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费正清、费慰梅夫妇来到北京后大约两个月,便结识了林徽因与梁思成。两对年轻的夫妇彼此吸引,一见如故,亦成为终身好友。费正清夫妇的中文名字,即由梁思成所取。同为艰难乱世的亲历者,兼具亲密挚友的特殊身份,费慰梅也许是有资格讲述林徽因与梁思成传奇故事的人。 林徽因与梁思成皆出身名门,从小受到良好教育,青年时期留学美国,受到西方放战争,使他们的生活陷入了颠沛流离之中。才子佳人在苦难与贫穷中患难与共,共同的理想、兴趣爱好使两人仍不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林徽因在其短暂而绚丽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妙诗文,梁思成则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建筑事业。这本传记,以细致客观的笔触,展现了林徽因与梁思成这对伉俪多彩的感情生活、对人生与理想的执着以及他们的成就与创造。
林徽音(又名林徽因,1904 1955),一生横跨建筑与文学两界, 挑起两担云彩 ,有 一代才女 之称,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声誉。建筑史学家曹汛先生积数年之力,搜集整理关于林徽音的一手材料,并做了大量考证。年谱以事系年,是国内部系统梳理、翔实考证林徽音生平的著作,全面梳理了林徽音对中国建筑学所做的贡献,谱写了她坎坷而辉煌的一生。林徽音作为中国代留学回国的建筑学家,与其丈夫梁思成先生一起,在极其艰苦的生活和有限的科研条件下,为建立中国建筑体系、挖掘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卓绝努力。将林徽音的建筑成就梳理清楚,也就打开了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扇门。
本书精选了作者与其中30位建筑师的对话。这30位都是当今 有影响力的建筑师,其中有建筑理论大家,有 的建筑事务所的 , 不乏普利兹克奖的获得者。这些对话充分展示了这些建筑师的思想发展脉络, 有利于读者理解他们及他们的建筑、抓住他们思想的精髓。
2006年7月1日,跨越昆仑山、唐古拉山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了。作为早开始青藏铁路盐湖和多年冻土区筑路问题研究的专业单位,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经历了铁道部高原铁路科学技术研究所-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北研究所-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北分院-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西北院)的机构沿革,一直到今天,60多年来,从来没有间断过对青藏铁路盐湖和多年冻土区筑路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用自己坚韧不拔的奉献精神和丰硕的科研成果,为青藏铁路的顺利建成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各种原因,西北院的这一段重要历史一直没有被完整地记录下来,只是在院志和媒体的有关报道中有过局部、间断的反映,而个别报道还出现过失真和误导。笔者从1966年年底投身于青藏铁路盐湖、冻土科研,至今也有50余年,走过了西北院青藏盐湖、冻士研究的大部
西安大华纱厂从建成到停产改制的仅80年中,经历和见证了众多历史时刻,纱厂及其蕴含的工业象征也逐渐成为西安人一个重要的城市记忆。对于大华纱厂的改造就是旨在以延续工业记忆为前提,使这一重要的近代工业遗产能够成为让市民分享城市街区和活力空间,并进一步丰富大明宫遗址保护区的城市功能和文化体验。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主编的《重生(西安大华纱厂改造)》记录了西安大华纱厂改造的建筑方案,以及项目参与人员的访谈。
本书精选了作者与其中30位建筑师的对话。这30位都是当今 有影响力的建筑师,其中有建筑理论大家,有 的建筑事务所的 , 不乏普利兹克奖的获得者。这些对话充分展示了这些建筑师的思想发展脉络, 有利于读者理解他们及他们的建筑、抓住他们思想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