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本书以作者大量的一手采访资料、水稻种植史料和杂交水稻知识为铺垫,突出反映了袁隆平的超人魄力、求是作风、创新精神、哲理人生和高尚情操。本书带你走进袁隆平的世界,了解大师独特的成长经历,体味理性的阳光和科研的韵律,感受他那崇高的人格魅力和真情。本书是青少年励志的佳作,也是公众近距离了解袁隆平,触摸杂交水稻研究脉络,感受我国科技进步的难得读本。
本书由袁隆平先生生前亲自授权、审读,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官方认可。 袁隆平被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 ,他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帮助中国从粮食短缺迈向了粮食充足供应,还与数十个国家开展合作,帮助他们解决粮食安全和营养不良问题,被誉为 亚洲英雄 。 本书作者多次深入采访袁隆平先生,根据采访所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把一个有血有肉的袁隆平成功地推到了读者面前。书中对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先生几十年如一日艰难探索杂交水稻的历程做了生动的叙写,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鲜活的情节和罕为人知的故事,详实、丰富、立体地展现了袁隆平先生的心路历程和传奇人生。
由李继勋编著的《鱼病防治关键技术及实用图谱》对生产中多发、危害较大的常见鱼病加以叙述,涉及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及其他方面的鱼病共计67种。各类鱼病包括病原、诊断症状、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并有鱼病检测与诊断、鱼病的基本预防方法、渔药的正确使用等内容组成完整的运作知识,便于在实践中应用。 本书以实用性为主,力求通俗易懂,重点深入浅出地讲解鱼病防治的有关常识,图文并茂。本书不仅可供广大养殖户使用,也可作为水产院校、研究单位、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及检疫单位专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他是一个偏远地区普通农校的老师,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老师,竟然敢于站出来挑战国际权威,他不顾国际上提出的 水稻杂交无优势 的言论,毅然进行他的杂交水稻试验。面对 文革 期间的政治冲击,他不畏压力,坚持自己的试验。随着政治局势的好转,他的试验终于取得实质性进展。他不仅打破了所谓国际权威的论断,还一次次将杂交水稻的产量提高。面对杂交水稻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放弃,他将杂交水稻献给了全人类,他希望让杂交水稻填饱更多人的肚子。他就是了不起的袁隆平。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维护生态环境健康的基础。土壤科学不仅在提高农田生产力和保障食物安全等方面为人类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区域环境治理、污染环境修复、生态系统维护以及应对全球变化等诸多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全球面临资源紧张、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土壤科学已经成为人们寻找解决途径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在可预见的未来,如果没有土壤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可能就无法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可能就无法实现生态和环境的安全,也就不能保障人类的生活与健康。 国际土壤学研究起源于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之后,以李比希的矿质营养学说(1840)、盖德罗依茨的土壤吸附学说(1848)、法鲁的农业地质学说(1865)、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发生学说(1874)和Hilgard的土壤形
《改变世界的一粒种子——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袁隆平的科研故事。全书分为“追梦人生”、“求学之路”、“曲折的科研之路”、“用一生做好一件事”、“辉煌的成就,做人的楷模”几个章节,全方位地介绍了袁隆平的成长经历、科研历程。本书作为中学生课外阅读图书,有助于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勤奋努力向上的精神,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中国蜂业经济研究(第2卷)》主要有三方面职能: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和示范;收集、分析农产品的产业及其技术发展动态与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向社会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推进产学研结合,提升农业区域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用简单通俗的话来概括,就是通过创新产学研有效结合机制,达到瞄准产业需求、把握产业动态、提供科技支撑,促进科学决策,提升产业能力。在过去的4年中,各位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站长在根据农业部的总体要求和所在产业的基本状况来开创性地谋划、探索和安排各自的研究和试验工作,以期限度地发挥体系的独特作用。
何康,原 部长、党组书记。本书通过采访、调研、回忆、口述等方式,通过大量照片和文字,真实记录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老院长何康结缘热带农业科技事业的故事。书中一幅幅带着时代印记的照片、一段段情真意切的回忆,一篇篇满怀追思的文字,都是后来人对他 崇高的致敬。他的精神如同希望之火,至今仍激励一代代农业科技工作者,扎根热土,无私奉献,为 热带农业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