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只剩半年的生命了。 这是2020年12月,发现癌细胞转移时,医生的宣告。 然而,在那一天来临之前,有些话必须要说。 关于艺术创作和社会活动背后的哲学,关于坂本家的历史和家人的羁绊,以及关于自己离开后的世界 本书是继回顾幼年至五十七岁人生的《音乐即自由》后,记录坂本龙一暮年足迹并将遗赠给未来的决定性自传。 收录由好友铃木正文亲自撰写的后记,记录作者后的时光。
《无尽之河:平克 弗洛伊德传》生动再现了这支无数乐迷顶礼膜拜的乐队横跨半个世纪的音乐历程。 书中描述了乐队五名重要成员席德 巴瑞特、罗杰 沃特斯、大卫 吉尔莫、尼克 梅森、理查德 莱特的隔阂、冲突、分别、重聚,并将这背后种种充满张力而又不为人知的细节串连起来 性格迥异的乐手之间冲突激烈,饱受痛苦纷扰,而灵感和创造力却始终能从中迸发,成就他们音乐中的深刻与复杂。 马克 布莱克历经数年努力,采访了平克 弗洛伊德的成员及其家人、朋友、爱人、大学同学、音乐伙伴,诚实地将他们与平克 弗洛伊德的种种交往轶事记录下来,穿针引线般还原了乐队的传奇故事。
本书主要介绍了德国著名数学家 、 物理学家 、 天文学家 、 大地测量家高斯的传奇人生 。 本书以当时的时代为背景详细描述了高斯的成长经历 。 着重叙述了高斯在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 。 本书内容励志 , 适合所有人阅读 。
范用先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影响力最为深远的出版家。他的一生,是为书籍的一生。本书即以 书 为线索,呈现其一生的出版风貌: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腥风血雨中的读书、做出版,到新时代波澜中的编书、出书、设计书,再到晚年的写书、推广书,凡七十余年,历经坎坷,唯文化坚守不变。书中披露了《读书》《新华文摘》等重要刊物的创办历程,《西行漫记》《傅雷家书》《干校六记》《随想录》等经典图书的诞生始末,也叙写了范用与李公朴、陈白尘、田家英、启功、王世襄、罗孚、丁聪等师友的交往故事。 书多、酒多、朋友多 ,其行事为人每每见出人情之美、人文之光。今年是范用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谨以此书纪念他。
芯片是现代科技的基石,而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核心 利器 。荷兰高科技企业ASML(阿斯麦)设计了巨大且极度复杂的光刻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成为光刻技术壁垒象征,其合作伙伴云集当今世界顶尖的半导体制造商,包括英伟达、三星、台积电、英特尔等。这家诞生于荷兰宁静小镇的欧洲小厂,不断挑战技术极限,用四十年时间缔造其科技帝国。 本书是ASML的权威企业传记。荷兰记者马克 海金克从内部追随ASML多年,基于300余次对ASML及其供应商的高管访谈与大量档案,以调查记者的敏锐视角和老道文笔,将大量重要人物和关键事件串联起来,首度披露ASML四十年创立发展的崛起之路,全景式透视以芯片制造为核心的全球市场争夺战。
《魏尔伦传:一个身体的历史》由法国学者阿兰 比于齐纳撰写,讲述了法国诗人保罗 魏尔伦的一生,包括他的性格、思想、情感以及创作生涯。 魏尔伦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马拉美、兰波齐名,生前被奉为 诗人之王 ,象征派、颓废派都将他视为大师和同道。他的诗歌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体验著称,其创作与帕尔纳斯等诗歌流派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流派对法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魏尔伦生活放荡不羁,极端的性格导致了他悲剧性的一生:他做过阶下囚,当过教书匠,晚年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形同乞丐。他的暴力倾向源于内心的绝望,而这绝望的土壤产生了他生命中最敏感、宝贵的歌唱。在撰写《魏尔伦传》时,作者采用了批判性的视角,不断引用魏尔伦晚年的自传,但保持怀疑的态度。他在书中详细记录了魏尔伦的生活细节
从河南小郭庄的淘气少年到普林斯顿大学 身教授,再到 力于培养科技人才的教育工作者,施 公在自我成长之路上从未停下脚步。 2008年,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施 公放弃普林斯顿大学 身教职,全职回母校清华大学发展生命学科,在海内外引起 大关注。2018年,他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全力 办西湖大学。 他在56年的人生历程中,总是做出让大多数人难以理解的抉择。是什么促使他 次次突破自我?如何发挥理想的力量? 实现人生理想的路径又是什么?相信读者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这是 本关于成长、求学、教育、家庭、友谊、理想之书,既写给自己,也写给教育科研工作者,更是写给青年学子,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共同前行。
本书记述了李政道先生的家世,15岁的李政道抗战期间艰难求学经历,赴美留学拜得名师费米,直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不凡历程。本书叙述了求学期间与杨振宁的三合三分,和其中许多不为人所知的故事,作者以物理学家的视角,为读者深度解析了二人的生活、工作、科研成就,还原事情真实的来龙去脉。获得诺贝尔奖的前后经过,以及开创物理学新领域所做的不懈努力。
汉字道法自然,书法呈现汉字之美。书中的李斯、蔡邕、钟繇、卫夫人、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13位书法家,以人生的磨砺和挥毫,铸就了中国书法的天花板。他们创立、承续或改变了书法的走势。书法在师徒、族人和挚友之间的传承与激发令人深思。书法的背后,是国朝风云和人生际遇碰撞后的苦涩与馨香。大师们被反复锻打的人生,波澜起伏地迸发出书法长河中的千古绝唱! 本书是一本适合书法教育的品质读物,注重审美和品质的传导、感悟。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方志敏夫人缪敏同志对方志敏烈士的生平往事和革命历史进行了整理和研究,于1945年至1961年间,陆续发表了一些回忆文章,散见于《解放日报(延安版)》、《文汇报》、《光明日报》、《作品》、《长江文艺》等报刊,以及《回忆方志敏同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方志敏战斗的一生》(工人出版社1958年版)等作品中。本书即是相关文章汇编而成,通过生动叙述方志敏烈士短暂而伟大的一生,详细记录了老一辈革命家创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历程,鲜活再现了红10军将士们为了新中国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本书由方志敏烈士的重外孙女徐思阳收集整理。其恪守尊重历史的原则,对收入本书的文章,基本保持了作品的原貌。书后附缪敏同志年表。
彰显了沈荣骏院士的高度人生观、价值观 展现了胸怀“国之大者”、立志科学报国的科学家群像 唱响了我国科技战线独立自主、砥砺奋进的时代主旋律 【专家推荐语】 孙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家zui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高度评价: 我和沈荣骏院士是老同事、老战友,他是我国航天测控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半个多世纪中,我们几乎是一起共同经历了中国航天事业从起步到辉煌的历程。 沈荣骏院士的访谈,从一个不同的角度为我们的事业留下了非常有价值的记录,对于渴望了解航天事业发展的广大读者和从事航天测控技术工作的官兵来说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王永志(中国工程院院士、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