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内斯 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他的兴趣还包括哲学、历史、物理学、气象学。 在寻找宇宙和谐规律的过程中,借助第谷 布拉赫的观测,他发现了三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行星规律,他认识到了太阳系的维度。开普勒的工作对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创立非常重要。他在科学史具有举重轻重的地位,但是关于他的工作和生活,人们了解得还非常有限,这本书会把他真实地呈现出来。
赵九章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奠基人之一,是把数学、物理学引入气象学的人,是我国开展海浪研究的人,是我国开展现代空间物理学研究的人,是我国空间科学事业的开创者,是我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本书立足于社会历史大背景,按照赵九章院士人生的不同阶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翔实地记录了他在不同领域的学术思想、学术活动和科技成就,同时串联起他与师长、学生、亲友和家人的交往,深刻地阐释了赵九章院士学术发展的核心脉络,立体地展现了他所遵循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刚健精神、领军科学家之风范、伟岸之人格和矢志不渝之科学救国情怀。
《刘永才院士传记》采取传记的形式,生动翔实地记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飞航技术专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科技委顾问,国家某重点型号系列技术顾问、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内多个型号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型号总指挥刘永才院士历尽艰辛,攻坚克难,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为祖国的和平安全付出了巨大努力,献身祖国航天事业的光辉历程、崇高的精神世界,弘扬刘永才院士孜孜求实的科研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为中国航天珍藏珍贵的文化财产。
1908年,27岁的冯.卡门目睹了一次打破纪录的飞行。从此, 飞机为什么会飞 这个问题萦绕在他的脑海,并改变了他的一生。更重要的是,他改变了世界。 作为科学家的卡门,处处闪耀着天才的光芒。湍流、边界层、卡门涡街 一些令同行望而生畏的空气动力学理论,他却能举重若轻。作为工程学家的卡门,擅长将抽象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超音速飞行、飞船、火箭、导弹 20世纪人类的几乎所有飞行活动都与他紧密相关。 卡门的影响力还来自教学。他的学生遍布世界五大洲,钱学森、钱伟长、郭永怀等我国著名科学家是他的亲传弟子,深受启迪。他总是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他拥有一种神奇魔力 发现每个人的天赋,并将各种类型的人才团结起来,相互协作,实现共同目标。 卡门更大的智慧还在于,他将航空航天科学与国
屠基达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师。作为一个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航空专家,一个坚韧顽强的航空事业的拓荒者,他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本书汇集了大量由屠基达本人亲自撰写的珍贵文稿,其中包括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历史资料、回忆、纪念文字等,内容丰富、精彩,情感真挚动人。从叙述的内容中,我们不但可以认识屠基达,认识中国的一个歼击机设计师,还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新中国航空工业艰难曲折、不断前进的发展历程。这对我们今天从事和关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人们来说,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袁新立编著的《一路前行》以平实的笔触,翔实的资料,记录了李明院士在新*国航空工业领域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讲述了李明如何从一名解放军战士,到全军*高学府的大学生,再到航空工业领域的院士的不懈追求与奋斗的一生。?书中重点介绍了李明紧跟世界航空技术发展的潮流,率领团队实现了*国战斗机主动控制技术的大跨越,并以此开创了*国航空预研的新局面。在国际合作中,李明院士救眼未来,立足长远,既实现了*国空军装备的更新换代,又实现了*国航空领域技术和工艺水平的整体提升。全书是李明院上为航空丁业倾情奉献的真实写照。?《一路前行》既可供航空从业人员阅读,也可供社会公众阅读,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航空爱好者,读之会大有收获。
本书较系统地阐述了李天院士的成长过程。李天院士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首席专家。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多年来从事飞机空气动力设计研究工作。他谦逊谨慎,执著求索。严谨求实,艰苦创新,为航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于200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实现航空报国的远大理想,他一心扑在新机设计、试验、计算和研制工作上。在飞机气动力基础研究、风洞试验、国际合作,以及在先进气动布局、隐身技术、主动控制特别是在飞机总体综合设计等国家重点课题预研上做出了天创性的突出贡献。为我国新一代战斗机研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展现了李天院士为人忠厚、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培养新人、自强不惜、勇于攀登的高尚品质和敬业精神。 本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适合于航空从业人员和志向从事航空事业的人
本书是第六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称采集工程)丛书之一。潘君骅,应用光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苏州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光学仪器领域的科研工作40余年,长期致力于光学非球面的研究,由他主持完成的我国和远东 大的 2.16米光学天文望远镜 获1997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折轴阶梯光栅分光仪 获1998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近几年还研制了多种特殊非球面光学仪器和设备,取得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书以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就作为全书各个章节的引言,以地球系统科学(Earth System Sciense)的观点,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海洋、生物、大气、天文等诸多学科,阐述地球科学的*发展和人类面临的地球环境问题,后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克鲁芩(Crutzen)提出的*地质时期“人类世(anthropocene)”作为全书的结尾。虽涉及的知识面广,但通俗易懂,又不乏趣味性,是一本了解地球系统科学的科普读物。在翻译中,译者对自己较熟悉的专业知识而言,是?“温故知新”:对自己不熟悉的学科领域,是重新学习的过程,从互联网上得到了许多资讯,在此,感谢那些网上作者。译文中,经征得原作者金庆烈教授的同意在个别处做了删减或增补;本书版的中译文稿于2008年7月完成,此后,应作者的要求按修订版修改和增补内容。由于译者的水平所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
本书是刘大响院士的回忆录。作者在书中叙述了自己的童年、求学生涯以及为我国航空动力事业奋斗的过程,尤其是以亲身经历讲述了高空模拟试验台、高推预研、中推核心机和高性能发动机的预研和研制过程,以及呼吁国家重视航空发动机、国产大飞机和航空应急救援的经历。 本书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兼具,内容真实、语言朴素、图文并茂。适合从事和关注中国航空工业尤其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生动翔实地记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液体火箭发动机、运载火箭总体和卫星工程专家孙敬良献身祖国航天事业的光辉历程、崇高的精神世界,弘扬了孙敬良院士孜孜求实的科研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为中国航天珍藏一份珍贵的文化财产。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对于记载航天历史、传承航天精神、培育航天新人、促进航天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剑指苍穹——陈士橹传》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丛书”之一,是我国著名航空航天教育家、飞行力学专家、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橹的学术传记。本书作者通过对陈士橹本人的访谈,以及对他的亲友、同事的访谈,对陈士橹手稿文献的整理,按照学术规范对陈士橹的家庭背景、求学经历、师承关系、重要节点进行梳理,包括少年求学、志在航空、留苏深造、担当重任、力排重议、中流砥柱、老骥伏枥、温馨家庭等章节,书中有大量珍贵照片,书末附有陈士橹年表。本书对当前我国青少年及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成长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