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由哈佛大学各学科领域12位著名教授组成委员会,旨在对"现代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目标问题"进行研究。该委员会历经两年的集体性潜心研究之后,形成了以"现代社会中的通识教育"为题的终结报告,1945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俗称"红皮书"。该报告一经发表,就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强烈震动和反响,尤其是书中关于通识教育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地位和作用的论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关系等的精辟论述都得到了高等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因此它也成为美国1947年高等教育法中有关条目的重要理论基础。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出版七十多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专业化、职业化、市场化的特征日趋显著,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相关问题的不断恶化,"红皮书"始终以其卓越的见解和严密的论证吸引着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始终如一的关注。它不
《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是著名教育家孙维刚的力作,自1980年起,孙维刚开始进行从初一年级至高三年级的大循环实验,六年一循环,教数学并担任班主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书中介绍了作者在教学和教育上的思考做法,以及从中总结出的经验。书中指出作者在教学和学习上的具体做法主要有六个方面:站在系统的高度传输和接受知识;更着重对哲理的发现和汲取;让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题不在多但求精彩,学会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从初一年级开始提倡和指导学生开展问题研究,练习写论文;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等。
.
《请相信人》是苏霍姆林斯基为其核心教育思想 人 是最高价值 奠基的经典著作,全书阐述了一个朴素的原理: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人与人的相互信任是教育活动正常展开的基础。全书收录了12篇案例短文,凝结了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职业生涯早期看见儿童、关心儿童、研究儿童、培育儿童的科研成果与教育智慧,探讨了诸如敏于关注儿童心灵、如何处理好个体与集体教育的关系、如何让少先队员承担社会义务、如何转化 困难生 等教育主题。阅读本书,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者的人文意识,激励他们在面对多元教育情境时,端正教书育人视角,采取适切手段方法,进而改进育人效果。
《透视可见的学习》展示了约翰 哈蒂突破性研究中令人惊叹的 内部图景 。作者约翰 哈蒂和克劳斯 齐雷尔一起开始了一项新任务,即在这项享誉国际的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将研究的力量与学校的真实 现场 经验相结合。 本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 可见的学习 的故事,为忙碌的教师提供了一个指南,以说明 可见的学习 研究为何如此重要及其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本书包括: 约翰 哈蒂与克劳斯 齐雷尔之间的一次深入对话。 聚焦 可见的学习 的核心信息,并推断这些信息对日常教学工作的现实意义的结构清晰的章节。 对 可见的学习 常见问题的答疑,为学校运用学习的语言和迈向成功提供了宝贵的指引。 对当前包含超过1400项元分析的数据库的概述。 这本简短精悍的指引概述了我们需要如何做才能将哈蒂的研究转化为更加卓越的学校表现
.
本书作者杜威为美国著名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创始人。本书选译的是杜威早期的六部教育著作,包括《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教育中的道德原理》、《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和《明日之学校》。其中,《我的教育信条》是杜威早期教育理论的纲领性著作,预示着他后来大部分教育著作的内容;《学校与社会》是杜威早期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影响最大;《明日之学校》为杜威与其女儿合著,是对当时正在实验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新型学校进行的革新所作的详细记述,实际为 今日之学校 ,因其代表新学校未来发展的共同趋势,所以取名 明日之学校 。
苏霍姆林斯基被人们称为 教育思想泰斗 。他的书被称为 活的教育学 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系中, 人 的问题始终居于核心地位,是他的全部思想和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于他的全部工作的方方面面。《苏霍姆林斯基育人系列名著》共10卷,聚焦他的 育人 思想和实践,包括《做人的故事》《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关于人的思考》《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要相信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
本书是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系列名著 中的一种,为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它阐述人在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另外两部代表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阐述人在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公民的诞生》(阐述人在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共同构成 育人三部曲 ,综合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本书采取一位教育者同他一个已经离开中学的成年大学生对话的形式,阐发了他关于共产主义思想性、关于活动的社会内涵、关于志向与精神方面的想法,探讨了自我修养、爱情、友谊、审美观、理想等问题。全书聚焦于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劳动这一思想,强调如何对待劳动乃是人的本质优劣成败的标志,对我国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极具启发价值。
克鲁普斯卡雅是苏联著名革命家和*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列宁的夫人和战友。她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9年设立了克鲁普斯卡雅奖金和荣誉证书,以奖励发展中国家在普及教育方面作出特殊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本书从俄文版六卷本《克鲁普斯卡雅教育文选》选译而成,主要包括自传性作品和教育论文、报告、演说词等,内容涉及教育史、比较教育和国民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校外教育、成人教育)、综合技术教育、劳动教育和职业指导等各个方面。书前刊有著名教育史专家吴式颖教授的论文《克鲁普斯卡雅及其教育思想简论》。该文全面论述了克鲁普斯卡雅的生平、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为人们学习和研究这位教育家提供了重要线索。本书为研究苏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教训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我们建立中国特色
本卷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卷,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先秦教育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成果。 本卷着重探讨先秦教育实践——以“礼乐”教育为主的六艺教育的源流;并在深入研究儒、墨、道、法四家教育思想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阐明主要以儒、道两家教育思想的对立与互补为基本线索的先秦教育思想体系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