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共38种44册)荟萃了上至古希腊时期,下至20世纪所出现的国外著名教育家有影响的教育经典著作,旨在把人类共同的教育精神遗产继承下来并传给后代,为我国教育工作者及从事教育专业研究和学习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研究资料。 参加本丛书编、译的人员均为我国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如王承绪、瞿葆奎、赵祥麟、任钟印、吴式颖等。 本丛书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多年来深受读者欢迎,成为教育科研人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师范院校师生的书。 本书选译的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教育家福泽谕吉的一些教育代表作,它批判了日本封建主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热情地宣传了资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苏霍姆林斯基被人们称为 教育思想泰斗 。他的书被称为 活的教育学 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系中, 人 的问题始终居于核心地位,是他的全部思想和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于他的全部工作的方方面面。《苏霍姆林斯基育人系列名著》共10卷,聚焦他的 育人 思想和实践,包括《做人的故事》《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关于人的思考》《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要相信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
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不仅需要研究我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总结我国教育的经验,而且需要研究外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外国教育的经验。为了给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研究外国教育思想的理论著作,并给师范院校提供教学参考书,我社决定出版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选收古代、近代、现代,对世界、对中国有较大影响的外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代表性教育论著,包括整本专著、文章汇编或者著作节选。毋庸置疑,本丛书所收选的书既闪耀着人类教育智慧的光辉,又由于作者所处时代、阶级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糟粕;有的虽非糟粕,但由于地区条件的不同,也可能并不适合于我国。因此,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分析,批判地吸收其中有益的东西,而不要照
《教学论探讨》一书是布鲁纳对促进学生智能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之一,成书于《教育过程》出版之后。全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成长的模式、教育是社会的创造力、教育理论的笔记、人类学课程、本国语教学、学习的意志、论适应与防卫、对课程制定与评价的回顾等八个方面。其中成长的模式部分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成长或智力发展的一些基本标准,教育是社会的创造力部分指出人类处理和再现信息的智力发展过程,本国语教学部分指出语言与人的智能发展的密切关系,人类学的课程指出课程的设计对智力训练的重要性。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教育过程》《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教学论探讨》《外国教育名著丛书教育的适合性》是美国著名学者J.S.布鲁纳的代表作。这三本书的内容曾以《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布鲁纳教育论著选》(2018年1月)出版。近期文化教育室接到我
本书是英国杰出的教育家、哲学家和科学家沛西 能的一本代表作。在本书中,作者对教育的目的、生活和个性、游戏、教育上的自由、天性和教养、模仿、本能、自我的生长、智力的发展、学校和个人等十六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本书收录了世界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杜威的主要教育论著以及与教育有密切关系的其他论著,共计五卷。 *卷选编了杜威1897~1915年撰写的《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等六篇教育名著。 第二卷选编了杜威1916年撰写的著名的教育专著《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哲学导论》。 第三卷和第四卷选编了杜威1919年4月至1921年8月在华的主要教育讲演。第三卷为著名的《杜威五大讲演》,即在北京的系统讲演;第四卷包括著名的《杜威三大讲演》,即在南京的系统讲演,以及在其他各地的讲演。 第五卷选编了杜威1920~1952年撰写的《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等15篇著名的教育论著。
梁启超的《作文入门》的构思很值得后人继承和发展,在这本书中包含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另一部分“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二文题目相关,且一谈散体一谈韵文,珠联璧合,既互补又呼应。 梁启超谈写作文教作文,却皆不依傍这些传统的诗词文话,自具机杼,所以有组织有条理,充满了新意,毫无陈腐气,至今仍不过时,不但不过时,还恰好符合时代之需。“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和“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集中阐述了梁启超的语文教育思想,虽然主要是针对中学而说的,但对小学作文教学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本书不但是作文教学法,也是中学以上国文研究法。这本书外梁先生还有一篇《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是讲做韵文的方法,登在去年《改造》杂志上,必须参考的。
夏丏尊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家、出版家、语文教育改革家。其一生致力于教育,矢志不渝,屡受挫折仍痴心不改,难怪著名散文家、教育家朱自清曾经说过,“夏先生才真是一位诲人不倦的教育家”。 夏丏尊先生对教育的忠诚完全可以比得上信徒对宗教的朝圣,在他心中,教育是理想,更是责任,推进中国的语文教育是他毕生的事业。作为教育家,他桃李满天下,出于他门下的著名人士有丰子恺、柔石、冯雪峰、汪静之等等知名作家。而作为教育改革家、教育理论家,他更是著述丰厚,观点独特,主张“爱”的教育,曾与另一位著名教育大师叶圣陶合著过多部理论著作,如《文章作法》、《文心》、《阅读与写作》、《文章讲话》等等,他们共同创立的语文教育思想在新中国建立后得到了充分发展,至今,他的教育理论经久不衰。 本书集夏丏尊关于教育目的、教育内
本书这次修订的指导思想依然是“求实”、“求新”、“求活”,而且是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强调“更实”、“更新”、“更活”。所以,我们在这次重新修订的过程中做了进一步的努力。根据课时量的情况适当压缩、精简了原书的内容,删减的主要是一些理论化和学科化的知识,突出了内容的实用性。把一些基本的学科理论问题精简在二、三章内解决,同时增加“课堂教学”、“班级管理”、“道德教育”等一些实践问题的分量。本次修订除了压缩和增添了部分章节外,对原先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都做了重写和改写(只有“教育目的”、“教师与学生”两章基本保持了原貌),力求在具体的内容上更加突出实用性,更加反映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中的新问题、新经验、新成果。
购买新版: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完整版)-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手册》被认为是20世纪教育领域影响*的4本著作之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估按24个目标单元进行分类,构成了72种分类结果。《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完成,表明知识分类学习论思想已被课程、教学和评估专家接受,是科学心理学与教学相结合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本书收录了世界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杜威的主要教育论著以及与教育有密切关系的其他论著,共计五卷。 *卷选编了杜威1897~1915年撰写的《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等六篇教育名著。 第二卷选编了杜威1916年撰写的著名的教育专著《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哲学导论》。 第三卷和第四卷选编了杜威1919年4月至1921年8月在华的主要教育讲演。第三卷为著名的《杜威五大讲演》,即在北京的系统讲演;第四卷包括著名的《杜威三大讲演》,即在南京的系统讲演,以及在其他各地的讲演。 第五卷选编了杜威1920~1952年撰写的《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等15篇著名的教育论著。
《现代教学论》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现代教学论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研究成果。这是我国教学论研究工作者的跨世纪著作。这部著作集中反映了教学论研究工作者学术群体对我国教学论学科现代化发展进行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由于本著作的撰写与问世是处在世纪之交,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和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因此,对我国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有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内容充实,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书中的一百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是本教育经典书。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课程领导力对教育行政干部、学校校长和教师来说,其含义大体一致,但并不完全相同。对于教育行政干部与学校校长而言,课程领导力意味着他们在改变自身的基础上,引领教师改革课程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主要地,也是更多地指教师改变与提升自身推动课程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能力。《培育学友文化锻造专业团队:市北中学课程领导力研究案例》共分三章:课程领导力自选项目;课程领导力大家谈;教育创新N例。
《教学原理》系日本著名课程专家佐藤正夫教授数十年来潜心研究课程与教学理论的一部力著。佐藤正夫教授曾于1952年和1971年分别出版了《现代课程化》和《近代课程的形成》两本专著。《教学原理》则总结了这两本著作的成就,于1987年即作业76岁高龄时出版,因此本书是作者毕业学术成就的总结。本书的写作思路是追求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作者首根据教学论的逻辑体系设定了六个专题,即“教学论的概念与教学的意义及课题”、“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中的教育”“教学组织”。然后用历史的视野,分别从古典教学论、近代教学论到现代教学论对这些专题加以审社,后对教学领域的基本问题提出了富有现实性和时代感的系统观点。本书在理论上高屋建瓴,在实践上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