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斯 克拉克,英国著名艺术史家、策展人、电视节目主持人。他不仅在关于风景画与裸体艺术的理论研究方面有里程碑式的贡献,在艺术的大众推广方面更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30岁时他出任英国国家美术馆馆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功使馆藏在轰炸中得以保存,同时又推行 每月一画 等计划,使博物馆成为战争中抚慰、鼓舞民心的机制;1969年,由他主持的BBC艺术纪录片《文明》在全球范围热播,开启了利用大众媒体进行艺术普及的先河。本书为克拉克的人生纪实,作者詹姆斯 斯托顿基于大量之前未曾公开过的档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克拉克献身学术研究与公共事业的一生,更揭示了他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
“大师艺术教育经典”是上海市高校教育高地建设项目,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艺术教育设立的重点项目之一。本书为其中之一的《袁运甫》分册,介绍了袁运甫先生的生平事迹,具体包括了:艺术教育的经历与瞻望、谈中西艺术与知识结构问题、大美术实践的丰硕成果等。
瓷质鸟食罐在古陶瓷项目中属于另类,属于闲玩,属于趣味收藏,属于山水园林间的休闲收藏。其雅趣隐含着人类与陶瓷特殊的相依关系,又隐匿着人类与鸟类独特的情感纽带。这本学术专著填补文博界有关鸟食罐研究的空白,充分反映了中国民间鉴藏家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
佛像的出现,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在现有记载中,认为佛像的形成时期应该是在1世纪。在这之前,佛教徒认为佛陀是超乎凡人的圣者,他的形象是无法用语言文字和图形来描绘的。 佛像的造型风格由早期的简明质朴、雄伟挺拔到后期的精巧圆熟、庄严富丽,模式从印度转换为中国及其他模式,就如同佛教传入中国,经过在历史长河中的弘传,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一样。 本书辑入了百余尊带纪年款的佛像,旨在显人们提供佛像的鉴别标准和引玉之砖。拙作出版至今不过十年,介绍佛像方面的图录已陆续有多中问世,单尊佛像研究渐成气候,良可慰也。
郭秀仪女士是我国知名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行者之一,农工民主党中央名誉副主席。郭秀仪是著名爱国将领和政治活动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黄琪翔的夫人。一生传奇的郭秀仪女士,在其辞世多年以后,有关她的人生斑斓故事依旧为社会所关注。在孙炜先生撰写的《清风见兰——郭秀仪的艺术生涯》一书中,详细介绍了郭秀仪的绘画实践和收藏过程。
唐薇、黄大刚编*的《张光宇艺术研究(上下) 》完整地刻画出了一代才华盖世的艺术大师张光宇的 一生,他的经历,他推动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抱负及 实绩,他超迈的艺术观念、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多方面 卓*的艺术成就。同时也通过本书的描绘和附录的年 谱,呈现了整整一个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和风貌。
唐薇、黄大刚编*的《张光宇艺术研究(上下) 》完整地刻画出了一代才华盖世的艺术大师张光宇的 一生,他的经历,他推动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抱负及 实绩,他超迈的艺术观念、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多方面 卓*的艺术成就。同时也通过本书的描绘和附录的年 谱,呈现了整整一个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和风貌。
当看到面值1000挪威克朗纸币上的肖像时,我们才知道世界上没有哪位艺术家能像挪威艺术家爱德华 蒙克那样在国家中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和殊荣。作为挪威国家的骄傲,蒙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表现主义的领军人物。强烈的主观色彩、独特的表现风格和多样的艺术才华给我们留下了极具个性化的大量艺术作品,感慨至深、震撼人心、触动心灵。他在十七岁立志从事艺术创作,到1944年八十岁高龄去世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创作了二千多幅油画作品、大量的素描和速写,以及八百件不同主题、不同种类的版画,被誉为艺术天才。通过他的作品,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死亡和爱情在心里的强烈感受和情绪波动。不安、焦虑、恐惧和痛苦从生命的开始到结束一直以各种方式不断折磨着人的心灵和身体。本书收录其完整的代表作400余幅,在国内首次展示其鲜为少见的绘画
本书可以说是一幅奥地利艺术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年-1918年)的华丽的肖像画,贯穿了他的整个艺术生涯。他的画色彩明艳,注重细节,突出情色和神秘。他在世时,他的艺术常因主题过于大胆,甚至可以说反常而遭到抨击,但如今,他却被公认为是维也纳重要的画家。 克里姆特是新艺术风格的领军人物,充满活力,生活精彩,他是维也纳分裂派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加入维也纳工作联盟,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肖像画家和风景画家。 书中大量的克里姆特精美作品将带你领略这位伟大画家的整个艺术生涯,并与维也纳文化、政治、艺术运动相结合,深度剖析他的著名画作,包括《贝多芬之墙》,漂亮的肖像画作品如《阿德勒·布洛赫·鲍尔的肖像》和《吻》。本书也选取了克里姆特同时代的画家们和他的学生们如埃贡·席勒和马克斯·克林格的作品。他们
面对当下、面对艺术和艺术研究,我们如何借鉴与运用前人的研究成果来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和个体生命,这是值得思索的一个课题。更重要的是,在当代,我们的记录手段已经变得立体和多元,因为我们可以毫无费力的借助录音、影像、图片等媒体让我们这个时代可以更为“全面”、“多样”的保留下来。像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他们那个年代,留给今世的人文资料也是相当稀缺的,尤其影像资料。所以,在注重个体生命、个体艺术价值的前提下,我们以事实为基础,推出《中国艺术家年鉴》系列丛书。丛书主要侧重艺术家个体艺术状态的研究,以同步研究为理念,长时间对艺术家的生活与艺术创作进行多方位的渐进投入式记录。采用语言叙述、文本整理、图片归纳、影像拍摄、学理研究、创作过程跟踪、出版推荐等手段,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内感知艺术家
本书讲述了:有两件事让我颇受感触。一是中央电视台10套节目播出的一集关于中国远征军的纪录片,以中国远征军后人间的交往和他们对远征军资料收集过程为线索,其讲述让人感动。而收集这些。鲜为人知的史料的难度亦是可想而知的,其中仅仅因为几幅照片当事人就要数次远赴美国,与当时援华美军的家属和子女查实求证,搜集的过程实在不容易,因此资料成片委实弥足珍贵。
今年是孙老110周年诞辰,故宫博物院为纪念他对国家博物馆文物事业的突出贡献,从其捐献的2000多件陶瓷中精选210件出版大型图录,再从图录中选出163件隆重地举办“孙瀛洲捐献陶瓷展”。孙老所捐献之陶瓷不仅为故宫博物院增添了藏品,而且也丰富了国内其他博物馆的馆藏。捐献品中有70件由故宫博物院调拨支援了全国20个兄弟博物馆永久收藏。同时为了弘扬祖国文化,进行中外文化交流,有的捐献品还被赠与友好国家永为友谊纪念。 对孙老探历代古陶瓷的验证,莫过于他捐献的陶瓷精品,而这本图录就是他捐献品的一个缩影,其中的宋代哥窑弦纹瓶、元代红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明代成化斗彩三秋杯行等均是绝世佳品。其他永、宣、成、弘终明一代和清代历朝官窑瓷器也多为鲜见之物。
对作者来说,生活的意义就在于从事艺术创造性劳动,无论是绘画,是篆刻,还是研究中国美术史。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留下了数千幅画,数千枚章,还有二百多万字的研究著作。他在匆匆忙忙中渡过了61个春秋。他的生活信条就是“其命惟新”。他为了艺术为了创造而来到这个世界。因此,他在艺术劳动中留下的业绩也都充满了创造,充满了新。这使他格外被人看重,也使他的作品格外被人珍视。 本书包括了《傅抱石所造印稿自序》(摘录)、傅抱石的出生、南昌时期、日本留学时期、重庆时期等内容。
中国民间泥彩塑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中,它循系中华文化的优秀文脉,生发繁衍,逐渐形成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风格迥异的艺术形式。它是世世代代人民群众精神力量的体现,是高度智慧与卓越创作才能的结晶。 中国民间泥彩塑融人民生、民俗与市井百象,还饱含纯真与质朴的本土情结,巧妙地将生活的源流,糅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使得客观生活融凝于艺术的再创造,将智性理念与塑绘和谐统一的艺术灵性铸定于泥土问,达到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正是由于中国民间泥彩塑生发于华夏民族的文化土壤的根性,于是在其渐进变化中,它的创作理念、创作方法、工艺程序、审美标准和风格形态,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也与其渐进中的历史环境息息相关。中国民间泥彩塑在各历史时期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
在世界上所有艺术表现形式中,中国书法无疑是至高无上的艺术。她完美地体现中国人的大智慧,情感的跌宕律动,对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卓越见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形而上的崇高精神境界。作者自幼对中国书法情有独钟,数十年临池不辍,诸体兼工,犹以章草特擅。同时,对中国书法的源流及其演变素有研究。近数年来,他在《书法报》开辟一专栏,着意介绍历史上岭南诸书法高手的生前行迹与艺术创意,每月介绍一家。这本《岭南历代书法名家》问世。是岭南书法史上次对有代表性的书法家进行如此全面系统的扼要推介,百多名书家,书中皆附其墨迹,征而有信。考其来龙去脉,点评诸家的艺术特色,风格所在。仰其精神价值,羡其情感气息。一卷在手,何其厚重。岭南文化的风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贡献,我们大可窥见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