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稚晖研究》选取了在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 苏报案 、1927年国共分裂、科玄论战这三个事件,阐述了吴稚晖在这些重大政治、思想文化事件中的表现,试图在 去熟悉化 的基础上,还原当时的历史图景,揭示在这些重大事件面前,吴稚晖真实的认知与态度。 但 去熟悉化 与 熟悉化 是非常矛盾的,不去熟悉一段历史自然不能 去熟悉化 ,这对看似矛盾的命题,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虽然 去熟悉化 似乎是个不可完成的任务,但其对现实的影响又如此巨大。人终究是活在与自己相关的时代中,研究者受时代思潮的影响总是难以避免的,时代的烙印在研究中总会若隐若现,后人所总结的规律必然会叠影到历史的研究中去,清朝著名学者崔述就指出: 人之情好以己度人、以今度古、以不肖度圣贤。往往径庭悬隔,而其人终不自知也。 故以己度人,虽耳目之前而
本选题是学术专著。本选题以英语世界为视野,以中国问题为旨归,展开对英语世界马克 吐温研究新材料、新方法和新观点的整理和述评。本选题包括四个章节,英语世界马克 吐温研究的分期、英语世界马克 吐温研究的新材料、英语世界马克 吐温研究的新方法、英语世界马克 吐温研究的新视野。选题以 历史梳理 一手文献 两种方法 为框架主体, 历史梳理 是对1910年至今美英马克 吐温研究的历史谱系描写, 一手文献 是对马克 吐温去世后学界形成的重要文献的再研究, 两种方法 关注文本发生学和历时研究法下吐温种族观等的重塑。本选题还涉及澳、印等英语国家的马克 吐温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本选题对中国马克 吐温研究状况做出回应,利用相关成果对学界关注的马克 吐温研究争鸣提供新视角。
《拿破仑传》描述了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一生中经历过的各次重大战役及其辉煌的军事成就。拿破仑代表一个时代,被称为一代 军事巨人 ,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天才。本书中恰如其分的心理描写与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绘为全书增色不少,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拿破仑的睿智、勇敢。当然,埃米尔 路德维希对拿破仑本人的野心与失误也没有进行美化与掩盖,使得这部作品在做到尊重基本史实的前提下,具有文学作品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富兰克林自传》实际上是本杰明 富兰克林写给儿子威廉 富兰克林的家书, 1771 年动笔, 1788 年完成。富兰克林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闪现着睿智和哲理的火花,鼓舞了几代美国人,也开创了美国传记文学这一新的文学体裁。 富兰克林的经历引人奋斗,他的人生信条助人成功,他的自
二十世纪以来,传记已经或正成为一个独立文类,能自成一家,与虚构文学批评、历史批评鼎力相持。从深层角度看,传记对人类自我认识及自我超越的意义非同寻常,是人们认识复杂人性、丰富现代人格、完善理想自我的必要路径。在当代文化娱乐日益通俗化、多元化的世界中,传记独具吸引力和生命力,得益于几个方面的不断拓展或演进:多媒介化,使其形式日益丰富;内容精简,让传记内涵更加凝练深刻;传材的新颖、厚实、精当保证了价值的独特,抒情性或讽刺风格等修辞技艺则展示了它的情感魅力与多重主体的对话。
韩彬编写的《现代中国作家自传研究》将20世纪 以来的中国作家自传纳入 现代中国 的研究视野, 详细梳理了近百年的中国作家自传的发展历程。本书 从身份、叙事、主题等角度探讨了自传研究中的一些 重要问题。笔者提出了身份预设的概念,并由此探讨 了身份预设与自传真实性、身份预设与读者阅读期待 的关系,为自传真实性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视 角。本书以新的视角对现代中国作家自传的整体观照 对自传及现代中国文学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传记研究已进入当代学术研究的核心领域,为国内外学术界日益重视。《现代传记研究》旨在立足学术前沿,以现代眼光和方法探讨中外传记史、传记理论和传记写作中的各种问题,拓展和丰富传记研究的内容,开展学术讨论。 《现代传记研究》第4辑主要栏目有“专栏:名家访谈”、“理论研究”、“作品研究”、“自传评论”、“日记评论”等。
本书系上海交通大学传记中心“现代传记文库”之二。 三十多年来,一批传记学者,承袭了二十世纪初由伍尔夫、斯特拉奇、莫洛亚等人开启的“新传记”传统,清理了从约翰生乃至普鲁塔克发端的传记理念;另一方面,又从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史学、心理学、哲学和文化批评中广泛吸取养分,对传记理论加以发展。传记研究形成了自己的话语体系,并融入了当代国际学术的潮流,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传记成为一个独立的文类,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传记理论日益兴盛,至今竟能自成一家,与历史、文学批评鼎力相持。
传记研究已进入当代学术研究的核心领域,为国内外学术界日益重视。《现代传记研究》旨在立足学术前沿,以现代眼光和方法探讨中外传记史、传记理论和传记写作中的各种问题,拓展和丰富传记研究的内容,开展学术讨论。 《现代传记研究》第13辑主要栏目有 专栏:名家访谈 作品研究 自传评论 日记评论 回忆录评论 传记史研究 传记家研究 人物研究 传记影视 书评 史料考订 传记家言 学术信息 等。
传记研究已进入当代学术研究的核心领域,为国内外学术界日益重视。《现代传记研究》旨在立足学术前沿,以现代眼光和方法探讨中外传记史、传记理论和传记写作中的各种问题,拓展和丰富传记研究的内容,开展学术讨论。《现代传记研究》第6辑主要栏目有 专栏:名家访谈 比较传记 理论研究 传记史研究 作品研究 自传评论 书信评论 人物研究 图像传记 传记影视 等。
本书系上海交通大学传记中心 现代传记文库 之三。 著名学者杨正润先生在学术势头正旺之时,将大部分的精力转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传记研究,并终将之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现在看来,这是先生基于对国内外学术前沿的敏锐判断,预感到 传记时代的来临 的契机。 莫洛亚在《传记面面观》中曾说: 真实具有岩石般的坚硬,个性具有彩虹般的光彩,但是罗丹和他以前的希腊雕刻家们有时能把人的肌肉难以言述的曲线和变化不定的光泽注入大理石之中。 在莫洛亚看来, 岩石般的坚硬 和 彩虹般的光彩 是优秀传记的精髓,这也是先生学术生涯的写照。在许多人赞羡先生取得如此 彩虹般的光彩 成就之时,我们更希望人们去触摸那 彩虹 背后所折射出的 岩石般的坚硬 品格。
《逡巡于文与史之间:唐代传记文学述论》把唐代传记文学置于繁盛的学术文化背景下加以考察,揭示出唐代传记文学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首先,阐明了唐代传记文学与《史通》、古文运动精神实质的相通相契,认为《史通》和中唐古文运动的开展标志着唐代史官文化的成熟。其次,《逡巡于文与史之间:唐代传记文学述论》初步考察了唐代主要传记文学作者的构成情况,并由此引发出对传记作者的本体思考,进而论述了唐代传记文学的创作原因,分析了唐代传记文学的“传主”构成情况。第三,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揭示了唐初“八史”的传记艺术,认为唐初“八史”尤其是其中的《隋书》、《晋书》、《南史》、《北史》等史传不仅在思想上注重“以史为鉴”,而且表现出较强的文学性,具有文史交融的特点。第四,对唐代“传”记文加以考察,唐
传记研究已进入当代学术研究的核心领域,为国内外学术界日益重视。《现代传记研究》旨在立足学术前沿,以现代眼光和方法探讨中外传记史、传记理论和传记写作中的各种问题,拓展和丰富传记研究的内容,开展学术讨论。《现代传记研究》第 10辑主要栏目有 专栏:名家访谈 专栏:莎士比亚传记 比较传记 理论研究 作品研究 自传评论 人物研究 传记史研究 传记影视 书评 工作坊 学术信息 等。
唐代是我国文学艺术全面繁荣的时代,音乐也不例外。在这长达近百年的时间里,出现了许多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演唱活动,大大促进了胡夷、里巷之曲的广泛融汇,产生了众多乐曲、乐器和乐人,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可惜这些杰出的音乐家、歌手和民间艺人的生平事迹,历来知之甚少。尤其是民间艺人,由于地位低微,大多散落在边隅僻地,更加湮没不彰,这是很令人痛惜的。本书作者通过广泛的搜集、爬梳、整理,又加以上下左右的贯通,深入的钩沉和考证,积多年之功,写成这部约30万言的学术著作,其中有不少重要的发现和创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无异于一部别辟蹊径、特色鲜明的断代音乐史。本书开头所撰“前言”,概述了唐代音乐的基本面貌;接下来撰写的“乐人小传”,分别对唐代一百三十余位乐人(包括宫廷音乐家、文人音乐家
传记研究已进入当代学术研究的核心领域,为国内外学术界日益重视。《现代传记研究》旨在立足学术前沿,以现代眼光和方法探讨中外传记史、传记理论和传记写作中的各种问题,拓展和丰富传记研究的内容,开展学术讨论。杨正润主编的这本《现代传记研究(第1辑2013年秋季号)》主要栏目有“第四届中国优秀传记奖获奖作品专栏”、“理论研究”、“作品研究”、“传记史研究”、“人物研究”等,主要文章有《紧随时代的坚守与拓展》、《我们向司马迁学习什么》、《身障者传记的价值》、《通过人类学写自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