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曾好奇过世间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上的科学家们在付出了几百年的努力之后,终于将构成万物的基本单位—一个个化学元素从自然界中寻找出来并排列规整,得到了现在家喻户晓的元素周期表。但是我们在接触元素周期表的时候,往往看到的*是枯燥的文字和数据,因此许多人也梦想着一睹这些“世界的基石”的真容。 在这本书中,作者将一一展现他收藏的几百件精致的化学元素样品,从一碰到水*会发生剧烈反应的铯,到性质稳定、色泽金黄耀眼、被用于制作珠宝首饰的金,再到会强烈腐蚀所触及的一切物质的氟。这些元素样品*被作者拍摄成精美的照片并配以生动的文字讲解,能让你在观察到它们令人震撼的外表的同时,了解这些有趣的样品是如何制成的,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元素。 本书包含数百幅化学元素样品照片,对于化学爱好者、正在
本书以宇宙空间、地球和自然为开篇,再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大家讲解了92中化学元素的基础知识。本书新颖有趣,简单易懂,适合大众及科学爱好者阅读。
瑞典化学家、发明家、企业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33—1896)一生共获得过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著名的发明是硝化甘油引爆器材、爆炸油、明胶炸药,并因此被誉为“达纳炸药大王”。诺贝尔发明爆炸油及其他新型爆炸材料的初衷只是用于道路和桥梁建设等民用领域,却未曾料到其军事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诺贝尔曾表示要发明一种威力足够巨大的武器,慑于它的威慑力,任何一方都将无法贸然发动战争,和平也终将得以维护。这与现代的核威慑理论异曲同工。 诺贝尔少年时期曾梦想成为诗人,但作为发明家及实业家的父亲却引导他弃文从商。诺贝尔还是一个善于管理的慈善的企业家,其管理的遍布全球的100多家工厂为他带来了巨额财富,他还先提出为企业终生工作的员工提供养老金。 诺贝尔终身未婚,但感情生活并非一片空白,尘封多年的私信解密了他的感
要想成为科学家,不论男女,只要有居里夫人的精神,并非难事。但要想成为居里夫人那样出色的科学家,不论男女都几乎是不大可能的,像居里夫人那样罕见的人格,全人类一个世纪只能出现一个。 1935年11月23日,在居里夫人的悼念会上,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在对居里夫人的一段600字的悼词中,只用了30多个字谈到居里夫人的科学功绩,其他都用来赞扬她的品德力量。爱因斯坦曾激动而又满怀尊敬地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居里夫人一生所遭遇的磨难,有许多是人们无法想象的。为了求学,她在18岁就离家到偏僻的农村担任家庭教师,在那远离文明和科学的地方,独自承受孤寂和一些人间的屈辱。在巴黎,她几乎是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取得了连男学生也难于
潘毓刚是享誉世界的量子化学家,美国波士顿学院化学系终身教授,梅县客家人。1978年获德国高级科学家特别奖,1994年获全美华人协会颁发的全美华人杰出成就奖,改革开放初由邓小平作出指示、中国科学院聘请的首批10名**科学家之一。潘毓刚为中美文化交流、中国留学生政策和中国教育改革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量子化学人才。他在全球35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兼任客座教授或名誉教授,足迹遍布美洲、欧洲和亚洲。《走出围龙屋的量子化学家——潘毓刚》简要叙述了潘毓刚一生的事功行宜和思想,收集整理了他的重要文章和演说,以及媒体的主要报道,帮助读者学习了解他作为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的主要成就和丰富思想,启迪智慧。
《居里夫人自传》记录了并肩战斗的两位科学名人的一生,从中体现出来的致力于科学的精神和崇高品德至今仍值得世人学习,对于青少年读者更有教育意义。
本书以活泼轻松的文辞、丰富多彩的形式讲述了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一生为寻求科学真理、攀登科技*、致力发明创造的奋斗历程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科技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书中多有他们自少年起的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趣闻逸事和奋发图强的感人事迹,都内涵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科学真理。这些,都将激励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奋发向上、刻苦钻研的科学求知精神。 本书适于广大青少年、大中学校学生和科技工作者阅读。
本书采用“以图读传”的形式,辅以专题、名人名言栏目,并与内容同步,配以生动、有趣、丰富的“知识链接”和“资料链接”,精选大量与诺贝尔紧密相关的各类图片,以简洁大方的版式将图片与文字有机结合,再现了诺贝尔传奇的一生,使读者看到一个全新、立体的诺贝尔,并能从中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科学知识和深刻的人生体验。
张大煜是20世纪中国著名化学家、催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化工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等职,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本书以翔实、生动、厚重的笔墨,勾描了他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从他早年参加学生运动到心怀救国的宏愿留学德国开始胶体与表面化学研究,从历尽艰难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始液体燃料研究到解放后组建我国个石油煤炭化学研究基地。1960年,他在国际上早提出了催化过程中表面成键的新理论,并于1965年成功组织研制了合成氨新流程的三种催化剂,创造了国际领先的奇迹。几十年来他还培养扶植了一批优秀物理化学家、两院院士,被后学尊崇为“一代宗师”。全书以他生平业绩为主线,多视角浓墨重彩地呈示了他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凸显了他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品格高尚、血肉丰满的
本书采用“以图读传”的形式,辅以专题、名人名言栏目,并与内容同步,配以生动、有趣、丰富的“知识链接”和“资料链接”,精选大量与居里夫人紧密相关的各类图片,以简洁大方的版式将图片与文字有机结合,再现了居里夫人传奇的一生,使读者看到一个全新、立体的居里夫人,并能从中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科学知识和深刻的人生体验。
暂无内容简介。。。。。。
《实验室的魔法手册》 《实验室的魔法日常》(Daily Experiment of Chemillusionist,DEC)是由网友“真?凤舞九天”(杨帆)与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和新华网?科学原理一点通合作打造的关于趣味化学实验的特别系列短片,集科教与娱乐于一体,广受欢迎。本书是在该系列视频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作者对全系列视频内容重新进行编排和整理,并结合近期国际上的化学研究报告,加入了大量的相关知识及现场实验经验,增加了许多尚未在系列视频中出现的实验项目。同时,采用高超的手法拍摄了大量实验图片,展示实验过程中的操作细节以及精彩的化学反应,从而告诉你化学反应之中蕴含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本书配套提供40多段小视频,让你在酷炫的视觉体验中感受化学的妙趣。 本书适合化学爱好者阅读,也适合作为学校化学课和科学课的参考资料。 《元素的故事》
诺贝尔化学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奖项之一,旨在奖励那些在人类化学领域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该奖项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同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 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和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应用和制备,以及物质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从人类诞生之初,到使用各种人遣物质的现代社会,化学一直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化学发展的程度直接体现了一个社会文明的高低。 在现代社会,化学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与物理学、生物学、自然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到现在,化学得到了飞速发展,从初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蒙昧认知到现在变成了一门可分为生物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等五大类共80项,实际上包括了七大分支的学
《诺贝尔居里夫人》对诺贝尔、居里夫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居里夫人是法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是世界上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玛丽·居里1867年10月7日诞生在波兰华沙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童年是在民族屈辱中度过的,她从小就在心灵中埋下了为祖国而求知的种子。她凭着自己的天资、毅力和优异的成绩,考入巴黎索尔本大学。在那里,她贪婪地吸取知识的营养,获得了物理硕士和数学硕士的双学位,并独立研究金属的磁性。1895年与法国天才的学者彼埃尔·居里结婚。居里夫妇同心协力进行科学“攻坚战”,先后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揭开了放射性现象的奥秘。镭的发现,使他们获得了戴维金质奖章和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他们不贪私利,不为虚荣,埋头事业,献身科学,表现了高尚的情操。彼埃尔·居里去也后,居里夫人没有因悲伤而放弃科学研究,而是更加发奋,先后著有《放射性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