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初叶成群涌现的学术大师中,有些是单打独斗,以本身的研究成果对学术界产生巨大影响而为后人所怀念;有的除个人辉煌的学术造诣,还留下了制度性的遗业(institutional legacy),在学术界有着长远弥久的影响力。前者当以陈寅恪为代表,后者非傅斯年莫属。 陈先后留洋十六载,通晓二十余种文字;傅乃五四运动北京学生游行总指挥,海外留学七年,与陈寅恪在德国柏林大学共同度过了四年时光。二人学成归国,陈氏进入清华国学研究院,成为闻名天下的 四大导师 之一;傅斯年出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开南国一代学术新风。北伐成功后,被誉为 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 的傅斯年出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而 教授的教授 陈寅恪出任史语所历史组主任。傅陈二人这一历史性的聚合,开创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学术流派。令人扼腕的是,随着时局
本书是一部关于九叶诗人袁可嘉的传记作品。袁可嘉,生于1921年,浙江慈溪人,毕业于西南联大,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理论家、翻译家。本书是传记的一个独特样本,将传主置于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撷取了其生命中最华彩的篇章。从孕育诗人翻译家的西南联大切入,精微细密地展示一代知识人的命运,既有不辱使命的坚忍精进,又有师友相携的古道热肠,进而回溯战火中赤子少年的奋力前行及其家世渊源,于厚重深沉的历史图景中缓缓展现袁可嘉艰苦治学而不改初心的一生,为新时代读者奉上一本解读一代知识分子心灵的青春读本。
自1987年9月始的十年里,叶礼庭定期拜访伯林,同他一起回忆人生,重新经历他在俄国度过的童年、牛津的求学岁月、美国的外交生涯、对苏联的访问,以及不曾远离思想前线的学术生活。这不是一部用文献堆砌而成的人物评述,而是用伯林自己的回忆写成的思想传记。在本书中,你会看到伯林如何经历暴风骤雨的20世纪,度过诚实且负责任的一生,并且从这个世纪的灾难和成就中提炼出他回响至今的原创思想。
王水照教授曾于中国社科院跟随钱锺书先生治学与工作多年,二人虽无师生之名,而有师生之实,始终保持密切的来往。王水照对钱锺书的学术、生活有深入的了解,他在宋代文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果,亦曾受钱锺书启发。王水照认为钱锺书手稿中尚有大量相关研究未及整理发表,实为学界之憾。而关于钱氏曾被诬告的经历、学术究竟有无体系、钱锺书与陈寅恪观点碰撞等众说纷纭的问题,亦以亲身见闻,结合自己对学术的理解,给出了答案。本书共分四辑,涉及钱锺书的生平曲折、为人处世、学术成就尤其是宋诗方面的成就、对钱锺书手稿集的解读与探讨等多个领域,既有作为学界同仁对钱锺书学术上的精辟解读与探讨,亦有作为朋友、学生角度的温情缅怀,多有一手材料和d家见解,洵为研究、了解钱锺书不可不读的著作。
本书是一部关于九叶诗人袁可嘉的传记作品。袁可嘉,生于1921年,浙江慈溪人,毕业于西南联大,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理论家、翻译家。本书是传记的一个独特样本,将传主置于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撷取了其生命中最华彩的篇章。从孕育诗人翻译家的西南联大切入,精微细密地展示一代知识人的命运,既有不辱使命的坚忍精进,又有师友相携的古道热肠,进而回溯战火中赤子少年的奋力前行及其家世渊源,于厚重深沉的历史图景中缓缓展现袁可嘉艰苦治学而不改初心的一生,为新时代读者奉上一本解读一代知识分子心灵的青春读本。
在 的社会,普通人如何才能改变命运,实现人生的逆袭?身为父母的您,是否也在发愁尽管孩子天赋不错,却因不愿努力学习而成绩平平?该如何赋能我们的青少年,帮助他们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从“父母要我学习”到“我为自己学习”?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读书改变命运——普通人如何逆袭人生》中找到答案。 出生于福建农村的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毓煌,讲述了他和众多 人士是如何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感人经历,旨在帮助每一个青少年找到人生目标,激励他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 成功者获得成功的历程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自己今后的人生而读书,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只要相信自己,人生就有无限可能!
本书为童庆炳先生(1936 2015)的口述自传,讲述了他如何从一个贫寒的农家子弟,成为中国文艺学理论的泰斗。在童先生看来,这纯属 偶然 ,不仅因为贫穷随时可能剥夺他学习的权利,更因为在运动的二十世纪,能够安心读书的时光少之少数。而他之所以没有被时代荒废,除了因为他具有在受挫后用勤奋来报复自己的超强能力,更在于他的朴实,使得他的人性没有被政治裹挟,有机会避开国内的漩涡,借着 偷来 的书来继续自我的养成。 除了追述童年、革命年代和新时期的经历,回顾思想和学问上的成长,坦露一生的困惑、疑沮、快乐与不快乐,童先生还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妻子和老师(如黄药眠、启功等),生动地讲述了自己与朋友(如季羡林、王蒙、汪曾祺等)以及学生(如莫言等)的交往。
《辜鸿铭全传:改变崇洋媚外的中国》在中国近代史上,辜鸿铭是以喜剧脸谱活跃于舞台上的悲剧角色,他的传奇人生以及亲历的事件是一段很值得表述的历史,也是一段不易表述的历史。辜鸿铭是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教授,一位幽默大师、怪诞情种,他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该书用生动的语言刻画了奇人怪杰辜鸿铭的一生,将他幽默、睿智、怪诞的言行举止一一展现给了读者,并让人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在非凡的年代特立独行中,成为中国和南洋、西洋、东洋外交史上绕不过至今仍发生影响的怪杰的精神所在。
作为文物大家王世襄先生得意且认可的*入室弟子,作者从游王世襄先生三十余年,亲炙其深厚学养和大家风范,所记皆为*手材料,文字流畅易读,京腔韵味浓郁,人物刻画灵动,幽默笔触中浸出深厚情意。书中所载三十年来文博收藏界的风云流散,王世襄夫妇不折不从、雍容达观的处世境界,以及日常生活点滴中所流露之美学趣味和独到见解,都让人印象深刻,回味不已。
位走进台北李敖客厅的大陆作家 本全面解读李敖魅力的的“狂人“传记 近百幅图片全面展示“博学猛兽”的非凡人生 李敖向称“台湾狂人”、“奇才”、“斗士”、“文化顽童”,从小博闻强记,十三岁即以名成绩考入北京四中,到台湾后他曾和钱穆、殷海光、雷震、柏杨等人有交往,与多位女性有过情感纠葛,和当时的影星胡茵梦更是闪电结婚、闪电离婚;他说,锻炼一个男子汉好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军队,另一个是监狱,这两个地方他都有刻骨体验;他个性超群,特立独行,竟把做家务当做健身锻炼,家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作者傅宁军作为“大陆作家采访李敖人”,十八年前,就走进了台北金兰大厦李敖的家,见识了他的“十万藏书”和私人卡片箱,得到了他本人提供的手资料。全书从李敖1935年在东北出生,在北京度过童年和
先生自言:余之一生, 老而无成。常念自幼在家, 经父母之培养;出门在外, 得师友之扶翼;迄今已八十八年。余之为余, 则胥父母、师友之赐。孟子曰: 知人论世 , 余之为人不足知, 然此八十八年来, 正值吾国家民族多难多乱之世。家庭变, 学校变, 社会一切无不相与变。学术思想, 人物风气, 无不变。 读者庶亦由此一角度, 有以窥此八十八年来国家、社会、家庭、风气、人物、思想、学术一切之变, 而岂余之一身一家琐屑之所萃而已乎! 善论世者, 其终将有获于斯书。
本书主要以陈寅恪和赫尔德两人为重点关注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外思想与学术发展,特别注重中国近代人文学术的世界背景。在很大程度上,本书的内容重点讨论了寅恪先生早期学术生涯及其学术成就中的一些议题,特别是寅恪与欧美近代思想学术传统的关联,同时也以寅恪和赫尔德的思想联系为基点,讨论了德国近代思想家赫尔德对中国近代人文学之影响。如以史料而言,本书旨在探讨西文文献中所见陈寅恪与中文文献中所见赫尔德;以主题而言,则试图重建二十世纪上半叶波澜壮阔的世界学术史上一些中外学者相互有所关联的链条。
\"【内容简介】:法国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瓦除了以理论巨著《第二性》享誉 之外,还著有四卷回忆录。这些回忆录卷轶浩繁,足以让她问鼎法国伟大回忆录作家的宝座。 《岁月的力量》是回忆录的第二部,于1960年在法国出版,记录了波伏瓦在1929年至1945年的经历,讲述了她毕业后在鲁昂、马赛等地教书的执教生涯、找到人生目标开始尝试写作的 步、结交群星璀璨的欧洲文艺界知识界人士,也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动荡危急的时局和法国在二战中的满目疮痍。 这段时期对波伏瓦来说至关重要,她不仅实现了童年时的梦想,独立自主地踏入社会,写出 部小说《女宾》,奠定一生为止奋斗的目标——写作,并且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迅速成熟起来,从一个生活的旁观者变成了“介入作家”。 \"
顾颉刚先生是享誉中外的一代史学大家,他是古史辨派创始人,开创了一代史学新风;他是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他也是 中国史现代化的*人 。 本书系顾颉刚之女顾潮所写的顾颉刚传记。作者通过系统整理顾颉刚遗存珍贵史料,如著述、读书笔记、日记及与胡适、傅斯年、俞平伯等人的书信,以客观平实的笔法叙述了父亲顾颉刚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同时也折射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坎坷经历。
本书包括十二篇知青回忆录和前言与跋理论反思。回忆录是城市孩子到农村插队的经历,进而上升到 农德载国 的铭心受教。作者中有随集体下乡插队的,有单个回乡的;有讲 龙口夺食 的,有讲磨面做饭砍柴蹭饭的;有讲山乡趣事的,有讲知青下乡知农负重的;有讲当地文史的,有讲知青做山村女教师情牵山里娃的 可谓是知青与彼时农民生活的全方位对接,零距离互动。各篇回忆录文末附有先期网络版的读者留言,不乏点睛之笔。前言和跋是专论,从历史高度阐发农德载国的厚重意蕴及其对知青的影响。
本书为《新时代奋斗者系列连环画(第二辑)》之一种,讲述了时代楷模吴蓉瑾的故事。 吴蓉瑾是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教师。她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红色传人,依托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十余年来累计培养了近千名小学生党史讲解员,在学生心中播撒理想信念的种子。她扎根基础教育、潜心教书育人,不断创新德育方法手段,真情守护学生身心健康,有力促进了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她推动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与郊区小学合作共建,为偏远地区培训教师,以实际行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做出了突出成绩。 2020年4月,吴蓉瑾入围 全球教师奖 名单。2021年9月,全国妇联授予吴蓉瑾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中宣部授予其 时代楷模 称号。2022年,吴蓉瑾被评为 美巾帼奋斗者 、全国道德模范。
黑格尔的著作之难懂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我将特别致力于把它解释得清晰明白。我希望,那些还不能阅读黑格尔原著的学生能够发现,本书对黑格尔的基本思想已作了尽可能浅显简明的阐述。而且,我相信,那些认真尝试把本书与黑格尔的原著合读的学生,将会发现许多难点已被廓清。——W. T. 斯退士黑格尔的体系极为庞大。能对黑格尔的整个体系作出述评的著作,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均属少见。斯退士的《黑格尔哲学》,按照黑格尔《哲学全书》,力求以一单行本的形式展现黑格尔体系的全貌,而不偏于体系的某一部分,这是此书的特点。——贺麟本书是研究黑格尔哲学的经典著作,在出版后的近一百年间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本书共分四编, 编基本原则(黑格尔哲学与西方哲学史的关系,黑格尔哲学的核心问题)和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三大部分(
黑格尔是人类思想发展 重要的哲学家,他的传记难写,因为黑格尔在不同场合下,在不同程度上刻意隐藏了其生活、活动和个人思想的某些方面。本书撕掉了黑格尔的单一化标签,揭示出黑格尔思想的丰富性,以活生生的历史重新发现黑格尔。本书 的特色是将历史人物放到时代背景下分析其思想,并提出了一些颠覆性的观点。不但以尽可能逼真的方式,向读者呈现哲学家的生平及其思想发展过程,而且还以哲学论述的深刻性,展现黑格尔及其同时代人的思想性质和意义。该书是 黑格尔研究中的一本具有 性和学术性的著作,对档案、书信、证言等历史文献的分析和阐释堪称学术写作的典范。
1974年8月26日,米歇尔·福柯完成了《规训与惩罚》,就在同 ,他开始撰写《性史》 卷。过了不到十年,《性史》的第二卷和第三卷出版。之后不久,福柯辞世,时在1984年6月25日,享年57岁。 这十年,是福柯职业生涯中极为迷人的十年:从《性史》计划的启动,到他离世,这一项目被迫过早地结束。 福柯1984年对《性史》的构想与他1974年的计划截然不同。他原本是要按主题组织一个六卷本系列,但他承诺的内容几乎没有写出来,也未获出版。相反,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他把自己的工作转向了 不同的方向一一主体性的历史或者说主体的谱系学成为福柯的主要关切。 本书提供了一段详细的思想史,对福柯 十年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描述,既细致解读了福柯正式出版的作品,也全面考察了福柯所抛弃的主题项目,还尽力参照了福柯身后留下的大量不完整稿本。
本书为《新时代奋斗者系列连环画(第二辑)》之一种,讲述了全国道德模范、知名指挥家曹鹏的故事。 曹鹏早年是新四军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留学苏联,学习交响乐指挥艺术。期间曾指挥全苏广播交响乐团演出中国作品全场。回国后他就任上海交响乐团指挥。 曹鹏在退休后,致力于关爱自闭症孩子,成立 上海曹鹏音乐中心 ,建立 曹鹏教育基金 ,并通过 天使知音沙龙 等项目,让音乐改变不幸家庭孩子的人生轨迹,使他们再获新生。为褒扬曹鹏作为一个指挥艺术家,在教育和慈善事业上的努力和成绩,使他的高尚道德情操发挥感动和激励人心的力量,2021年,他被评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