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心选择了90多位古今中外的著名科学家,通过简明、活泼的文字,带我们走近这些科学家,循着他们的人生经历,倾听他们的事迹,分享他们的喜悦与欢乐、挫折与痛苦,了解他们高尚的品德,勤奋好学的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家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科学家们的优秀品质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成长。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既能学习科学家们的优秀品质,又能萌发对科学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愿本书成为青少年朋友的良师益友。
《中西文化会通的先驱:“全国首届薛凤祚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即是“全国首届薛凤祚学术思想研讨会”的论文集。全书共分“科学思想鸟瞰”、“中西会通模式探微”、“天文学思想评价”、“数学思想新证”、“占验思想初探”、“研究进展述评”和“附录”等七部分。需要说明的是,附录中著名中国科学史家郭书春先生的文章曾在“全国首届薛凤祚学术思想研讨会”上作为主题报告简要介绍过,只不过由于不是关于薛凤祚的专题论文,只好放在附录部分;附录中的其他几篇短文分别在会前发表于有关报刊,放在这里,意在反应一下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发起和组织的薛凤祚研究的社会影响。
本书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开山元老之一、北平研究院实际掌门人李书华教授的自述,记录了他一生的几段霸要经历。 如留学法国,在北京大学、北平研究院、中法大学、北平大学区等从事教学、科研、管理与学术交流等,以及他与蔡元培、吴稚晖、李煜瀛、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陶孟和、沈尹默、梅贻琦、朱家骅等中国现代科学和教育名人的交往:其书言必有据.要言不烦. 既是李书华本人牛涯的真实记录。 也是中国现代科学文化史和教育史的重要资料,李书华还是一位游记作家。 他的游记具有科学家精细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在中国现代游记中别具特色。 本书中的《黄山游记》、《房山游记》和《陕游日记》、是他的游记中的精华。
刘东生院士为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第四纪科学家、黄土科学家、环境科学家、科学探险家、地质教育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1987年连任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第11届和第12届副主席,1991年当选为INQUA第13届主席。1996年当选为欧亚科学院院士。2002年获美国泰勒环境成就奖,2007年获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洪堡奖章。刘东生为我国第四纪科学于黄土科学事业奋斗了大半个世纪,取得多项重大成就。包括:确立了从粉尘的搬运、沉积过程到后生演化的一套完整的新风成理论;建立了第四纪古环境的“多旋回理论”;他从事的对整个黄土剖面的系统研究,使之成为迄今全球**完整的陆地沉积记录,建立了全球变化的国际对比标准;提出了“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研究方向,将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研究结合起来
“随园大家丛书”定位在学术和生活传记之间,力求反映每位大家的学术人生与心路历程,并且要避免过于学术化和理论化,能够适合一般大众阅读。同时要求插入60至100幅图片。《心理学史一代宗师(高觉敷传)》为“随园大家丛书”之一。郭本禹、魏宏波所著的《心理学史一代宗师(高觉敷传)》在写作方式上,力图贯彻撰写人物传记的特殊要求,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叙述为主,以点评为辅;以高老的生平为主线,将其学术成就穿插其中,尽量发掘其生平事迹和趣闻佚事,特别是影响其学术成长和创造过程中的一些偶发事件。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梅自强的传记。全书通过传主访谈、实地考察、史料搜集等各种方式,全方位地讲述了梅自强的学术成长历程,总结了其人生历程、学术成长中值得后学汲取的宝贵经验。对本学科的学术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本书为高伯龙学术成长传记,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一种。传主高伯龙,1928年出生于广西南宁,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激光陀螺研制领域作出了重大的突破,取得了重大进展。本书详细叙述了高伯龙院士的学术成长历程,史料丰富,有很强的学术价值。
本书是第五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称采集工程)丛书之一。沈志云是我国机车车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1983年发表非线性轮轨蠕滑力计算理论,被誉为 沈氏理论 ,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在轮轨动力学、曲线通过理论、蛇行运动稳定性和*响应等方面并取得一系列成果。研制成功迫导向货车转向架,达到了接近无轮缘磨损的程度,为中国数十万辆货车更新换代开辟了新途径。1988年以来筹建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能模拟400km/h高速列车运行的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 本书向读者系统呈现了沈志云院士的学术成长过程与思想脉络。
王德民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石油工程科学家。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提高采收率基础理论,采油采气工程技术研究,为我国油田开发技术居于国际** 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宫柯*的这本《王德民传》写作特色鲜明,涉及内容丰富。书中记述了王德民的人生轨迹,他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实现了中国石油基本自给这一天的来临,同时告诉读者这位醉心油田开发事业的学者,怎样传承中国石油不断进取的精髓,炼成了驰名世界的一代名家。 本书对从事油气田开发,采油采气工程技术人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于科研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在校学生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钱穆先生占有着独立不倚的特殊位置。钱先生不仅以著作名世,而且以教龄之长,善于识拔、奖掖和培养青年学人而蜚声士林;他自身虽谈不上师承,但他培养了一大批的弟子,这批弟子遍布学林,又各自培养了自己的学生,他们继而活跃于当今的史坛——这就是现代学术的薪火传承。严耕望先生、余英时先生、李埏先生等都是钱穆先生的弟子。 本书回顾了钱穆先生的一生以及他的几位学生,是一本学术传承专著。钱先生不仅是一位史学巨擘,一位通儒,更是一位教育巨匠,他“年十八抗颜为人师”,直至92岁告别文坛,虽双目失明,仍讲学不辍。著名学者严耕望先生、余英时先生、李埏先生等都是钱穆先生的弟子。
《童年记事:一位太空科学家的民国童年》是一位太空科学家的童年记事,从民国初年(作者出生时间)一直写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真实、细致、原汁原味地向读者展现了民国时期东北农村和中小城镇的乱象以及人们的困苦生活,以启迪读者珍惜今天稳定、富裕的幸福生活。
《图灵和ACM图灵奖(第4版) 纪念图灵百年诞辰》介绍了图灵及自1966年至今图灵奖的获得者的工作和事迹。通过对20世纪下半叶及21世纪初有代表性计算机科学家的介绍,多方位、多视角地反映计算机科学技术半个多世纪来的发展历程。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程序设计语言、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和编译程序、数据库技术、计算复杂性理论、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计算机科学技术主要分支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概况。通过追寻成功者的足迹,给人以必要的启迪,读者可以从阅读本书中吸取成长和成功所必需的养分。
有人把二十世纪称为“美国世纪”,而万瓦尼儿·布什就是“美国世纪的工程师”。他是一名发明家,发明了当时强大的模拟计算机;他是一名企业家,曾参与建立多个科技企业;他同时又是教育家、科学管理专家…… 布什是原子弹计划“曼哈顿工程”难以替代的推动者,还是个人计算机和因特网的思想先驱。本书以布什丰富的个人经历为主线,以波澜壮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不但全面反映了布什独特的个人风格和杰出的科学管理才华,更激发读者去了解和探索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无尽的前沿”。
《哥伦布/世界伟人传记》由谢祖英编写:世界上著名的两位探险家:在陆上是马可波罗,在海上是哥伦布。 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录》里,盛赞中国是一块黄金乐土——富庶的国家。因此,引起了哥伦布探险的兴趣。他深信“地圆之说”,所以抱定了这个信念:从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准能到达印度和中国。 哥伦布本着坚毅不拔的精神,排除了人们对他的诽谤和讥笑,终于获得西班牙伊莎贝拉女王的资助,组织探险家,横越大西洋寻找东方的黄金国。他这次除了寻找黄金国外,还有一个愿望:因为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一心一意想借着这个机会,把基督的爱,传布到新国度去,感化当地的人们。在还没有达到这个愿望之前,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先感化了那些要谋杀他的队员,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发现了新世界——美洲。 哥伦布这种伟大的开
斯蒂芬·斯梅尔是美国著名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所获奖项有1966年菲尔兹奖、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和2007年沃尔夫数学奖(迄今为止只有12位数学家同时获得菲尔兹奖和沃尔夫数学奖)。他是一位有着独特人生经历的当代数学大师,在数学的许多领域中做出了卓越成就,例如首先证明将球体从内向外翻转在理论上是可能的,提出了混沌概念的先声——斯梅尔马蹄等等。斯梅尔首先突破了维数障碍,在高维庞加莱猜想上取得重大进展,证明一个六维的世界有可能比一个三维世界更为简单。然后转向研究动力系统,作出重要成就,还勾划出研究计划,给很多研究者实行。他也做过数学经济的工作,近期也探究了不同的计算理论。不仅如此,斯梅尔还是一名发起了旨在终结越南战争的反战运动的孤胆骑侠,并与美国的科学管理机构进行过维
王世杰在中国20世纪的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人物。人称蔡元培以后学人从政人,观察20世纪30年代自由知识分子从政的一个标本。他在大陆和台湾连续担任重要公职长达60多年,经历并参与了20世纪中国很多重大事件,其中一些活动对近代中国的教育、政治、外交、法律、文博事业,国共两党和海峡两岸关系等参与极深,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书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梳理,论述了王世杰走出乡村,参加辛亥革命,到欧洲留学的历程,论述了他任教北京大学,担任武汉大学首任校长,担任*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主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等的经历,论述了他1949年到台湾后担任总统府秘书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的晚年岁月。
《维纳布洛格》对维纳、布洛格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潘家铮院士是我国水工结构和水电建设的著名的专家,一生从事水电设计、建设、科研和管理工作,我国水电事业尤其是三峡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都与潘院士的贡献有直接关系。他以其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胆识,解决过无数水电重大技术难题,提出过许多重大建议,做出过关键性的决策。他在我国科技界尤其是水电界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潘院士也因此获得过我国科技界奖项 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和 光华工程科技奖 等等。此外,潘院士还是一位科幻小说作家,一位诗人,平生著作等身。本书为潘家铮院士的传记,通过大量的走访和调研,收集了潘总的大量鲜为人知的资料,用平实的手法和笔触,回顾了潘总的不同寻常一生。
本书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和动物行为学家简·古多尔的回忆录。在这部鲜活生动、发人深省的著作中,她详细回顾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乃至个人精神上的漫漫旅途,她对人生的体验非常深刻,并不亚于她在坦桑尼亚贡贝溪动物保护区对黑猩猩的观察。 简·古多尔从蹒跚学步起,就对世上的各种生命形式充满了好奇;成长过程中,又受到《人猿泰山》和《丛林故事》的影响和鞭策。后来,她为著名古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基博士工作,在贡贝的科学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对我们知识世界影响重大的贡献者之一。 在本书中,她不仅详细地叙述了40年前就已经介绍给世人的贡贝黑猩猩故事,而且坦诚地讲述了自己的一生,讲述了她的母亲、儿子和已故的丈夫、她的朋友以及许多素不相识的人所给予她的爱和支持。 简·古多尔博士酷爱自然,也目睹
翁先生热爱祖国,忠诚于祖国,把一生献给祖国。翁先生的前半生为我国石油勘探、石油工业的发展奋斗了28年,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石油工业杰出科学家”;翁先生的后半生,接受周恩来总理的重托,践行天灾预测,为创立预测科学又奋斗了28年,直到生命的后,被誉为“当代预测宗师”。 翁先生光辉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科学财富。他有一颗高尚、纯洁的爱国心。在抗日战争关键时刻,他毅然放弃国立中央大学教授职务,奔赴荒漠的西北玉门油矿拓荒创业。他在新婚礼上的豪迈誓言“我们祖国积弱太甚,为振兴中华,我看到了中国石油的希望,我的事业在玉门。”深深打动了所有宾朋。在弥留之际,天灾预测挂心。他向原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倾吐:“我死不足惜,放心不下的是如何把预测理论研究告一段落。我要把已有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