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大学(University of Nanking),简称金大,诞生于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的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卫斯理会,Methodist Church)在南京创办的教会大学,同美国康奈尔大学为姊妹大学。当时社会评价为 中国*好的教会大学 ,享有 江东之雄 、 钟山之英 之美誉。金大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分布于海内外,在各个领域内发挥所长,使金大饮誉国内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为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建立与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引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创、优秀人才的输送都做出了突出贡献。本书以图片故事的形式,汇集了金陵大学早期的珍贵图片,以及部分毕业生们的人生故事。
跨越三个世纪的宋美龄,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光芒四射、瑕瑜互见。非仅凭恃其出众的才华和超卓的智能,更重要的是 妻以夫贵 的幸运。蒋宋的结合是二十世纪中外历*突出的一场政治婚姻,权力与财势的结盟,使蒋宋成了中华民国的化身,亦为西方人眼中的 风云伉俪 。她有与生俱来的聪明、美丽与手腕,加上孔宋家族的强力奥援与美国背景。使她在权力、财力与魅力的交织中,成为中国近代百年*有争议与影响力的女人。 她是一个 不世出 的政治人物,具有多重性格和不同行事标准;她知道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为重,却不忘袒护孔宋家族营私误国与外戚干政:她以爱心关照战争军人遗族与孤儿,自己亦乐享锦衣玉食和荣华富贵。 宋美龄的一生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她不仅在历史的舞台上演戏,而且是 *女主角 。但是,过早逝去的绚烂年代和漫长的人生之旅
蒋介石作为曾经影响中国 20 世纪前半叶的政治家,由于两岸互动以及政治动因,长期以来戴着一层朦胧的面纱,以反面典型的形象出现在大陆的读者及几代人面前,以至大多数人对蒋介石的*深刻的印象就是他那不毛之地的光头及那句随时随地都会说的 娘希皮 。他倾尽心力地使一盘散沙的军阀割据状态的中国归于统一、他带领他的军队与日军在正面战场上的持久较量及由此造成惨重伤亡并*终胜利等功绩,被他血腥屠杀共产党人的罪行厚厚地蒙住了。他去台湾后与儿子蒋经国一道缔造的台湾的繁荣也过多地被他的白色恐怖统治所屏蔽。而在维护国家的统一方面,只要他活着, 光复大陆 的计划就会存在下去,用他的话讲: 不可动摇之国家决心。 同时对那些要求 台独 的人说: 谁说独立,就让谁掉脑袋。 在这一点上,他与北京的观点空前一致。他于 1975 年因心脏病
《汪曾祺自述》共分为4个部分,分别为 自报家门 开卷在四方 随遇而安 认识和没有认识到的 。 文稿的编排顺应了作者的成长轨迹,他从年少在家乡高邮的童年趣事谈到自己少年时去云南读大学的经历,再由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谈到个人创作。本文稿延续了汪老白描的写作手法。行文沉静自如、流畅如水。他将精练的语言纯熟地运用在文稿中,又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中吸取精华,兼收并蓄,情感真实自然,温暖敦厚。无论是性情还是文风,都展现出了大家风范。 《汪曾祺画传》以时间为轴线,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汪曾祺的生平。作者为了尽可能地贴近人物,在写《汪曾祺画传》时专程拜访了汪曾祺的故乡高邮。让读者通过书中的图片和文字对汪曾祺所经历的时代、所经历的事件有更加感性的认识,可以通过一张张带着记忆的老照片将读者引入一个个
1915年秋季,一切准备工作就绪,金女大正式开学,成为中国长江流域*所女子大学。从此在20世纪上半叶,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德,智、美全面发展的女界精英。成就了中国近代教育的一段辉煌。金女大虽然在1950年代的院系调整中消失了,但此前从金女大走出的一届届毕业生,却以自己的风采和奉献继续向社会展示着母校的风范。《金陵女儿图片故事》一书的图片系编著者从遍布海内外的校友中征集而来,绝大部分为首次披露,而编著者以其 金陵女儿 的特殊身份,更赋予了画册以特殊的意蕴。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的领导人。 刘少奇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都建立了卓著的功勋。他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刘少奇光辉战斗的一生,同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紧密相连。他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他的名字永垂史册。 2008年,曾出版了《刘少奇画传》。今天,我们在前书基础上,增删修改了文字部分,重新调整了图片,以适应图书阅读习惯,因此对版面设计也做了相应调整,以《开国领袖画传系列 刘少奇》为书名出版此书,同时还出版《开国领袖画传系列 周恩来》和《开国领袖画传系列 朱德》。本书图文并茂,编者精心
这是一部袁隆平画传。以画立传是袁老生前不曾有过的新形式。图书以画册的形式,精选袁隆平珍贵图片200余幅,包括照片、画像、手稿、信件等,以袁隆平一生扮演的各种角色为编写逻辑,分为学生、家庭一员、科学家、教师、社会活动家等专题,将每一个身份中袁隆平的经典影像,配以简洁准确的文字,用感性直观的方式讲述袁隆平从生于忧患、艰难求学、逐渐走上杂交水稻研究之路、终成为 杂交水稻之父 的历程,再现了袁隆平为祖国和世界人民的粮食安全不懈奋斗的辉煌人生。 本书把袁隆平的经历、成就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袁隆平的形象放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民族发展大背景上加以刻画,还原一个既有深度又温暖、亲切、立体的活生生的科学家形象,让读者直观了解袁隆平 禾下乘凉梦 和 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的萌芽、生长和收获的过程,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富有传奇色彩的父子二人,使命追求贯穿中国近代史。从辛亥革命到建设新中国,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到改革开放;从追随孙中山到寻找中国共产党,与*、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直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集体休戚与共。 辛亥年,孝父守家而弃学从商的青年庄希泉,受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之影响,怀“知之则必能行之”的信仰心,受革命军政府之托,奔走南洋各埠,为民族复兴募饷,“自觉”加入同盟会。 那时社会,盛行“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之风气,“民不涉政”之心理已为习惯。政党组织无严明纪律,成员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民族自觉”就如同沙漠之水,显得非常珍贵。南洋募饷告段,队员却无意返国,有人问他:回国之事,有何打算? “希泉此番来洋,眼界大开,知我万千侨胞爱国之热忱,回国后当投身革
《老子画传》描绘了老子一生的历程,无论是总角小儿,或是弱冠青年,还是花甲老人 形象都栩栩如生。为了呈现老子悟 道 过程中亦真亦幻、难以言说的文化风韵,郭德福在传统国画的基础上巧妙融入了当代艺术的绘画语汇,让绘图更具艺术感染力。 尤为可贵的是,该书文、图作者合一。在撰写文稿时,郭德福吸收了《史记》特有的历史与逻辑结合、艺术与真实融合的笔法,全文生动易懂又不失韵味。文中用很大的篇幅描写老子的生活与交游,看似平淡,却微言大义,将老子 道法自然 的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
尽管在这个信息时代,英国王室的私生活已成为在媒体上广为传播的令人振奋的花絮新闻,其一点一滴都被我们详细地审视着,但是,对于王室的中心——女王,我们依然所知甚少。她依然保持着一种神秘色彩和谜一般的高深莫测。通过对许多与女王有过接触的各阶层人士(包括白金汉宫的工作人员、政客、贵族、平民等)的采访和对相关历史资料的广泛搜集,威廉·肖克罗斯为我们揭示了女王50年来的生活状态、她的激情与爱憎、她为英联邦和大不列颠做出的奉献以及她为维护君主立宪政体和王室地位的种种努力…… 书中收集了许多关于女王和王室的珍贵照片,颇为引人注目的是,在这本书里,您可以看到女王在君临英联邦的50年中,面对连续不断的国内外巨变,她是如何不断地调整、改变自己及王室,以与那些社会变化相协调。通过记叙、梳理女王作为
书本两位主人公是20世纪革命知识分子,他们俩为推动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许多贡献。今年是他们两人的百年诞辰纪念,其子特作该书以做纪念。书本发表的照片基本上按照两位传主的年份顺序编排。为便于读者了解他们一生的活动是在剧烈变化的历史大背景下进行的,在书中加入了与传主有关的人物和事件内容,插入了有关烈士、战友的事迹,“五二0”运动和在解放战争中起义的将士的照片和文字说明,希望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当时的背景和传主在特定历史时刻的思想与行动。
费里尼是谁? 他是电影艺术殿堂中不得不提及的人物,是意大利,也是*的电影大师。 他的马戏团情结、对梦幻与虚构世界的追求、对丰满女人的迷恋;擅长隐喻、象征、夸张的电影手法,成就了他一系列风格独特、意境深刻的电影杰作。如《大路》、《卡比利亚之夜》《甜蜜生活》《八部半》《罗马风情画》等。其中《八部半》更是成为电影艺术和电影史推崇和研究的典范。 我除了拍电影之外别无选择,因为我只懂得拍电影,我感觉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让我不知不觉地踏入了这个行业……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成为导演,但是当我次喊出“各就各位!开拍!停!”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仿佛生来就是要做这一行的。导演就是我,我就是导演。 ——费里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