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吴孟超传)》由方鸿辉所著,《肝胆 相照(吴孟超传)》是中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 采集工程”——吴孟超院士研究成果。这份研究报告 旨在以史实还原传主吴孟超的学术成长历程,即以本 次采集工作所获得的资料为基础,适当借鉴其他旁证 或间接资料,力求准确、清晰地描述传主吴孟超的家 庭背景、求学历程、师承关系,以及对他日后的学术 风格、科学成就产生深刻影响的工作环境、学术交往 中关键人物、重大事件和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节点;也 力求能清晰地勾勒出吴孟超关于肝胆学科的学术思想 、学术观点和学术理念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以及 不少具有科学史上留脚印的重要事件,并以简练的语 言提炼并总结对其学术成长的特点及影响的重要因素 。
本书为中国工程院钟世镇院士的学术传记。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 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称采集工程)的成果之一。该书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钟世镇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内容。 书中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大中学生及青年学者可以从书中获取学术成长的经验和启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从本书获取大量独有的历史资料。
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中国科协牵头,联合中央组织部、国家*、科技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11个部委,于2011年开始,共同实施了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程天民院士系统详细地忆述了他的经历,成长和感悟;24位受访人士(包括原总后勤部和学校领导,多位院士、同事、学生、家乡领导和家人)热情地口述了对程天民院士多方面的了解和相应的时代历史背景。这些访谈内容翔实真切,感人至深,资料十分珍贵,其中还包括不少我军军事医学和学校建设发展的史实。
本书共七章,章以文字和线条图对皮瓣原理进行简明讲解,第二至第七章按皮瓣应用的解剖部位,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各种皮瓣的临床应用。全书共有实际病例220例,示意图370余幅,反映手术过程的彩色照片1400余幅,内容涵纳临床常用皮瓣移植技术。全书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是整形、美容外科医师的高级参考书,亦可供烧伤外科、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喉科、骨科、普通外科、妇科、泌尿外科等相关学科医师阅读参考。
《我的丈夫马海德》讲述了1936年6月,马海德(乔治·海德姆美国医生)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一起历尽艰辛来到陕北苏区,并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故事。 《我的丈夫马海德》讲述马海德是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位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在西方人士中,他是个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的人,是唯一参加过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人;是唯一经历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这四个中国革命历史时期的人。 《我的丈夫马海德》讲述了马海德作为一个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不但是一位真正的国际主义战士、一位杰出的民间外交家,更是一位改变了中国数十万麻风病人以及数百万麻风病人家属命运的医生……
王振义被誉为“白血病杀手”,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确立了国际公认的白血病治疗“上海方案”,获得国际肿瘤学界的奖——凯特林奖,评委会称他为“人类癌症治疗史上应用诱导分化疗法获得成功的人”。王振义秉持“只有奋发读书,有了技术才能救国”的信念,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积极创新治疗思路,在白血病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不损伤正常细胞情况下的肿瘤细胞诱导分化治疗理论,并在国际上首创使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成功。 穿行于王振义为人、为师、为医、为学的无数故事里,令我们感叹的已不只是医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感动于他作为长者的人格魅力,我们感动于他作为师者的言传身教,我们感动于他作为医者的妙手仁心,我们感动于他作为
......
《清代医林人物史料辑纂》为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清代医林人物史料辑纂》收录了421位清代重要医林人物,对散在于各种文献中的清代医林人物资料进行全面的搜集、辑录和编排,形成一部内容详实的清代医林人物史料专集,供专业研究人员作为材料依据,以省翻检奔波之劳。 所收集的资料下限定为1949年,主要来源有:史书、地方志、类书、笔记、杂纂、墓志铭、目录书、藏书志和医学专业书籍中的序跋等。 所收录的人物以姓氏笔画排序,前有人物概述,后载各种资料。每条资料均注明出处。为避免遗漏,多人共有同条资料时采取互注、别裁的目录学方法进行编排。 《清代医林人物史料辑纂》广泛收集清代421位重要医学人物的生平史料,提供全面、系统、详实的原始史料,直接为中国医学史、医史人物研究提供文献依
周华康教授1914年2月20日出生于北京。1931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学医预科,193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1940年毕业,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并荣获北京协和医学院奖项 文海奖 。 毕业后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医师。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暴发后,协和医院被日本侵略军关闭,周华康教授于1942年转至中和医院任内科总住院医师,次年升为主治医师。 1946年,周华康教授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儿科进修。 1948年学成归国后,周华康教授返回中和医院任儿科主任兼医院副院长。 同年5月协和医院复院。周华康教授于1949年回到协和医院任儿科主任、副教授,肩负恢复重建儿科的重任。1953年升为教授。 1958年,协和医院儿科奉命撤销,同时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成立,周华康教授任副所长,负责全面领导工作,主管临床和科研工作。 1961年,周华康教授调回协和
全息经络刮痧法》在汲取民间刮痧法、经络刮痧法精华的基础上,进而运用生物全息理论,指导刮痧疗法的选区配穴,首次推出了刮拭全息穴区以达诊病防病治病的“全息刮痧法”。将刮痧疗法发展成集治疗、预防、诊断于一体,更具简便易学,疗效显著的特点。此法拓宽了刮痧疗法的应用思路。本书集中了著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它阐述了全息经络刮痧法的理论基础,探讨了 " 痧 " 的实质,刮痧治病机理;系统介绍了全息经络刮痧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事项、适应症和提高疗效的技巧;重点介绍了刮痧疗效较好的各科常见病症的全息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