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译丛的翻译和出版,正是我们继续国内学术界努力的新尝试,本丛书旨在选择现、当代西方政治学的经典和名著予以翻译出版,为进一步译介西方政治学并促进我国的学术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本丛书内容丰富,包括政治哲学、国际动态学,制度与文化、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等。
1991年底,其时被世人公认为世界两大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顷刻间土崩瓦解,令全世界震惊,更令全世界迷惑!至今,围绕苏联解体原因及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的争论仍在继续,人们极力想解开这个迷,探讨其真实的原因和教训,以警示世人。 本书作者盖达尔先生,是的经济学者,1992曾经担任过俄罗斯政府代总理。作为前苏联核心机关的工作人员,作者亲历了苏联解体的全过程,并有机会掌握大量翔实的内部资料。作者认为,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其僵化的经济制度使然。在本书中,作者从介绍世界历史上各帝国衰落的过程开始,从呈现上世纪80年代前苏联经济状况入手,抽丝剥茧似地分析了由食品短缺、物价飙升、货币危机、金融失信、石油价格下跌、政策失当而引起的其经济恶化,如何一步步地演变为危机、演变为灾难、演变为破产,演变为政治失控,
本书研究对象是1898年德国强租开埠到1922年中国从日本手中收回的二十四年间青岛早期的历史。作者尝试摆脱传统城市史的研究范围与方法,一方面运用行政管理学、法律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城市地理学以及人口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多视角、全方位地阐释在青岛百年城市发展史中具有奠基作用的青岛早期城市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将城市研究的视野拓宽,把青岛早期城市现代化进程置于青岛城市腹地这一更广阔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时空中进行考察,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出青岛城市现代化的特点。
《犹太政治传统--卷二》本卷处理犹太人的资格问题。核心是两个提问:谁是犹太人?谁不是犹太人?个问题涉及团体内部的平等和不平等:是否有不同程度的成员资格?不同种类的成员资格?第二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与“他人”的关系,包括恐惧、敌意,还有尊重等决定多种可能性的相互冲突的情感和态度。这些都和政治大有关系。正如后来罗马公民权的授予问题一样,成员资格的问题历来是政治的核心问题所在。还是让我们跟随着这本书,回到犹太人《》的开端吧。
人们必须重新思考欧洲模式。这一模式已经运转了50年之久,今天却不再有效。不仅如此,随着欧盟的东扩,一个新的时代,即边界推移和边界消失的合作时代,也开始了。这难道值得奇怪吗?欧洲化将把我们引向何方?迄今为止,它究竟做了些什么?对一个新的、更加广阔的欧洲的兴奋之情(或许还有怀疑),并不能掩盖这样一个事实:欧洲直到今天仍然未被理解,未被接受。这种在历史上的、独特的跨国家、跨社会共同体的构成形式,了一切现存的范畴和构想。欧洲的范例清楚地表明,我们的政治概念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工具,离历史现实已多么遥远,已经变得多么迟钝——它们仍然被禁锢在民族主义的思维大厦和方法论之中。 究竟是什么把一个幅员更加辽阔的欧洲维系在一起的?显然,是一种新的构想,世界主义欧洲的构想!这本书所要阐明的正是欧盟的崭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战争,是正义的战争,这种正义性,大大提高了胜利的可能性。但是,可能性不等于必然性,最终是胜利,无疑还要依靠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里就有一个统一战线问题,即如何保护和发展自己、孤立和瓦解敌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总结的那样,“要胜利就要搞好统一战线,就要使我们的人多一些,就要孤立敌人。”而在革命年代和非法环境下,想要达此目的,就必须先有坚强的地下党组织,才能做好统一战线工作。
此书为龚延明教授25年来中国古代(侧重于宋代)职官科举制度研究方面的论集,收集了作者有关职官科举研究的主要成果,代表了他在职官科举研究方面的成就。共收论文43篇,按内容分为四编:编官职研究,20篇;第二编科举制研究,7篇;第三编职官科举与文献制度考论,10篇;第四编有关职官科举著作书评,6篇。 中国古代职官科举研究,是作者近二十五年中国古代职官科举研究论文集。中国古代职官科举研究闯入我的生命,居然成为我的生命礼现的重要内容,这確是这年轻時未曾做过的梦。年轻时的梦,想做一个诗人。许是缺乏诗人必僃的天分与才华,我终究未能成为“时代的號角”。 關于职官制度研究的论文,本书编官制研究中,共二十篇。除了两篇有等发表外,其余十八篇均已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杭州大学学报》、《
为了展示与总结南京大学的学术成果,反映南京大学学科建设的整体优势和传统优势,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促进新生学术力量的成长,我社推出南京大学学术文库(博士文丛),每年出版一批,内容涵盖了哲学、经济、文学、法学、历史、美学、编辑学、气象学、国际政治学等学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南京大学学术研究水平,体现了南京大学的学科特点。现第六批出版在即。遵学校指示,即日起开始申报第七批南京大学学术文库系列丛书(包括《南京大学学术文库》、《南京大学博士文丛》二种)。为保证《丛书》的学术质量和持续出版,《丛书》专设编委会主持申报、评议、入选工作,坚学术质量、公平公开、规范运作的原则,力求入选项目能达到南京大学水平,居于学科前沿地位。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是一次复杂的国际事件,也是冷战时期最为重要的事件之
本书是作者二十余年研究中国、日本、韩国古代关系史的结晶,涉及政治史、文化史及文献学、文物考古等领域。全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本书具工具书性质,因此命名为“研究手册”。本书的部分为“美国国会:实践和理论评述”。在这一部分,我们力争在消化理解了美国国会学者的主要成果的基础上,对美国国会政治的基本问题加以评述。在这个意义上,这一部分可以说是对美国国会研究的研究性评述,而不仅仅是关于美国国会的一般性知识介绍。第二部分介绍10届美国国会议员。这一部分集中体现了本身工具书性与实用性特征。我们按照州英文名称字母和各州众议员选取的顺序,逐个介绍100位参议员、435位众议员以及5位无投票权代表的具体情况,为我们了解国会议员的组织构成、行为特点等提供准确的资料和信息。本书的附录中,我们报告了一些对了解国会和议员有用的资源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