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照反映海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状况信息的宗旨,将稿件分为两编,正式设立栏目后所刊发的文章多收入“正编”,而一些属信息资料的文章(既有国内亦有海外学者所撰写),则编入“附编”。正编的排序以文章登出的时间为序,在每一篇文章的末尾都标明了刊登日期;附编各篇的排序,大致是按欧美到亚洲、综述到书评、资料。
傅斯年不是一位流俗的政治家,他具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民族责任心,他从事社会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的权力和地位,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他从事学术活动从不考虑个人的成果和名誉,而是为了振兴中华学术。由于他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术机构的管理和学术研究的组织工作中去,使得他没有过多的时间从事于个人的研究和著述,再加上英年早逝,结果没有什么宏篇巨著传世,也没有等身的作品嘉惠后人。于是有人为此而感到惋惜,有人讥讽他徒有盛名。其实,只要看一看他领导学术研究的艰难经历与宏大气魄,读一读他那数量不算太多的论著,我们便会发现,他组织学术研究的能力是罕有匹敌的,他的学术成就也多具开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