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曼的抽屉里,长年摆着一封从未寄出的信。信纸泛黄破旧,因为费曼经常拿出来展读。那是费曼在妻子阿琳过世一年后(1946年),写给亡妻的信。费曼在信末写道: 原谅我没有寄出这封信。我不知道你的新地址啊。 2004年,这封信和其他费曼亲笔写的信,都来到费曼的女儿米歇尔手中。米歇尔说: 看着看着,我着迷了。写这些信的人展现出思路清晰、体贴、谦虚、风趣而又迷人的魅力来。 米歇尔于是选出415封信和家藏的照片编辑成这本书: 关于我父亲的书很多,不过那些书都取材于口述的数据。但现在你看到的这本书,都是他亲笔写的信,这些信自己会说话。这些信综合起来,展现出一种前所未见的费曼的特质。 1988年,费曼与世长辞。死前*后一句话是: 死亡太无聊了,我可不愿死两次。 伟大喜剧演员的幕后,往往是一段历尽沧桑的人生;科学顽童的心底
本书作者迈克尔 柯林斯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宇航员,他与尼尔 阿姆斯特朗和巴兹 奥尔德林一起完成了人类首次登月的伟大壮举。他在本书中生动、详实地记述了他当美国空军试飞员、宇航员,以及执行 双子星座 10号太空飞行任务和 阿波罗 11号登月飞行任务的整个过程。本书语言风趣幽默,故事恢宏壮美,是一部深受美欧读者喜爱的登月纪实。
瑞克与皮姆,父与子。 瑞克是个骗子,骗术之精,让当事人不仅毫无察觉,反而对他敬仰有加。 几十年间,涉掠过食品倒卖、房地产开发、养老金集资、国会议员竞选等等五花八门的产业,历经风雨起伏,总有死忠跟随。到了晚年,即将破产的瑞克发现,他惟一的产业是儿子皮姆,一位显赫的英国外交官。 皮姆,实际上是个间谍,双重间谍。生性浪漫,多才多艺,为了远离父亲的生活,既是偶然又是自然地踏上了这条不归路。 然而身处冷战时代,更复杂的使命和冲突、责任与友情撕扯着他,艰难喘息,他只有抛下一切,孤身一人写下一部“的自传体小说”,才是对自我的。 瑞克与皮姆,某种程度上也是勒卡雷的父亲与勒卡雷关系的写照。父亲老是对他说:没有我,你就什么都不是。
“随园大家丛书”定位在学术和生活传记之间,力求反映每位大家的学术人生与心路历程,并且要避免过于学术化和理论化,能够适合一般大众阅读。同时要求插入60至100幅图片。《心理学史一代宗师(高觉敷传)》为“随园大家丛书”之一。郭本禹、魏宏波所著的《心理学史一代宗师(高觉敷传)》在写作方式上,力图贯彻撰写人物传记的特殊要求,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叙述为主,以点评为辅;以高老的生平为主线,将其学术成就穿插其中,尽量发掘其生平事迹和趣闻佚事,特别是影响其学术成长和创造过程中的一些偶发事件。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生动的笔触,介绍了我国当代科技界的航天之父钱学森、力学之父钱伟长、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周恩来总理称他们为“三钱” 。“三钱”于20世纪50年代共同参与制订了我国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从而确立了共和国自主创新发展高端科学技术的基础。 钱学林,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师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教授,参与设计了美国枚“下士导弹”。1955年,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归祖国。他是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的名字与我国“两弹一星”的宏伟事业联系在一起。 钱伟长,青年时代,他怀着美丽的“文学梦”走进清华园。“九·一八”事变后,他转换到物理系,谋求科学救国。他集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他一身中所有重大选择都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钱三强,一代国学大师钱玄
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钱穆先生占有着独立不倚的特殊位置。钱先生不仅以著作名世,而且以教龄之长,善于识拔、奖掖和培养青年学人而蜚声士林;他自身虽谈不上师承,但他培养了一大批的弟子,这批弟子遍布学林,又各自培养了自己的学生,他们继而活跃于当今的史坛——这就是现代学术的薪火传承。严耕望先生、余英时先生、李埏先生等都是钱穆先生的弟子。 本书回顾了钱穆先生的一生以及他的几位学生,是一本学术传承专著。钱先生不仅是一位史学巨擘,一位通儒,更是一位教育巨匠,他“年十八抗颜为人师”,直至92岁告别文坛,虽双目失明,仍讲学不辍。著名学者严耕望先生、余英时先生、李埏先生等都是钱穆先生的弟子。
《业精于思——申振钰》是集成了申振钰先生的口述、访谈资料及其主要科研成果的一本书。 申振钰先生勤于钻研、善于思考的特点,我们从她娓娓道来的口述中常能深刻体会到,尤其从申振钰先生在超自然现象研究方面的工作中。20世纪80年代,伪气功在中国甚嚣尘上,申振钰先生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实地听取“气功大师”的“带功”报告、亲临“气功现场”,并且详细地查阅、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以其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了一系列反伪科学的文章和音像资料,对伪气功进行针锋相对的批判。申振钰先生因此曾获“第二届反伪科学突出贡献奖”。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相信申振钰先生的研究历程能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和启迪。
唐敖庆院士是国际学术界遐迩闻名的科学家,是中国现代理论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唐敖庆先生以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惊人的毅力献身于国家教育与科学事业。他把自己坚实的数理基础有机地应用于理论化学的研究工作中,形成了独特的科学研究风格,被国际上誉为“中国学派”。他始终及时把握国际学术前沿动向,开拓新课题,赶超国际学术先进水平,取得了一系列的卓越成就,先后5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其中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他还获得了陈嘉庚化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等殊荣。唐敖庆先生所开创的诸多研究领域奠基了中国理论化学研究的基础框架,成为中国理论化学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石。本书是唐敖庆院士的纪念文集。
冯端院士为 凝聚态物理学家和教育家。198 当选为 科学院学 委员(院士),1933年当选为第三世 科学院院士,国家攀登计划项目“纳米材料科学” 席 。其科学成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多项,获陈嘉庚数理科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家级教学成果 等奖。其科学工作,跨越凝聚态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两大学科,开 了功能材料的人工微结构化这 有重大科学与技术意义的领域;其科学 ,建立了新的学科体系,引导着 代学子的成长;其科学实践,对人工微结构材料与器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学术思想,为建立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派奠定了基础;对 科学发展做出了 越贡献,是我国金属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的奠基人之 ,以金属物理、材料科学与凝聚态物理的科学 闻名于世。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对冯端院士的成长、学术贡献以及研
祖冲之是世界科学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伟人。他推算的圆周率精准度领先了世界其他民族一千多年,他制定的《大明历》沿用至今,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把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走进先贤普及读本:博学多才祖冲之》讲述了祖冲之在那个黑暗动荡的南北朝是怎样不甘寂寞、在淡泊中对科学的真谛上下求索的艰难历程。他留给了后世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展示了中华民族心忧天下的科学家的精神境界。 一个民族的复兴离不开科技的进步,我们需要祖冲之这样的启明星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王德民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石油工程科学家。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提高采收率基础理论,采油采气工程技术研究,为我国油田开发技术居于国际** 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宫柯*的这本《王德民传》写作特色鲜明,涉及内容丰富。书中记述了王德民的人生轨迹,他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实现了中国石油基本自给这一天的来临,同时告诉读者这位醉心油田开发事业的学者,怎样传承中国石油不断进取的精髓,炼成了驰名世界的一代名家。 本书对从事油气田开发,采油采气工程技术人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于科研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在校学生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翁先生热爱祖国,忠诚于祖国,把一生献给祖国。翁先生的前半生为我国石油勘探、石油工业的发展奋斗了28年,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石油工业杰出科学家”;翁先生的后半生,接受周恩来总理的重托,践行天灾预测,为创立预测科学又奋斗了28年,直到生命的后,被誉为“当代预测宗师”。 翁先生光辉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科学财富。他有一颗高尚、纯洁的爱国心。在抗日战争关键时刻,他毅然放弃国立中央大学教授职务,奔赴荒漠的西北玉门油矿拓荒创业。他在新婚礼上的豪迈誓言“我们祖国积弱太甚,为振兴中华,我看到了中国石油的希望,我的事业在玉门。”深深打动了所有宾朋。在弥留之际,天灾预测挂心。他向原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倾吐:“我死不足惜,放心不下的是如何把预测理论研究告一段落。我要把已有的研究成果
邹承鲁先生是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是中国生物化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还是“中国科学的良心”、“敢于直言的科学家”、“科学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他的阅历非常丰富,不仅亲历过“九一八事变”、“重庆大轰炸”、“十万青年十万军”运动、“二·二八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还经历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各种政治运动,并担任过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全国政协常委等要职。本书以中国现代历史为背景,以邹承鲁先生的科研和人生经历为主线,描绘了他令人钦佩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 本书内容通俗,适合高中以上水平,对科学研究、科学史、科学社会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关洪教授生前对《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理论物理专辑》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他在深入研究原子论和量子力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撰写了一本高水平的物理学史读物《原子论的历史和现状:对物质微观构造认识的发展》。这本同时贯穿物理学史和思想史的著作出版以后,不仅在物理学界受到欢迎,同时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引起反响,尤其得到科学哲学领域专家的重视。该书的学术意义延伸到物理学之外的哲学,对这两个领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做了深刻的揭示。这是以关洪教授长期厚实的研究经历为基础的,对于其他研究者有很强的启发和参考意义。 为了纪念导师胡宁先生,关洪教授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广泛收集材料,访问有关人员,精心考证,写出了这本《胡宁传》。本书内容翔实,语言生动,深入浅出,既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又是一本对广大青少
《童年记事:一位太空科学家的民国童年》是一位太空科学家的童年记事,从民国初年(作者出生时间)一直写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真实、细致、原汁原味地向读者展现了民国时期东北农村和中小城镇的乱象以及人们的困苦生活,以启迪读者珍惜今天稳定、富裕的幸福生活。
*称为“中国生物学界的老祖宗”的胡先骕(1894-1968),江西新建人,出身世家,自幼聪颖,读京师大学堂后两度留学美国,获加州伯克利大学学士学位,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任教于南京高师、东南大学、北大、北师大、清华等高校,为国立中正大学首任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评议员,领导和参与创办中国个大学生物系、生物研究所,推动静生生物调查所、庐山植物园、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创建和发展以及植物学教材、图谱、专著的编撰和出版。他是中国植物分类学之父和中国植物学会任会长。1948年与郑万钧联合发布“活化石”*新种,轰动国际。 在新文化思潮的激荡中,胡先骕坚守传统理念,作为《学衡》主将,与胡适展开论战。平生广结文友,能诗擅词,获大师专家高度评价。《忏庵诗稿》由钱钟书代为编订,《*歌》长韵得陈毅推
有人把二十世纪称为“美国世纪”,而万瓦尼儿·布什就是“美国世纪的工程师”。他是一名发明家,发明了当时强大的模拟计算机;他是一名企业家,曾参与建立多个科技企业;他同时又是教育家、科学管理专家…… 布什是原子弹计划“曼哈顿工程”难以替代的推动者,还是个人计算机和因特网的思想先驱。本书以布什丰富的个人经历为主线,以波澜壮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不但全面反映了布什独特的个人风格和杰出的科学管理才华,更激发读者去了解和探索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无尽的前沿”。
黄道婆是中国宋末元初时期杰出的女纺织家、技术革新家,她发明的脚踏三维纺车,对发展中国乃至世界的纺织技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技术比英国同类技术早问世五百多年。英国著名科学理论家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称黄道婆为东方奇女。 黄道婆出生于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市龙华镇)一个贫苦农家,少年时代漂洋过海到海南岛,向黎族学习纺织技术。本书作者在广泛收集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以黄道婆与海南崖州黎族人民患难与共的生活为背景,以她学习、创新和传播海南黎族纺织技术为主线,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塑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巾帼英雄形象。本书构思合理,历史脉络清楚,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本书的问世对于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都具
钟轫编著的《挑战蓝天——雷达与空间电子技术专家张履谦》以我国著名雷达与空间电子技术专家张履谦85岁的人生历程为主线,通过翔实的史料和丰富的图片,记录了张履谦求学、工作、生活等多彩瑰丽的人生,多视角、全方位地展现了张履谦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坚持不懈的学习意志、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谦逊宽容的为人之道、高尚温厚的人格情怀。 《挑战蓝天——雷达与空间电子技术专家张履谦》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我国老一代国防科研人员无私奉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同时披露了我国雷达、电子对抗、航天技术研制中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本书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和动物行为学家简·古多尔的回忆录。在这部鲜活生动、发人深省的著作中,她详细回顾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乃至个人精神上的漫漫旅途,她对人生的体验非常深刻,并不亚于她在坦桑尼亚贡贝溪动物保护区对黑猩猩的观察。 简·古多尔从蹒跚学步起,就对世上的各种生命形式充满了好奇;成长过程中,又受到《人猿泰山》和《丛林故事》的影响和鞭策。后来,她为著名古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基博士工作,在贡贝的科学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对我们知识世界影响重大的贡献者之一。 在本书中,她不仅详细地叙述了40年前就已经介绍给世人的贡贝黑猩猩故事,而且坦诚地讲述了自己的一生,讲述了她的母亲、儿子和已故的丈夫、她的朋友以及许多素不相识的人所给予她的爱和支持。 简·古多尔博士酷爱自然,也目睹
安德鲁·唐金编著的《达尔和他的巧克力工厂》讲述了:英国人在2000年世界渎书日投票选出的受欢迎的作家。《泰晤士报》誉为 “我们这个时代读者多影响广的作家”。 童书天王达尔来了,J.K.罗琳、向达伦请靠边站。 天才女孩玛蒂尔达率领小朋友和暴力女校长的对抗、詹姆斯和虫虫兵团的奇幻旅程、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甜蜜”冒险……半个世纪以来,达尔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有趣的情节征服了世界所有的小朋友。他的作品当中让人津津乐道、同日寸也备受争议的。便是他那笑死人不偿命的黑色幽默。作品中大人和小孩对抗的情节虽然有些夸张,但是达尔很清楚他是为谁而写作。“巧克力的存在是不需要有任何意义的,它只需要带给小朋友欢乐就行了。”这本安德鲁·唐金编著的《达尔和他的巧克力工厂》将告诉你达尔这位说故事高手的真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