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江南桐城人,清代文学家。桐城派是清代以下 重要的古文流派,影响巨大,方苞与姚鼐、刘大櫆并称,是桐城派 重要的作家。方苞为学以程、朱为宗,提倡古文“义法”,追求道文并重。文风简严精实,古文写得雅洁自然,富有感染力。方苞的成就不 于古文创作,其作为官员、学者、选家,事迹亦多,只是为文学声名所掩盖,受到关注相对有限。现在这部《方苞年谱》,即力求通过充分的文献调查与考证,全方位、多面向地呈现方苞立体的历史形象,为读者了解方苞生平、所处时代、桐城源流提供一份扎实可读的材料。
蒙文通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他在经学、史学、理学、古代民族、历史地理、巴蜀文化、道教、佛学等多个领域里,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二十世纪以来公认的国学大师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对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思想方面,而很少涉及生平事迹,王承军撰写的《蒙文通先生年谱长编(精)》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目前关于先生生平事迹过于缺乏的实际状况。
宋祁(998-1061),字子京,小字选郎。北宋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官至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有《新唐书》列传、《景文集》等著作存世。《宋祁年谱长编》采用编年的方式以理清宋祁生平事迹为目标,展现其读书、从政、交游、文学创作等活动。本书按年编撰,列出宋祁一生事迹,并略作考证,其相关材料附后,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前言、正文、附录。(一)前言部概述宋祁的生平、交游,评议宋祁其人、其诗、其文及文学思想。(二)正文“谱前”部分考察宋祁的字号、谥、籍贯及世系。“谱文”部分设时事、事迹、二栏,全面细致地考订宋祁行实、交游、文学创作等活动并 限度地汇集资料。“时事”栏。记当年政局变化及 外大事。“事迹”栏考证宋祁生平、仕宦、著述及交游等,诗文、史料依据附后。 (三)附录选录宋祁传记相关资料。
沈兼士(1887 1947),爱国学者,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在明清档案整理、考古调查、民谣风俗资料调查与搜集等方面,多有开创性贡献。历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主任、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等职。作者十多年来潜心搜集沈氏兄弟资料,先后赴北京、重庆、南京、上海等地图书馆、档案馆搜集资料,走访其亲友及后代形成了可靠的口述史料,从沈兼士学友日记、回忆录中,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该年谱由谱文正文、引用文献与编者按语三部分组成。依托所搜集的各种资料,从生平情况、治学经历、学术活动、社会活动、世人评价等五个主要方面展示了沈兼士勤于治学、诲人不倦的一生。该年谱不仅为研究沈兼士提供了史料基础,也从侧面反映了谱主所处时代波澜壮阔的画面,对读者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及学术思想状况均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本书以纪年方式编排,由王个簃行状事略、自民国时期直至晚年所有艺事活动的引证文献、诗书画印等创作作品的着録、附录四部分组成,重新梳理了艺术家之间的相互连带关系、书画团体组织的成因、没落,切实反应艺术家个人心理变化、思想动态及艺术发展脉络,全面厘清其早、中、晚各期的艺术创作轨迹、风格演变、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等,特别是与文艺界之交游情况。尤为重要者,本谱对谱主之家世状况、政治活动、文化交流、艺术创作诸方面,作了迄今*详实完整的记录,从而奠定谱主在近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同时,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和海派艺术之研究,或将提供可靠的佐证文献资料。
张君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国家社会党(后改名 民主社会党 )的领袖。本书系国内部详细记述张君劢生平和思想发展史的编年体著作。全书采用资料性、学术性和传记性相统一的编撰原则,以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大量使用档案资料和日记资料,并充分汲取近年来的新研究成果,还原和再现张君劢丰富多彩、命运多舛的一生。许多史料是近年来从中国台湾、香港,以及美国新发现的,笔者经过研究考证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澄清了过去一些出版物中关于张君劢生平研究的失实记载。
本丛刊的主要内容是皖江文献整理。皖江文献整理第二批为桐城派作家年谱点校。本书是明代散文家、桐城派之先导者归有光年谱资料专辑。归有光,字熙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 震川先生 。方苞师承归氏,在文坛并称 归方 ,姚鼐把归氏当作通向唐宋八大家的桥梁,倡导门下弟子尊归学归。本书整理归有光年谱四种:孙岱撰《归震川先生年谱》,董宁铨撰《丰草庵订定震川先生年谱》,张传元、余梅年撰《归震川年谱》,张近凡撰《明归震川先生年谱》。分别精选底本,广搜参校本,充分运用多种校勘方法,校记简明。本书还辑录谱主其他的生平传记资料。
本书内容收录黄炎培在1937年1月1日 12月31日的主要活动事迹。1937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开始的年份,黄炎培作为抗日后援会的中坚力量,在这一年积极奔走、支援抗战,同时将自己教育救国的理念升华为抗日救亡,体现了一位民主爱国人士的拳拳爱国之心。本书比较全面而充分地记录了他在1937年的各种活动,还有一些招募物资和职业教育问题上的思想策略和工作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