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特别是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有效应对,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受到国内外舆论界和学术界的格外关注,一批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本书收录了许纪霖、秦晖、资中筠、章百家、乔纳森?安德森的中外学者及其他关心这一问题的人士的文章,对当下引发热议的“中国模式”及“中国模式论”予以了客观、理性的审视,并侧重以质疑者的姿态对“中国模式”所蕴藏的诸多问题作了深刻反思,见解不凡,令人深思。
本书以清代死刑监候制度为研究对象,不仅从思想和制度两个层面梳理了死刑监候的历史渊源,更从立法、司法两个角度对该项制度的形成、运作、沿革做了全方位的考察,这在学界尚属首次。本书以死刑监候案件的整个司法过程为主线,利用大量史料,创造性地提出了死刑监候案件审理分为“定案拟罪”和“秋朝审”两个司法阶段的观点。进而,作者还发现了清代秋审和朝审的一个重要司法功能,即在程度上成文法典,通过司法的手段纠正立法的偏失,追求天理、国法、人情的高度统一,从而实现公平与正义的结果。不仅如此,对于清代秋审和朝审的概念、沿革、程序、结果,对于秋审文类的梳理、分析,对于皇帝在司法过程中的作用、死缓制度与死刑监候之差别等问题,不囿于前人之成说,思路开阔,探赜索隐,多有创新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