅兰芳及孟小冬的家人和朋友接触很多,掌握了大量不为外界所知的手资料,以独到的视角还原了真实的梅兰芳,资料独家,视角独特,披露了有关梅孟往事的真实相关背景。 本书以作者在央视“百家讲坛”所作名为《梅兰芳》讲座为基础整
梅葆玖10岁次登台演出,一点也不慌,娃娃调一句一个彩。台下的父亲点头了,吃戏饭,初定。也就是在那年,四十二岁的王幼卿来到了思南路87号梅家大院,从此,梅葆玖开始一边读书一边学戏的特殊经历。王幼卿的青衣,朱琴心的花旦,陶玉芝的武功戏,朱传茗的昆曲,梅兰芳对儿子葆玖青少年时期的学戏安排可谓是 独具匠心 ,正是缘于此,27岁梅葆玖在父亲去世之后,独挑梅剧团的大梁,成功传承了梅派的精湛技艺。关于吴迎编著的《从梅兰芳到梅葆玖》,梅葆玖说: 《从梅兰芳到梅葆玖》,流水账不报了,讲几件事儿,传点艺,动点真格。
本书描述了清代至民初戏曲在京师的成长、变革和鼎盛,考察清代帝王在推动戏曲发展中的作用,绘写 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等诸多名伶的生存环境、个人境况和艺术成就,他们如何促成京剧的辉煌,他们的悲喜和身不由己的命运浮沉。揭示与戏曲辉煌并存的“情色”内核,还戏曲艺术史的本来面目,是本书的另一价值所在。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我的越剧人生》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的自传。全书完整回顾了王文娟的人生和艺术道路,从解放前的艰难谋生到解放后的潜心创作,从团队合作打磨精品的成功经验到响应文化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以及关于婚姻家庭的种种真情 文风质朴自然,气韵沉郁隽永。书中近两百幅配图,很多都是首次披露的一手资料,图文并茂地立体呈现了一代越剧艺术大师的艺术追求和人生缩影。
《海上谈艺录·悲情杨派暖人间:杨飞飞》为“海上谈艺录”系列之一种,全书较为全面地记叙了沪剧名家、沪剧流派杨调的创始人杨飞飞的艺术和人生,细节生动、资料翔实,在艺术成长和沪剧流派演变以及家庭、同行与师生情谊的方方面面,将杨飞飞不凡的沪剧人生展现在读者面前。
《坐看云起时:周云瑞传》为周云瑞的传记。 周云瑞从小酷爱文艺的他学过画,拍过电影,终还是在评弹艺术中找到自我。他不单说唱一流,还擅长编曲。他对音乐的理解和对乐器的熟悉使他在艺术的世界里游刃有余。他有很多抱负,曾期望改良评弹曲调和乐器,已经对整理评弹三弦、琵琶的弹奏法和各流派音乐旋律的衬托法做了资料上的准备,奈何这一切都因在非常年代中英年早逝而戛然而止。 通过《坐看云起时:周云瑞传》作者费三金饱蘸深情的笔触,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个有着强烈生活热情的人、一个多才多艺的评弹艺人——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个艺术家对生活和艺术一往而有深情的热爱。
《严凤英一家人》是从严凤英沦落南京开始,描绘她为振兴黄梅戏所付出的艰苦历程。着重刻画她执着的追求和不屈的精神,也揭露了她鲜为人知的情感世界。同时,描绘她一家人在特殊年代的遭遇。作品还较为客观地描绘了她丈夫王冠亚对她的刻骨深情,展示了黄梅戏界的是是非非。语言温婉,情感充沛,许多珍贵图片是次公开。
挣扎在生活底层风光于大清宫廷,千万戏迷追捧,慈禧无比垂爱,敢跟袁世凯叫板,辉煌地生,悲惨地死;一部贺岁片《西洋镜》演绎着他人生的一段历史,风靡全国,让百年后的今人,看 得津津有味……他就是被称做“粉墨王侯”的伶界大王谭鑫培。
【陈丹青: 这本书你可说是演艺圈内的深度八卦,也可说是精彩纷呈的艺坛传奇!我没有一次性读过这么多*明星的纸上肖像。市面上类似的演艺大腕花名簿兼八卦图,实在太多了,我确信,没有一位作者的故事与见识,交游与资格,比得过周龙章,比得过这本书。 【他,被称为纽约华人艺术教父。出身富贵,祖父是近代企业家,却不得不离家流浪,外出打拼。年少时怀着明星梦,偷渡香江闯荡演艺圈。身为同志却结了两次婚,为配偶拿到绿卡,开设纽约家亚裔同志酒吧。成立美华艺术协会,在纽约办了数千场演出、展览,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越过八九十年代,直到21世纪,说得出名号的华人老中青明星、文艺工作者,只要在纽约登台,背后都藏着他的身影。这是他四十年生涯的真实告白,书中出现的每个名字都如雷贯耳,邓丽君、罗大佑、李安、龙应
非科班出身,却编、导、演全才。久占东北始创唐派一脉,演“抗日”戏险遭不测。艺事精湛,比肩麒马,人称“南麒北马关外唐”。“红须生”、“唐老将”、“活关公”,一代名家技艺,却濒临失传的遗憾……
巧合与缘分,使她成为上海戏剧学校的高才生,巧合与缘分使她在一次演出后滞留在台岛,并成为尽人皆知的台湾{梅兰芬}她究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