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百业凋敝,唯独教育不曾腐败,还算成功,其根源就在于:那个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大师云集的时代。王开林编著的《大师(精)》讲述了北大校长蔡元培、清华校长梅贻琦,以及蒋梦麟、马寅初、傅斯年 、罗家伦等六位民国教育大家的精神所在。蔡元培主张“兼容并包”,提倡“学术自由”,以其雅量、远志成就了北大之“大”。蒋梦麟、马寅初、罗家伦、傅斯年,这四位大学校长虽然不能与蔡元培、梅贻琦并驾齐驱,但他们对北大、清华、中央大学、台湾大学的贡献均有目共睹,我们称赞蔡校长、梅校长为中国教育的功臣,称赞蒋校长、马校长、罗校长、傅校长为中国教育的功狗,肯定不会有错。
《韬奋精神六讲》一书作者为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聂震宁将韬奋精神归纳为“为大众”、“爱祖国”、“敢斗争”、“善经营”、“懂管理”、“真敬业”六部分,在书中用六个章节展开叙述,用丰富的事例,勾勒出邹韬奋不懈奋斗的一生。许多读者可能熟知韬奋先生“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理念,然而并不了解他付出过多少努力才能达到这个境界,更没有认识到他所做的这一切乃是因为选择了“永远立于大众立场”的道路和方向;可能对可歌可泣的“七君子事件”有所知晓,然而并不了解韬奋先生为了抗日救国究竟做出过多少牺牲,更没有体会到他的爱国情怀已经融入其生命,他“推母爱以爱我民族和人群”的名言乃是出自于他生命的呼喊;可能赞颂过韬奋先生敢于斗争的气概,却并不了解他为此遭受过多少凶险和打击,尤其较少理解到,他的抗争乃是
本书是传播正能量、讲好 中国故事 的青少年励志图书。《院士的故事1》(已出版)编辑了沈志云、刘宝珺、于俊崇、张锡祥等四位院士的故事;《院士的故事2》编辑了赵仁恺、宋文骢、徐僖、殷国茂等四位院士的故事。本书主要讲述院士在学习、成长、工作中的精彩故事,院士所从事专业知识的科普知识,院士工作、学习、生活的照片,院士的座右铭、兴趣爱好、对青少年的寄语和希望等。本套丛书是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读物,它以讲故事为基本形式,以 励志 为宗旨,宣传两院院士成长、成才、成就的感人事迹,弘扬两院院士爱国奉献、拼搏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激励广大青少年从小学科学、爱科学、长大后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志向。
李村编*的《政学先生》聚焦现代史上 政学 交集之处,贯穿中国传统的 文人政治 视野,颇具 敏锐之问题意识。这部随笔集中的二十五篇文章有些 谈 政先生 ,有些谈 学先生 ,*多是谈 政学 先生 ,在丰富、细致的史料支撑的基础之上,强调 了知识人在社会流变中的独立性,书中也不乏对试图 参与政治的知识人两难困境的分析、讽喻、批评和一 定的同情理解。其中谈胡适的文章依然不少,但主要 聚焦于他离开大陆后的经历,也是作者对胡适问题的 总结。
本书记述了思想家、教育家傅斯年风雷激荡的一生,完美塑造了一代国士的风骨。国学大师傅斯年的传记,在国内还没有受到大家认可的版本,本次著名作家郭保林先生呕心沥血数年,完成了这部精品力作,填补了傅斯年传记的空白,让更多读者了解到这位铮铮铁骨的一代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