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基本信息 书 名 愿为敦煌燃此生:常书鸿自传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作 者 常书鸿著 出版时间 20210801 I S B N 9787545563955 定价 78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精装 版 次 1 字 数 325 (千字)
本书是第五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称采集工程)丛书之一。沈志云是我国机车车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1983年发表非线性轮轨蠕滑力计算理论,被誉为 沈氏理论 ,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在轮轨动力学、曲线通过理论、蛇行运动稳定性和*响应等方面并取得一系列成果。研制成功迫导向货车转向架,达到了接近无轮缘磨损的程度,为中国数十万辆货车更新换代开辟了新途径。1988年以来筹建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能模拟400km/h高速列车运行的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 本书向读者系统呈现了沈志云院士的学术成长过程与思想脉络。
潘家铮院士是我国水工结构和水电建设的著名的专家,一生从事水电设计、建设、科研和管理工作,我国水电事业尤其是三峡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都与潘院士的贡献有直接关系。他以其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胆识,解决过无数水电重大技术难题,提出过许多重大建议,做出过关键性的决策。他在我国科技界尤其是水电界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潘院士也因此获得过我国科技界奖项 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和 光华工程科技奖 等等。此外,潘院士还是一位科幻小说作家,一位诗人,平生著作等身。本书为潘家铮院士的传记,通过大量的走访和调研,收集了潘总的大量鲜为人知的资料,用平实的手法和笔触,回顾了潘总的不同寻常一生。
马丁 李斯特曾任英国皇家学会副会长,他不仅是英国安妮女王的御医,也是一位研究和著述颇丰的博物学家,他开创了贝类学,在1685年出版了《贝类学史》。为了给他的著作添加插图,以形象地说明文字内容,马丁 李斯特训练自己的两个女儿苏珊娜 李斯特和安娜 李斯特,她们被教导要以科学的视角观察事物,并完成了个别软体动物的第一批正模标本的绘图工作。 苏珊娜 李斯特和安娜 李斯特精致的绘笔,不仅让这些美丽的贝类被展现在世人面前,还让它们成为博物史中受到关注的物种。我们从这些插图和版画本身的美妙与细致,可以了解到早期制作科学著作插图的技术,以及这些在科学革命中容易被人忽略的重要女性角色。 本书介绍了马丁 李斯特和他女儿的经历以及他们在博物研究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是一本集科学、历史与艺术于一身的可读性较强的作品
《中西文化会通的先驱:“全国首届薛凤祚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即是“全国首届薛凤祚学术思想研讨会”的论文集。全书共分“科学思想鸟瞰”、“中西会通模式探微”、“天文学思想评价”、“数学思想新证”、“占验思想初探”、“研究进展述评”和“附录”等七部分。需要说明的是,附录中著名中国科学史家郭书春先生的文章曾在“全国首届薛凤祚学术思想研讨会”上作为主题报告简要介绍过,只不过由于不是关于薛凤祚的专题论文,只好放在附录部分;附录中的其他几篇短文分别在会前发表于有关报刊,放在这里,意在反应一下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发起和组织的薛凤祚研究的社会影响。
书的编著者以朴实无华且风趣盎然的文笔,详细介绍了在心理学历史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几位大家各自生动的人生经历、突出的人格特性、活跃的学术思想,全面真实地刻画出他们精彩的学术生涯,给后来者以重要的启迪。读后既能感受到他们在学术上不固守成规、勇于钻研、深入探索的大家风范,也能体会在科学研究上必须崇尚观察、坚持实验、提出理论,进行科学实践的艰辛历程。 《心·坐标》堪称是国内本对当代心理学大家生平进行全面介绍的书籍。可以说,这些心理学大家都是心理学长河的源头.处在21世纪初的我们从事的心理学研究、教学以及应用无一不渗透着来自源头的清泉!凡是人物,必有过人之处;凡是大人物,必有大过人之处。读《心·坐标》这本传记一定会使你终生受益。 阅读这本书是了解心理学发展的*途经。通过心理学大家们一个
本书是面向广大医药学工作者及生命科学、医学等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研究生(硕士、博士)而出版的一本专业科普性读物,由山东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专家、教授和研究人员共同编写。全书收集了历年(1901~2005)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生平、教育、科研成果、获奖经过、奋斗历程及各种花絮和逸闻趣事,尤其对获奖项目的研究内容、学术价值、突出贡献和意义做了专业性的特别介绍,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材料翔实,图文并茂,将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杰出业绩和传奇人生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人们以借鉴、启迪、激励、信心和力量。 发人深思,催人奋进,为正在以科教兴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祖国呐喊助威。
本书是面向广大医药学工作者及生命科学、医学等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研究生(硕士、博士)而出版的一本专业科普性读物,由山东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专家、教授和研究人员共同编写。全书收集了历年(1901~2005)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生平、教育、科研成果、获奖经过、奋斗历程及各种花絮和逸闻趣事,尤其对获奖项目的研究内容、学术价值、突出贡献和意义做了专业性的特别介绍,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材料翔实,图文并茂,将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杰出业绩和传奇人生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人们以借鉴、启迪、激励、信心和力量。 发人深思,催人奋进,为正在以科教兴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祖国呐喊助威。
诺贝尔奖获得者朗道院士为理论物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发表了一系列出色的论文,编写了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十卷本《理论物理学教程》,开创了极具影响力的朗道学派,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如今活跃在这一学科的各个领域。这位的物理学家还创立了一个关于应该如何生活的“幸福公式”,这一理论同样具有非凡的意义。朗道不仅“教书”,而且“树人”。有些年轻人对自己的命运漠不关心,对形势缺乏判断,缺乏追求幸福的渴望,对此朗道感到十分气愤。他的劝导充满了能量,能够振奋人心、让人告别懒惰,能够激发他人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渴望。《朗道传》是第1本中文朗道传记,作者是朗道夫人的甥女迈娅 比萨拉比。与以往介绍朗道的文章大都着重于朗道的科学成就和学术风格不同,《朗道传》更多地从私生活角度揭示了朗道管控自己和追求幸福的方式,
费曼的抽屉里,长年摆着一封从未寄出的信。信纸泛黄破旧,因为费曼经常拿出来展读。那是费曼在妻子阿琳过世一年后(1946年),写给亡妻的信。费曼在信末写道:“原谅我没有寄出这封信。我不知道你的新地址啊。”2004年,这封信和其它费曼亲笔写的信,都来到费曼的女儿米雪手中。米雪说:“看着看着,我着迷了。写这些信的人展现出思路清晰、体贴、谦虚、风趣而又迷人的魅力来。”米歇尔于是选出415封信和家藏的照片编辑成这本书:“关于我父亲的书很多,不过那些书都取材于口述的数据。但现在你看到的这本书,都是他亲笔写的信,这些信自己会说话。这些信综合起来,展现出一种前所未见的费曼的特质。”
在这本感人至深的生动传记中,西尔维娅·娜萨逼真地再现了一个数学天才的一生。他的生涯被精神分裂症所打断,但是在经受30年毁灭性的精神疾病困扰后,竟奇迹般地康复,并因年轻时在博弈论方面的奠基性工作,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书追溯了小约翰·福布斯·纳什在30岁以前短暂而辉煌的传奇生活,他解决了一系列数学界公认的难题,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在盛名的*,纳什遭受了灾难性的精神崩溃,陷入可怕的精神错乱。他辞去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职,沉浸在一系列奇怪的幻想之中,后成为普林斯顿一个在黑板上乱涂数字命理学疯话的梦幻般幽灵人物。他几乎被世界所遗忘—直到他从癫狂中苏醒并重新获得世界的关注。本书作为一本出色的传记,同时引人入胜地描述了天才们杰出而又脆弱的本性。本书获1998年美国书评界传记奖,2000年美国数学联合政
沈宗翰自述(全3册)全书由上中下三册组成: 《沈宗瀚自述(上)-克难苦学记》。《克难苦学记》是作者自述其由艰困的环境中,一路奋发苦学,终于卓然有成的经历。近五十年来,在台湾已再版超过二十刷次,鼓舞数以万计的青少年,是一本历久弥新、能激动人心的励志书籍。《沈宗瀚自述(中)-中年自述》和《沈宗瀚自述(下)-晚年自述》叙述了他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治学有道、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忘我工作的精神。这部自述一生的文学传记,几乎可以当做“二十世纪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读。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梅自强的传记。全书通过传主访谈、实地考察、史料搜集等各种方式,全方位地讲述了梅自强的学术成长历程,总结了其人生历程、学术成长中值得后学汲取的宝贵经验。对本学科的学术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本书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翁心植的传记。翁心植(1919.5.10-2012.7.7),我国著名医学家、内科学与呼吸病学家、医学教育家。浙江宁波人。从医近70年,在在普通内科、寄生虫病、心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病诸领域均有创造性贡献。本书为读者展现了翁院士的人生轨迹,尤其突出其作为一名久负盛名的博与深兼备的内科学家,在大内科领域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全书共八章,*、二章主要记述翁院士少时成长环境和抗战期间辗转北京协和、上海医学院、华西协和大学等知名医学院的求学经历;第三、四、五章主要讲述翁院士在寄生虫病、冠心病、大内科、肺心病诸多领域内的突破性成就;第六章讲述翁院士*早在中国发起控烟运动并取得显著成效;第七章讲述翁院士在医学教育、医学刊物创办等医学传承传播上所作出的贡献;*后第八章主要是翁院士逝世之后,其亲友、学生等对
本书再现美国数学天才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传奇生活。30岁以前,他解决了一系列数学界公认的难题,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此后,他遭受了灾难性的精神崩溃,成为普林斯顿一个在黑板上乱涂数学命理疯话的幽灵人物,几乎被世界所遗忘,直到他从癫狂中苏醒,获得诺贝尔奖。
俞调梅教授,我国岩土工程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同济大学岩土工程学科的创始人,2011年是他的百年诞辰。2009年,在俞先生逝世10周年时,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地基基础研究所会同他的亲属发起和准备纪念先生百年诞辰的活动,编撰《岩土师表春华秋实》这本纪念文集就是这一纪念活动的内容之一。
此书构架欠精巧,虽非急就,却因倒叙式地采访和采访中多次“新大陆”的发现,显露出填充痕迹。更由于作者过分谨慎,总想*真实地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笔调有些拘谨,生活真实有余,艺术真实不足,刘光鼎的形象也欠鲜明生动,整本书也缺乏神韵。但聊以自慰的是,作者内心很虔诚,态度很认真,的确尽力了。 同时,作者也本着客观公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在查阅了大量史料和对刘光鼎院士的采访之后,对中国油气的一次创业及陆相生油,尤其对大庆的发现做了简略的报道。对黄汲清、谢家荣等老一辈地质学家做了充分的肯定,此章节似有游离主题之嫌,但对于中国的石油工业史,具体到陆相而海相的过渡而言,简略地回顾与梳理,作者认为不算赘述。因为它有益于提高国人的油气意识,有益于创建节约型国家,同时也呈现了一条较为清晰的中国石油
王德民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石油工程科学家。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提高采收率基础理论,采油采气工程技术研究,为我国油田开发技术居于国际** 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宫柯*的这本《王德民传》写作特色鲜明,涉及内容丰富。书中记述了王德民的人生轨迹,他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实现了中国石油基本自给这一天的来临,同时告诉读者这位醉心油田开发事业的学者,怎样传承中国石油不断进取的精髓,炼成了驰名世界的一代名家。 本书对从事油气田开发,采油采气工程技术人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于科研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在校学生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