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 南繁科学家传记丛书 (海南省南海管理局 主编)开篇之作。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南繁,强调要继承发扬老一辈农业科研工作者的优秀品质。本书主创团队,特别是作者刘颖经过一系列深入细致的访谈与实地调研, 抢救性 挖掘了大量珍贵首发的日记、书信、批示手迹及照片,深情讲述吴明珠为祖国西甜瓜育种事业艰苦耕耘奉献一生,构建起世界领先育种技术平台的传奇人生,真实再现以其为代表的一大批农业科学家科技报国、服务 三农 ,筚路蓝缕的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本书既是为吴明珠个人作传,也是为以她为代表的一大批农业科学家画像,充满了昂扬向上的格调,是一部体现伟大的科学家精神和南繁精神的生动教材。
袁隆平(1929-2021)江西九江人,生于北平。1953年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到安江农校任教。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杂交水稻理论和应用技术体系,创建了一门系统的新兴学科 杂交水稻学,发明 三系法 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 两系法 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曾获国家最高科技奖,被授予 共和国勋章 ,被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 。 本书全面深度追述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近百年的浩荡人生。一面叙写袁隆平的家庭生活、求学过程、专业选择等,一面则以袁隆平取得的研究成果为节点,步步推进,详细介绍袁隆平如何攻克一道道世界性难题,成长为世界顶级科学家的艰辛经历。从小我的追求到大我的实现,从吃饱饭到以农报国,最终走出中国独创之路,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
本书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镒的学术传记,是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 的一种。该书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吴征镒的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内容。 书中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大中学生及青年学者可以从书中获取学术成长的经验和启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从本书获取大量独有的历史资料。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力奋斗的结果。我国科学家不仅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也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众多的老一辈科学家中,吴征镒在植物学领域潜心科研、矢志报国的精神,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历程,就是科学家精神最朴实的表达。 吴征镒( 1916 2013年),江苏扬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学家,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植物区系地理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研究,被称为中国植物的 活词典 。1959年,我国启动《中国植物志》编撰,他从编委到第四任主编,完成了《中国植物志》 2/3的编撰任务;他定名和参与定
无
《赵亚夫》是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组织编写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杰出专家系列丛书》之一。赵亚夫,研究员,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941 年 4 月 20 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61 年毕业于宜兴农林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镇江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196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 年被任命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镇江地区农科所所长。赵亚夫同志长期在农业生产一线工作,了解农民疾苦,一辈子绞尽脑汁只干一件事,这就是让农民富起来。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位,秉持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 的理念,做到了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 。赵亚夫同志和他的团队创建的 万山红遍 科技示范园,深刻诠释了 帮助农民掌握现代技术、帮助农民走向市场、帮助农民提高素质 的指导思想,成为推广现代农业的 活橱窗 活样
臧巨凯所著的《赵亚夫/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杰出专家系列丛书》介绍了我院赵亚夫院士为农业科技发展做出的贡献及其科技创新成就,展示他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引领性学术价值和对“三农”工作的科技贡献。
《感动中国的时代先锋·两弹元勋:邓稼先》我们可以不时看到中外文化对邓稼先的影响,成为他成功的助推器。他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带领一批科学家开始艰苦卓绝的研制工作,同时还要对妻子、父母保密,忍受至亲至爱的人的误解。我们不是看到先贤“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教诲的直接影响吗?而他和“青椒”、“小白”等年轻人亲密无间的相处,他成为兵团级干部后依然有专车不坐,自己坐公交车外出的事例,不是可以看到一生布衣的艺术大师邓石如的影子吗?和人们熟知的陈景润类型的科学家不同,在科研生活之余,邓稼先的生活是丰富的,他不仅是花样滑冰的高手,对放风筝、逗空竹也很在行。他喜欢梅兰芳的《贵妃醉酒》、马连良的《四进士》,同时又酷爱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每当遇到困难时都会反复倾听那昂扬、激越的旋律
《肉牛产业集群式成长研究:以河南新野为例》把肉牛产业纳入产业集群的分析框架,以新野县为典型案例和具体模版,运用文献分析方法、经验与案例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等对肉牛产业集群的发展机理进行总结,对肉牛产业集群的产业协调性、区域承载力、组织生产效率进行分析,对肉牛产业集群成长力进行分析和评定,力图总结提炼肉牛产业集群的基本发展规律,明确今后肉牛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从而为研究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考方法,为产业集群理论在农业方向进行拓展创新,为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高尔基是20世纪俄罗斯的作家之一,也是对中国文学影响的外国作家之一,但是对于他的评价,却历来众说纷纭。苏联解体后,各种不同观点的交叉更为突出,而对于他生命的后20年(1917—1936)时间内的思想、社会活动、文学活动与创作成就,人们的评价更不一致,相互冲突的意见一直存在,无论在俄罗斯、西方各国还是在中国评论界,情况都是如此。《伏尔加河的呻吟:高尔基的后二十年》一书从文学史实和作家创作的实际出发,依据详实可靠的手资料,认真梳理了“高尔基的后20年”中对当时一系列重要社会事件和文学现象的反应,考察了他与苏联领导层的关系,在其社会与文学活动、言论与创作的紧密联系中我们走进其精神世界,对他后阶段的思想探索和艺术创作做出了力求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评说。《伏尔加河的呻吟:高尔基的后二十年》一书作者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