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丛书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为指导,依据教育心理学理论,是以优秀影视为媒介,围绕学生习惯与品德养成,结合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和普遍性问题开展的集观影、交流和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实践课,旨在弘扬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整个课程意在引导学生在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与文化的对话中厘清困惑,内化责任意识,增强 四个自信 ,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中小学德育影视系列课程在影片选择上有着明显的层级性与阶梯性。这种层级性有其内在的教育心理学依据。主要理据有两个:一个是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一个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第一册 适应环境 崇尚美好 对应小学低段,第二册 控制情绪 学会交往 对应小学中段,第三
本书是专门为一线教师而写的儿童发展心理学著作,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分别讲述了0-18岁儿童和青少年在发展的基础、认知、情感、社会性和整体性方面的特点及教育方法,并通过丰富的现实课例,帮助教师将心理学知识与儿童发展阶段相结合来开展教学。例如,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如何进行个体及班级的整体教学,如何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的深度。这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普遍会遇到的问题,本书都有涉及,为教学提供了科学的心理依据与翔实的案例。
本书将展示给大家,教师们如何运用他们学科上的经验去帮助学生在该学科的学习中联系上自身的背景知识,在这样的进程中发展学习策略并成为思想成熟、具有高层次思维能力并最终足以胜任工作的人。正如以下章节将要阐述的,真正的阅读能力是由几个相对独立而又密不可分的历程贯穿起来所形成的整体的最终成果。
《大教育书系 学生问题个案诊疗69例》为教育专家王晓春为中小学教师及万千家长打造的一个教育实战读本,作者选取了中小学学生中常见的69个典型案例,以讨论和评析的方式进行分析,并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建议。这些学生个案,有的是习惯问题,有的是心理问题,也有些是本身智力问题,作者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建议,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切实的指导。 本书凝聚了王晓春40年的教育实战精华,是教师和家长处理学生问题的读本。极具实战性,性。
“反向教学系统”是王华祥“将错就错”的素描教学思想的进一步拓展、延伸和系统化。他试图建立和创造一个“体系”,一个脱胎于学院教学又决计与学院主义教学体系“叫板”的体系。建立一个体系,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事,但王华祥有这样的魄力,也有这样的胆略和雄心。 王华祥在创作上不断提出新课题的同时,仍然把相当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上。创造的成果不能使他放弃教学,是因为他的教学同样具有创造性。王华祥的教学思想最可贵的一点是尊重学生的天性,顺其自然地诱发学生的艺术潜能。他首先确认一个前提: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画出好画,从而使学生首先建立起一种自信。而不是像通常那样,首先设定学生不会画,而由教师教他如何去画。
每位教师在教学与教师发展过程中都可能会遇到学习上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学生的特殊需要,并提供相应的帮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实施全纳教育,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是实用而且可行的指导用书十分缺乏,本书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本书专为教师编写,集中该领域中诸多专家的成功经验与成果,提供了课程调整、课堂活动、教师与学生交流、协调学校内外资源等多方面的具体案例,并从实践的角度提供了针对学生进行的分层教学,以及如何协调学校、家庭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系等具体指导。作为一本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用书,本书也是学校、家长、教师培训者、教育政策制订者等全纳教育相关人员的读物。
《共融·共生——基于融合教育的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是上海市闸北田家炳小学的教学研究论文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基于融合教育的课堂教学”,下编为“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生活实践”,共计88篇文章,既有理论研究,又有教学设计与案例,充分展示了融合教育的经验成果。
《素材型班会课》作者是有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老师,积累了丰富的班会工作经验,《素材型班会课》是他的工作总结。《素材型班会课》分实践篇和理论篇。实践篇所选取的素材经历了作者的阅读、观看、筛选,来自于生活、新闻事件、阅读素材以及影视材料,作者以此作为班会的素材,帖近学生生活,真实、丰富、励志。作者将自己的思考与学生的现实结合,加以分析和点评,对于学生的心灵成长、素质教育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理论篇是作者对于素材型班会的总结与思考。
本书是著名特级教师任勇老师近30年数学教学中的行之有效的经验,这些经验多有原创的思想和独到的思考。每一个数学教学主张,都是数学教学的成功之道。“每课一趣”,妙趣横生;“每堂一赞”,赞出奇迹;“善用媒体”,高效教学;“情境教学”,贴近实际;“让生上课”,别开生面;“与美共舞”,舞出精彩;“有意差错”,大智若愚;“借题发挥”,融会贯通;“限时限解”,限出创意……本书既源于教学实践,又注重理论提升;既贴近教学大法,又凸显数学特色。数学教师读之,必有启迪;数学教研人员读之,定能获益。
数学剪纸,顾名思义,就是将剪纸与数学相结合,在剪纸活动中研究各类数学现象,认识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于芳老师经过潜心观察研究,抽取剪纸中的数学元素编排成校本课程。本书正是详细讲述东莞市东城第五小学是如何开发、实践这一特色校本课程的。其中,既有对常规数学课程的巩固,如轴对称、平移、棱柱、镶嵌等,又于课本之外适度拓展,如棱锥、多面体、数学小魔术等,将知识性、操作性、趣味性融于一体,不仅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好玩”,还学生探究数学学科中美的元素。在气氛活跃的数学课堂中,提升空间观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顺利达成。书中从校本项目的开发、实施、反思三个方面依次展开。实施环节按“平面剪纸”“立体剪纸”“魔幻剪纸”三个板块,以案例形式介绍剪纸教学的具体做法,内容
这是一本供中学语文老师使用的教师用书。它通过实录和过程叙述,以情景和细节再现了课堂;探讨了课堂行为的依据,凸显了听评课的学术含量;构建了课例评析的模式,提供了课例评析的示范。全书共分六编,内容包括:主题式评课实录,比较式评课实录,总结式评课实录,沙龙式评课实录,点评式评课实录,观察式评课实录。
《成功课堂管理: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控力(第三版)》很珍贵,说它珍贵是因为本书几乎谈到了课堂管理的每个细节,如课桌摆放、学生密度、活动区的设置、班级过道宽度对课堂的影响,以此一步步地呈现课堂管理的诸多办法。很多时候,可以通过这些方法预防学生纪律或其他问题的发生。本书还针对学生问题的不同类型,引导教师进行分级处理,并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多样方案,甚至从法律层面谈及教师的权利、责任和纪律处理方式。无论是学生上课溜号、旷课、作弊之类的小问题,还是同学冲突、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等严重问题,都有可选择的应对方案。对那些正为班级纪律头疼的老师来说,本书无疑是一剂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