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于漪传》讲述了于漪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的一生经历。全书以时间线叙述了于漪从经历战乱、流离却仍心系家国的少年长成社会主义基础教育教师典范的故事。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人之完成”,使学生从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为一个社会合格公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叩问语文之“门”的道路上,于漪始终坚持教文育人的教学理念,如若一位君子,不仅以其充盈的生命力向学生传道解惑,也用她至真至诚之心关爱他人,心系 的发展。从一线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以教育自信创建自信的教育,于漪将她的教育理念融入毕生事业中,躬耕基础教育事业七十余载,对于学生,真正做到有教无类的悉心浇灌。 于漪是上海教育 是中国教育的一张名片,《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于漪传》通过对于漪人生与事业的叙述,在字里行间
? 冯契(1915--1995),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创造了哲学体系的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曾为上海哲学界公认的学术领袖。2018年被评为建国后上海68位 社科大师 之一。 本书以充实的史料和生动的笔触,完整地再现了冯契学生时代参加 一二 九 运动、去延安寻求真理、两次入党、三次受处分和迫害的曲折经历;在逆境中仍坚持理想和信念、*终洗尽铅华、顽强崛起的精彩人生。详细勾画了他为创建融合"中西马"的哲学体系而锲而不舍的学术生涯:从1935年以高考榜眼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到师从金岳霖、冯友兰、汤用彤三位著名哲学大师九年;1957年后卧薪尝胆,默默创作20年;及至 文革 受难,几百万字手稿被洗劫;晚年又焕发青春,于64岁 79岁的15年中,给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7门新课,培养5名博士、35名硕士,复活了专著5部、主编2部、《论文集》2部
有关李叔同—弘一大师年谱资料,以往大多以林子青的《弘一法师年谱》为依榜。林子青对弘一大师研究贡献巨大,但其所编年谱相对较为简约,又由于彼时学术界对李叔同—弘一大师生平中某些历史事件缺乏深入研究,对民国时期报刊文献挖掘不够,许多条目仍不甚准确,诸多书信年代考证也有失误,而被遗漏的历史资料 是众多。从编撰形式上看,林子青所编之年谱未采用常规的年谱编撰手段,即未按月、日逐条分述谱主事迹,而是采取按年依史之先后来概述的写作方式。这也给研究者和读者在阅读和认识上产生不少困惑。
有关李叔同—弘一大师年谱资料,以往大多以林子青的《弘一法师年谱》为依榜。林子青对弘一大师研究贡献巨大,但其所编年谱相对较为简约,又由于彼时学术界对李叔同—弘一大师生平中某些历史事件缺乏深入研究,对民国时期报刊文献挖掘不够,许多条目仍不甚准确,诸多书信年代考证也有失误,而被遗漏的历史资料 是众多。从编撰形式上看,林子青所编之年谱未采用常规的年谱编撰手段,即未按月、日逐条分述谱主事迹,而是采取按年依史之先后来概述的写作方式。这也给研究者和读者在阅读和认识上产生不少困惑。
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 李斯特因倡导贸易保护、政府干预、关税同盟、铁路建设而为世人铭记,但由今观之,他真正的建树在于以其《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等著作,率先构建了一个与亚当 斯密学派分庭抗礼、适应落后国自强需要的赶超发展学说。 李斯特采用以史为证、以史为鉴的历史方法,深刻阐明了以自主发展为导向的经济民族主义理论、以幼稚产业保护为核心的工业化理论、以非经济因素为重点的生产力理论、以政府干预为杠杆的经济跨越理论,独到地提出了一套以 民族主义赶超发展 为范式的政治经济学说。 李斯特的学说不仅对历史上后进国家规避英国强大竞争、加速自身工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实践针对性,而且对当今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如何追赶先进、争取自主发展,也有很强的政策指导意义。这样一位赶超发展先驱的远见卓识与国际影
佟柱臣纪念文集编委会编著的《无限悠悠远古情(佟柱臣先生纪念文集)(精)》为有名考古学家佟柱臣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文集。全书分三部分,部分为佟柱臣先生传略、著作目录、诗选和活动年表;第二部分为学界同仁怀念
傅明伟,现代知名文史学家苏渊雷先生学生,曾出版《走近国学大师——苏渊雷评传》《不忘初心 让作品说话——王宏喜评传》等。本书介绍 山水画家苏春生的艺术创作成就和艺术教育理念。苏春生曾任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主任、教授。自幼受其父 文史学家苏渊雷影响,立志绘画艺术。196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中国画大师潘天寿、陆俨少、方增先等。擅长山水画,取法传统,别出新意,笔墨精湛,画风典雅,尤擅为黄山传神。长期从事艺术教育事业,著有《黄山写生要法》《中国水墨山水画教程》等,桃李满天下。
陈桥驿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和“郦学”。浙江大学曾在2011年11月举办了“陈桥驿先生九十华诞庆贺会暨历史地理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会议除了收到学术性论文之外,还收到了多篇充满深情的记述与陈先生交往的回忆性、资料性的文字。学术性论文已经整理完毕,并由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正式出版。本书则拟将回忆性、资料性的文章等收录成册,以反映陈先生的学术贡献和治学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