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女科学家 击碎偏见与障碍的一生 丽塔 考威尔是美国最顶尖的微生物学家之一,她揭示了霍乱细菌的生存轨迹,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在 9 11 期间的炭疽信袭击事件中,她领导团队在细菌溯源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当她第一次申请研究生奖学金时,却被告知: 我们不会把奖学金浪费在女人身上。 由于得不到某些男性导师的指导,在拿到博士学位前,她被迫更换了6次专业。 本书记录了丽塔 考威尔闯荡科学界60年来的所见所闻。从实验室里的性骚扰,到阻碍女性掌权的隐秘体制,一路走来,她与志同道合者携手反抗不公,用智慧和勇气克服偏见,一次次击碎文化和体制障碍,为更多女性推开了科研之门。本书是任何梦想打破职业玻璃天花板的女性之书,正如考威尔博士所言: 每每被问及我哪来的时间竟发表了800多篇论文时,我就会告诉他们:我别
《文明》缔造者 电子游戏教父 游戏界的斯皮尔伯格 席德 梅尔 内容简介: 本书为传奇游戏设计师席德 梅尔的职业生涯回忆录。席德 梅尔以编年体形式,回忆了他创办游戏工作室及制作每一款游戏的思考、试错过程,分享了他的游戏理念和创作心得。同时,席德 梅尔穿插讲述了美国游戏行业的发展,分享了他对玩家心理、游戏产业运作以及其他游戏设计师的看法。 在个人计算机尚未普及的1980年代,席德 梅尔投入计算机游戏设计这个新兴领域,他个人的职业生涯与全球计算机游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完全同步,因此本书也是有趣的计算机游戏史。 相关评论或推荐: 席德 梅尔奠定了我如今对游戏的认知。 菲尔 斯宾塞??Xbox主管 如果一个游戏设计师告诉你他没有从席德 梅尔的游戏中学到任何东西,这就像一个电影导演说他从未看过希区柯
本书讲述了中国21位杰出科学家波澜壮阔而又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人生故事。其中很多科学家的名字是与中国的诸多“第一”紧密相连的,包括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李振声、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杨承宗、中国冶金科技事业的开拓者李薰、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引领者王文采、中国第一位走进西北戈壁茫茫盐湖区的化学家柳大纲、被誉为“中国激波风洞第一人”的俞鸿儒、研制成中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和水下机器人的蒋新松,以及陈润生、杨乐、陆大道、郭光灿、郑守仪等众多两院院士。这些故事不仅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科学家“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特质,也记录了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历程。本书适合热爱科学、敬仰先贤、追求创新的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阅读。
本书精心选择了90多位古今中外的著名科学家,通过简明、活泼的文字,带我们走近这些科学家,循着他们的人生经历,倾听他们的事迹,分享他们的喜悦与欢乐、挫折与痛苦,了解他们高尚的品德,勤奋好学的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家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科学家们的优秀品质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成长。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既能学习科学家们的优秀品质,又能萌发对科学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愿本书成为青少年朋友的良师益友。
本书为谭其骧先生的精简版传记。作者葛剑雄遵照恩师谭其骧嘱托, 求是师求真 ,客观记录事实,公正发表议论,为传记能尽可能真实作*大努力。本书除作一些文字精简外,主要删去了原书中纯学术部分、一些引用的原文,以及反映传主所处形势、参加的重要活动和与他人关系的内容等,客观记录事实,真实还原一代学人形象。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基本信息 书 名 愿为敦煌燃此生:常书鸿自传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作 者 常书鸿著 出版时间 20210801 I S B N 9787545563955 定价 78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精装 版 次 1 字 数 325 (千字)
本书是第五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称采集工程)丛书之一。沈志云是我国机车车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1983年发表非线性轮轨蠕滑力计算理论,被誉为 沈氏理论 ,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在轮轨动力学、曲线通过理论、蛇行运动稳定性和*响应等方面并取得一系列成果。研制成功迫导向货车转向架,达到了接近无轮缘磨损的程度,为中国数十万辆货车更新换代开辟了新途径。1988年以来筹建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能模拟400km/h高速列车运行的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 本书向读者系统呈现了沈志云院士的学术成长过程与思想脉络。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关于“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最为完整的一部传记,也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奥本海默》的灵感来源。奥本海默是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曾被三次提名诺贝尔奖。他是美国的普罗米修斯,在他的带领下,科学家们为自己的国家从自然手中夺取了令人惊叹的太阳之火。在这之后,他不仅睿智地申明了核弹的危害,也充满希望地提及了核能的潜在益处。奥本海默成为同代人中最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20世纪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这本书让奥本海默的形象跃然纸上,他带领我们进入核时代,又步履维艰地寻找着消除核战争威胁的方法,虽然他没有成功,但是我们的努力还在继续。
《文明》 电子游戏教父 游戏界的斯皮 伯格 席德 梅 内容简介: 本书为传奇游戏设计师席德 梅 的职业生涯回忆录。席德 梅 以编年体形式,回忆了他 办游戏工作室及 每 款游戏的思考、试 程,分享了他的游戏理念和 作 得。同时,席德 梅 穿 讲述了美国游戏行业的发展,分享了他对玩家 理、游戏产业运作以及其他游戏设计师的看法。 在个人计算机尚未普及的198 代,席德 梅 投入计算机游戏设计这个新兴领域,他个人的职业生涯与全球计算机游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完全同步,因此本书也是有趣的计算机游戏史。 相关 或推荐: 席德 梅 奠定了我如今对游戏的认知。 菲 斯宾塞??Xbox主管 如果 个游戏设计师告诉你他没有从席德 梅 的游戏中学到任何东西,这就像 个电影导演说他从未看过希区柯克的电影。席德就
本书系《 两弹一星 元勋故事丛书》之一。本书系统讲述了姚桐斌先生精彩却短暂的一生。从姚桐斌先生在动荡年代艰辛求学的经历讲起,到其不幸被害,短短几十年的生平经历都在书中有全面体现。且书中引用了许多先生家属所述内容,有很强的可读性。全书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将一位心系祖国、用自己所学报效家国的伟大科学家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在描绘先生不畏困难、全身心投入中国导弹发明工作的同时,还向读者展现了他与妻子彭洁清的那段令人艳羡的爱情故事。虽然先生英年早逝,但他作为留学归国的火箭材料专家,对新中国导弹生产作出了极大贡献。
《青蒿女神屠呦呦/共和国大科学家故事丛书》向少年儿童读者介绍医药科学家屠呦呦,客观真实地讲述其青少年时代以及科研攻关期间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故事。借助生动的故事讲述,并辅精美插图,塑造真实感人的形象,让读者了解科学家的奋斗经历和奉献精神。
本书主要介绍了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家高斯的传奇人生。本书以当时的时代为背景详细描述了高斯的成长经历。着重叙述了高斯在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本书内容励志,适合所有人阅读。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为“宇称不守恒”理论的贡献,成为率先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1982年,美国氢弹之父泰勒指出,杨振宁因为创建“杨一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应该再次获得诺贝尔奖。 ???? 1999年,物理学家戴森推崇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狄拉克之后为20世纪物理学树立风格的一代大师。 ????《杨振宁传(增订版)》由杨振宁先生审定认可,是有关他最厚实、最全面、的一部传记,它以翔实的史料收集、扎实的物理论述和踏实的写作态度见长,因此值得一读。 ???? 由杨建邺编著的《杨振宁传(增订版)》就是为这位世界伟人所立的传。 ????
内容简介 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作者以大量的采访资料、水稻种植史料和杂交水稻知识为铺垫,突出反映了袁隆平超人魄力、求是精神、创新方法、人生哲理和高尚情操。通过本书,带你走进袁隆平的世界和杂交水稻领域,了解大师的成长经历、体味理性的阳光和科研的韵律,感受他那崇高的人格魅力和真情。本书是青少年励志的佳作,也是公众近距离了解袁隆平,触摸杂交水稻研究的脉络,感受我国科技进步的难得的读本
黄旭华同志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2019年9月29日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并在颁授仪式上发言,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为了使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科技工作战线上的党员干部更全面地了解黄旭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在黄旭华个人奉献精神和人生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自主创新对推动中国科技进步的重要价值,特地约请曾经深入采访过黄旭华同志的新华社记者完颜文豪编写本书。同时精选黄旭华同志各时期照片,收录于本书中,以画传形式展示黄旭华同志的人生经历,列入人民出版社人民英模丛书中。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三章:第一章 弃医学工报国志;第二章 隐姓埋名三十年;第三章 “潜”心永恒铸重器。
曹建猷是中国铁路电气化的奠基人,是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学院和信息学院的创始人,与西南交通大学当前两个重要的国家J实验室都有着密切联系,是沈志云院士和钱清泉院士的引路人。本传记分为十章,前四章回溯曹建猷的求学生涯,第五到第八章聚焦曹建猷在铁路电气化的开创性工作及其在西南地区成立个计算中心的历程,第九章呈现了他作为科研引路人,支持和发展了两个重要的国家J实验室,Z后一章对他本人的性格和特质做了描述和分析。本传记采集到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包括但不限于:曹建猷写给吴仲华夫妇讲述在MIT 的学习和科研情况的信、上海交通大学校友波士顿聚会庆祝建校51 周年的影片、曹建猷的MIT 的博士论文、曹建猷发表在1956 年11 月25 日《人民日报》上的关于中国铁路电气化制式的文章、曹建猷于1960 年写的参与宝凤段铁路施工的工作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