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雅克·卢梭(1712—1778)的天才家喻户晓。他是没上过学的终身自学者、难以相处的朋友、令人失望的情人、可恨可气的雇员。他不善处理丰沛的情感,在社交生活中屡战屡败。这个 的“孤独漫步者”好像无论闯入哪里,都总是被一堵看不见的墙隔 。恰恰在社会与自我、圣人与魔鬼、 与压抑的撕扯之间,卢梭摸索到了让 深层的真实自我喷涌而出的缝隙——写作。写作确实是一种天才的奇观,一种简单、坦率和勇气的奇观。随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所阐发的深刻洞见震撼思想界,卢梭改写了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进程,让现代心理学和人类学呼之欲出。然而,盛名之下的卢梭依然深居简出、钻研花草,坚持和贵族平等相处,用廉价劳动换取报酬。*本书是 的卢梭研究 力作。作者高超的讲故事能力让读者身临其境般体验启蒙时代的思想交锋,探索《忏悔录》中
吴阶平、陈竺、沙祖康、吴建民、沈晓明、罗蒙作序推荐 胡庆澧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顾问、瑞金医院终身教授。1978年至1998年他先后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任为世界卫生组织地区顾问、驻国家代表、助理总干事及副总干事等,工作时间长、工作阅历之丰、担任职位之高,是中国在世界卫生组织至整个联合国系统中前所未有的。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医务工作者,胡庆澧鲜明地体现中国现代医务工作者所具有的精湛技术、无私奉献精神与高尚格,同时在国际舞台上,还凭借渊博的临床知识、丰富的工作丝验对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卫生情况和各种疾病的预防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展现了新中国医务工作者的光辉形象。同国以后,胡庆澧鞠躬尽瘁,发挥余热,对推动我国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和发展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伟大的德国诗人、戏剧家、美学家。席勒的早期创作充满炽烈激情和抗争精神,是“狂飙突进”运动的杰出代表。随后席勒和歌德互相砥砺,将德国古典文学推向很好。席勒的作品歌
本书是蒋廷黻退休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自传的中文译本。 追随蒋廷黻的回忆,读者可领略湖南城乡清末到民国的人文变迁;感受作为非官派留学生在美半工半读的艰难,如体力劳作换取食宿的艰辛,上门推销图书却一无所获,在餐馆打工收到女友母亲小费的窘迫,等等;还能清晰看到蒋廷黻在哥伦比亚大学所接触到的学者及其观点,如何影响到蒋廷黻一生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理念。 跟随蒋廷黻的国内外游历,读者还可以遍观30年代的苏联、英、法、纳粹德国等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状态,也可以了解民国时期独具魅力的北平、贫困却伟大的西安,以及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风貌,乃至战前东北的经济繁荣和内部矛盾等。 随着蒋廷黻的工作,读者可以了解南开和清华历史系的创建和完善,以及中华民国军政府最高行政机关行政院公务系统的繁琐和僵化。 人物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