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经络刮痧法》在汲取民间刮痧法、经络刮痧法精华的基础上,进而运用生物全息理论,指导刮痧疗法的选区配穴,首次推出了刮拭全息穴区以达诊病防病治病的“全息刮痧法”。将刮痧疗法发展成集治疗、预防、诊断于一体,更具简便易学,疗效显著的特点。此法拓宽了刮痧疗法的应用思路。本书集中了著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它阐述了全息经络刮痧法的理论基础,探讨了 " 痧 " 的实质,刮痧治病机理;系统介绍了全息经络刮痧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事项、适应症和提高疗效的技巧;重点介绍了刮痧疗效较好的各科常见病症的全息经络
裘法祖(1914.12.6—2008.6.14),浙江杭州人。 中国共产党党员,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医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外科学奠基人之一,外科器官移植主要创始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首创者,《大众医学》主要创办人。与吴阶平共同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三、第四版,全国高等医学教材主编,主持编写《外科学》版到第四版。 1939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1940年至1946年,先后任德国慕尼黑大学附属医院、慕尼黑市立医院、都尔士市立医院医师、副主任医师、外科主任。 1946年10月回国,先后任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中美医院外科学教授兼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外科教研室主任,中南同济医学院附属二院教授、外科主任,武汉医学院副院长、院长,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同济医
周华康教授1914年2月20日出生于北京。1931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学医预科,193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1940年毕业,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并荣获北京协和医学院奖项 文海奖 。 毕业后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医师。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暴发后,协和医院被日本侵略军关闭,周华康教授于1942年转至中和医院任内科总住院医师,次年升为主治医师。 1946年,周华康教授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儿科进修。 1948年学成归国后,周华康教授返回中和医院任儿科主任兼医院副院长。 同年5月协和医院复院。周华康教授于1949年回到协和医院任儿科主任、副教授,肩负恢复重建儿科的重任。1953年升为教授。 1958年,协和医院儿科奉命撤销,同时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成立,周华康教授任副所长,负责全面领导工作,主管临床和科研工作。 1961年,周华康教授调回协和
国家“十一五”重大出版工程《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以纪传文体记述中国20世纪在各学术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数千位华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展示他们的求学经历、学术成就、治学方略和价值观念,彰显他们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全书按学科分别结集卷册,并于卷末另附学科发展大事记,以反映中国各学术专业领域的百年发展脉络。书中着力勾画这些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路径和学术生涯,力求对学界同行的学术探索有所镜鉴,对青年学生的学术成长有所启迪。《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医学卷》记述了300余位著名医学专家。其中,中医学与中西医结合分册记述了35位专家学者,是研究我国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发展的重要文献。
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中国科协牵头,联合中央组织部、国家*、科技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11个部委,于2011年开始,共同实施了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程天民院士系统详细地忆述了他的经历,成长和感悟;24位受访人士(包括原总后勤部和学校领导,多位院士、同事、学生、家乡领导和家人)热情地口述了对程天民院士多方面的了解和相应的时代历史背景。这些访谈内容翔实真切,感人至深,资料十分珍贵,其中还包括不少我军军事医学和学校建设发展的史实。
......
《燕京医学学术研究系列·诗画谱名医:燕京百位名医传》从传统文化角度,对109位已故名医的生平、主要学术成就、临床特点进行整理,著名诗人彭俐先生用诗歌形式对每位名医的学术成就进行了总结升华,运用传统文化“五行——水、木、金、火、土”对各章进行命名,无特殊寓意,名医排名不分先后。著名民俗画家杨信先生以手绘名医肖像、生活工作场景等民俗画的形式,展示了燕京中医名家的临床学术风范,寄托着我们对老一辈中医名家无限敬仰之情,激发着我们传承弘扬祖国医学的不竭动力。
《清代医林人物史料辑纂》为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清代医林人物史料辑纂》收录了421位清代重要医林人物,对散在于各种文献中的清代医林人物资料进行全面的搜集、辑录和编排,形成一部内容详实的清代医林人物史料专集,供专业研究人员作为材料依据,以省翻检奔波之劳。 所收集的资料下限定为1949年,主要来源有:史书、地方志、类书、笔记、杂纂、墓志铭、目录书、藏书志和医学专业书籍中的序跋等。 所收录的人物以姓氏笔画排序,前有人物概述,后载各种资料。每条资料均注明出处。为避免遗漏,多人共有同条资料时采取互注、别裁的目录学方法进行编排。 《清代医林人物史料辑纂》广泛收集清代421位重要医学人物的生平史料,提供全面、系统、详实的原始史料,直接为中国医学史、医史人物研究提供文献依
万密斋(1499-1582),湖北罗田人,明代著明医家,清初被皇帝封为医圣。万密斋自幼接受儒家教育,习举子业,为邑之诸生。后因科场失意,遂弃举从医,继承岐黄之业,名噪一时。万密斋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的中国古代名医三十人之一,以擅长治疗儿科、妇科、痘疹疾病著称于世。其所著《万密斋医学全书》对中医学临床论治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内容除儿、妇、内科常见病证辨治以外,还包括对《伤寒论》等经典著作的研究及养生保健、优生优育等方面的论述。《医圣万密斋传》系统地介绍了万密斋的始祖世系和子孙渊源,生动地讲述了万密斋的行医故事和万密斋著作的传播过程。 《医圣万密斋传》适合普通民众阅读,亦可供对中医药有兴趣者和相关专业人士参考研究。
在医疗环境不甚理想、社会缺乏有效沟通、医师群体倍感无奈的当下,来一场 寻找大医精神 活动。穿越浩瀚中华历史,由孙思邈 大医精诚 不断演绎而来的 大医精神 ,是医者具有崇高医德、精湛技术的精神品质。对大医精神代表的找寻和对他们故事的展现,至少可以起到沟通社会、重拾行业信心之作用。 活动的展开,恰好印证了这一点:60名 大医精神 代表从全国的医师队伍中被寻找、推荐出来,他们中有的是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院士;有的是扎根某个专业有所建树的人;有的是在基层医疗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乡村医生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心中有大爱、对从医有深刻体会、对生命敬重、对病患无私奉献的 大医精神 的代表。邢远翔主编的《寻找大医精神》便记录的他们的故事。 今天,当活动结束,《寻找大医精神》的 大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