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铮是中国著名的电子学家。他1927年出生于江苏南通, 1953年毕业于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4 1992年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长期从事雷达与信号处理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本传记介绍了保铮院士成长、求学、科研、培养人才的经历,以展现他的学术成长历程为核心,其中不只描述保铮院士的人生和学术经历,还试图展现他丰富的精神世界。
书稿为20位中国核工业集团 功勋人物 获得者的故事,图文并茂,以自述或其家人、朋友的角度讲述他们的成长经历、求学背景以及对于核工业的选择和坚持,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新中国核工业事业奉献青春乃至生命及其中的高尚品质,通过了解这些功勋人物在生活中的点滴轶事,可以对我国核工业事业从无到有到强的发展过程有感性的认识,他们的精神是 两弹一星 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兰英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半导体材料学家物理学家,是中国半导体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本书以林兰英院士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出发点,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主线,以纪实的笔法和尽可能翔实的内容,真实地记录林兰英走过的85年的风雨历程——艰辛的童年生活、大学里的欢声笑语、奋发进取的留学生涯,并再现了她对新中国的真挚眷恋和她为祖国半导体科学事业奋斗终身的真实情景,反映了从国外留学归来的中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科学事业的痴恋之情和不畏困难的艰苦创业精神。《BR》 本书资料丰富,既有林兰英各个时期的照片,也有记者对她采访的文章和她本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撰写的文章。读者可以从中了解林兰英的人生轨迹,也能感受到她的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 是根据国务院批复,中国科协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集中展现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科学家的学术脉络和人生经历的人物传记丛书,有助于进一步梳理和丰富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厘清我国科技界学术传承脉络和学术传统,总结探索我国科技发展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为更好地制定科技政策和人才政策、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参考依据。本书为"采集工程丛书"中的一部。 胡思得为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亲历了从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到最后一次核试验的全程,领导了核武器科研集体在禁核试后的转型,是国内核军备控制科学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本书紧密围绕胡思得院士个人成长与学术成
赵育善、师鹏、张晨编著的《深空飞行动力学(精)》将理论知识和计算软件相结合,结合具体应用实例,全面而深入地介绍和讲解了深空飞行动力学相关问题。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以两体问题为基础,介绍星际轨道机动、借力飞行、行星际轨道修正的理论和方法;以三体问题为基础,分析流形及特点、介绍流形拼接理论、深空应用轨道设计方法;以地一月转移轨道为例,介绍深空应用轨道设计方法。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轨道动力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总结,可供航天科技人员、学者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参考。
本书记录了中国电气工业的开拓先驱们从求学立志到参与私营再到创建国有电工企业的艰苦发展道路,他们在抗日战争初期西迁,之后东归助力我国电工企业的创建和发展。先驱们在我国电气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中,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和聪明才智。他们不屈不挠、爱国奉献的精神激励着后辈勇往直前。本书既有电气行业先驱恽震、褚应璜等多人的遗作,又有其后人倾注心血情感的回忆,还有近百位先驱的生平简介。本书是对行业先驱历史贡献的一部真实记载,对行业发展史能发挥叙事实证、充实添彩之作用,也为当代青年,尤其是有志投身于科技事业的研究者、工程师们,树立了榜样。
电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无线充电领域应用广泛,本书从应用和设计的角度,介绍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系统基本组成和类型,磁耦合谐振器无线电能传输原理与特性、补偿电路、互感模型、传输线圈的设计和补偿电容的选择,电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的类型,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控制系统分析,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系统设计等内容。磁共振无线充电应用技术可供高等院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师生阅读,也可供从事电源技术、电子技术、无线电能传输研究和设计的科技人员参考。
李薰院士是国际著名的冶金和金属物理学家。李薰1937年考取公费留学英国;1940年获谢菲尔德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世纪40年代,以研究发现钢中氢导致发裂及去氢规律,开拓了钢中氢研究领域;1951年获冶金学博士学位,他因此成为自1923年设立该学位以来世界上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学者。新中国成立伊始,应郭沫若院长之邀,李慧回国创建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主事30年,成绩卓著,蜚声中外。他坚持科学研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李薰传》以翔实的史实和丰富的图片,记述了李薰自强、自主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为科学研究和科技强国事业做出的贡献,展现了一位中国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特别是通过李慧回国创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历史脉络,介绍了在新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一代科学家和科技工作
陆元九院士是我国著名的陀螺、惯性导航及自动控制专家,是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为中国控制技术及其在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主持研制了我国台用单自由度液浮陀螺组成的惯导平台和台大型精密离心机,参与了我国船舰惯性导航系统方案的制订和技术力量的培养。他提出了“元件为主,测试设备先行”的研制方针,还参加了多种卫星、运载火箭、导弹的立项、方案评审、故障分析等工作。本书以文学化的手笔讲述了陆元九一生的坎坷经历:在战乱中辗转求学,继而远渡美国,在重重阻力中突围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的足迹诉说着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求索报国的曲折艰辛;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时期后,他坚强而又坚定地回到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惯性技术研究事业中;今天,陆元九还不断地在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贡献
由于作者多年担任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并负责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工作,本回忆录的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中国催化学术界的历史。它可以让青年学子了解20世纪催化界同仁的学习、工作、生活、教书育人情况和严谨治学的精神,以及他们是如何为中国催化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呕心沥血,做出重大贡献的。
李薰院士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科学家。曾任金属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主任等职。他早年留学英国,先后获雪菲尔德大学哲学博士和冶金方面科学博士。20世纪40年代初,研究发现钢中氢导致发裂及去氢规律,成为这一学科领域的开拓者。新中国成立伊始,应郭沫若院长之聘,放弃已在国外取得的名誉和条件,毅然回国,擘划新建中国科学院所大型研究所——金属研究所。主事三十年,成绩卓著,蜚声中外。他为我国颗原子弹、个重返地面人造卫星、架超音速喷气飞机、艘核潜艇,提供关键材料,开拓尖端技术,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我国冶金学科领域享有荣誉的学者。
《汽车科学解密: 会跑的科学课》按照科学课中的学习内容,对汽车上的科学知识进行归纳分类,并利用物理和化学中的基本定律和基本原理,对汽车上的科学知识和特别体验进行翔实的介绍。 《汽车科学解密: 会跑的科学课》以图画介绍为主,通俗简洁的文字为辅,不仅看起来赏心悦目,而且读起来有趣、易懂,适合汽车及相关专业学生、汽车爱好者、中学生及汽车从业人员等阅读使用。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