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傅山年谱》笔者尹协理从一九八二年开始研究傅山,焉傅山在生活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做出如此众多的贡献深深感动。但由于以前研究与宣传不够,国内外能全面了解傅山的人并不多见。于是决定深入研究傅山的事迹及其贡献,到处搜寻、广泛发掘傅山的*作与流传至今的手稿;利用晋阳学刊这个学术园地,在主编高增德先生的支持下,开辟了傅山研究专栏,联络省内外专家学者,发表了一批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笔者自己*是努力撰写学术研究论文,在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研究、文史等国内各大专业杂志发表,宣传傅山的思想与学术贡献;在此基础上,向笔者供职的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刘贯文先生、副院长张海瀛先生*力建议,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发起,召开全国性的傅山学术讨论会,以引起学术界对傅山研究的重视。于是在省委省政
本书稿详细梳理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从出生至今的文学创作经历和相关文学活动,描述铁凝的创作发展轨迹,并对其重要的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尤其关注一些重要作品在其创作历程中的转型意义。
曹树钧编*的《曹禺晚年年谱》整理成形得力于作者的广泛求证,因为在50年曹禺研究中,作者除了采访曹禺本人外,先后主要采访了与曹禺相关的110人(亲属、同学、同事、学生),从而全面、客观地展现了曹禺晚年(1966年~1996年)的生活事迹。本书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曹禺晚年年谱上编(1966年~1989年),二是曹禺晚年年谱下编(1990年~1996年);三是附录,即曹禺逝世后的纪念活动与相关艺术活动(1996年~2014年)。同时,本书适当地穿插曹禺与巴金的关系,以及曹禺剧作在演出方面的情况。在本书中,作者除了充分肯定曹禺为中华文艺事业做出很大贡献外,也从侧面反映了曹禺晚年的复杂心态。因此,本年谱力求成为一部可供曹禺研究者参考,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图书。
记得三十年以前,我刚入复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章培恒先生出版了他的部著作《洪昇年谱》,受到学界高度好评。直至今天,我在百度上搜索书名,还会跳出这样的评价:“该书不仅首次全面细致地胪列了谱主的家世背景、个人遭际、思想著述、亲友关系等,还就洪氏‘家难’、洪昇对清廷的态度以及演《长生殿》之祸等诸多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见解,将洪昇生平及其剧作研究推进了一大步。”编制年谱,功在三个方面:一是详细考订谱主家世背景、个人遭际、思想著述、亲友关系等史料;二是对于谱主经历的历史事件的深入探究;三是对其人其书的整体研究的推进。那时我们接受的教育是,年谱编撰是**花时间**吃功夫,同时也是**具有学术价值的一种治学方法。研究者在学术上的真知灼见被不动声色地编织在资料的选择和铺陈中,而不像那些流
本书包括红柯小传和红柯年谱,并附有红柯作品出版年表、红柯作品获奖年表、红柯研究目录和红柯《生命树》创作手记、作家迁徙记,供研究红柯的读者参考。
黄景仁,字仲则,是清代乾隆年著名诗人。在毛庆善、季锡畴《黄仲则 先生年谱》及黄逸之《黄仲则年谱》的基础上,本书采用了众多手资料,对黄景仁《两当轩集》中大部分作品作了准确的系年,厘清了黄景仁的世系,较清晰地勾勒出黄景仁的一生,对黄景仁的生平事迹有多处重要订正和发现,并且梳理出黄仲则多位师友的生平资料,为坊间某些工具书作了补正。全书思理清晰,逻辑严谨,材料翔实,为研究黄仲则及清代文学的参考书。 本谱于清人毛庆善、季锡畴《黄仲则先生年谱》及民国黄逸之《黄仲则年谱》之基础上增修而成,沿用其纲目体之体例,书中具体包括:凡例、正文、附录、参考书目、跋五部分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又号邵庵。祖籍四川仁寿,生于湖南衡州,徙居江西崇仁。虞集为故宋世家子弟,其五世祖虞允文为南宋名臣;外祖父杨文仲历官国子祭酒、给事中、工部侍郎,死于国难。虞集一生的经历,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八岁以前,侍从外祖父宦游,辗转于湖南、浙江、福建等地;九岁至三十岁,家居读书,随父寓居江西崇仁,得以从游于故宋诸公名卿家,备闻前代典故;三十岁至六十二岁,仕宦京城,历官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等;六十二岁以后,归田隐居,悟道参禅,从之求学、求文者仍然络绎不绝。
年谱之撰,首要资料是墓志、碑传与行状。本谱编写中,广泛搜集与黄易有关的碑传文献资料,进而搜集黄易相关著述。研究之初,能够见到与黄易及其家世有关的资料并不多,其著述文献更是散乱繁杂,很多资料在此之前很少被人关注甚至是首次面世。比如,潘庭筠《山东兖州府运河同知钱塘黄易墓志铭》、梁瑛《皇清处士私谥端孝先生先夫人楷瘿黄公行述》、钱大昕《赠奉政大夫黄松石先生墓志铭》、王宗敬《黄小松》、翁方纲《黄秋盦传》等,都是直接有关黄氏家世行年的原始资料。本谱即对上述资料系统梳理,以考证黄易行年活动的主线骨架,同时广泛运用清代方志文献资料和清代学人的诗文集、笔记,将黄易的著作、日记、印章边跋,以及金石题跋等资料,作为本系年的引用资料和文献证据。此外,搜集和关注黄易传世的书画作品,以及其与友人往来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