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一章溯源直觉的历史,重点梳理了古代直至十九世纪的直觉认识。第二章综述20世纪的直觉研究,对几位知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的直觉观点做了介绍。该章阐述的直觉与女性的话题也十分有趣。第三章继续对直觉进行分析与论证,考察了直觉和表象、即时性直觉、直觉和意志、直觉的领域、直觉与熟悉的关系。第四章论证了直觉模式。相对前三章而言, 从该章开始, 所述内容更加具体,易于理解。第五章讨论了如何强化直觉模式。本章阐释的接受、接受性、理解等词语在诺丁斯的后续著作中都是核心术语。第六章主要阐述在课程与教学中,学习主题应当以能够强化直觉的方式进行编排。第七章是诺丁斯认为的重点章节。依据教育博爱的定义,诺丁斯指出,直觉和爱在学习环境中以三种特定的方式互动。第八章主要讨论了直觉研究的进展,包括研究成果、重
近几年来,随着脑研究的逐步深入,原来被我们奉为真理的许多观点,现在已经被新的脑研究成果推翻了。相应的,人们对学习机制有了更新、更深入的理解,新的学习科学逐步浮现出来。在脑研究与学习科学研究方面,以OECD、美国、日本等为主要代表,形成了国际脑科学与学习科学研究的热潮,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其中以OECD的研究成果最具影响。 OECD的脑科学与学习科学研究项目依托OECD自身雄厚的财力,整合了国际上优秀的研究人员,并不断发布研究成果。其研究成果最重要的体现是 Understanding the Brain 系列丛书的出版。这一系列的第一本《理解脑 走向新的学习科学》( Understanding the Brain: Towards a New Learning Science) 是在OECD一系列研讨会基础上编写完而成的,主要澄清了以往的学习科学中存在的谬误,并呈现了重要的脑研究成果及其教育意义
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不仅需要研究我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总结我国教育的经验,而且需要研究外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外国教育的经验。为了给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研究外国教育思想的理论著作,并给师范院校提供教学参考书,我社决定出版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选收古代、近代、现代,对世界、对中国有较大影响的外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代表性教育论著,包括整本专著、文章汇编或者著作节选。毋庸置疑,本丛书所收选的书既闪耀着人类教育智慧的光辉,又由于作者所处时代、阶级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糟粕;有的虽非糟粕,但由于地区条件的不同,也可能并不适合于我国。因此,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分析,批判地吸收其中有益的东西,而不要照
有名教育学学者、陶行知研究专家周洪宇教授在全面细致研究陶行知著作的基础上,结合《教师教育标准》,以教师素养推荐的六大领域为纲,精选陶行知对这六个方面的论述,对教师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修为极有帮助,是一部带有工具书性质的教师可常备的书籍。
购买新版: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完整版)-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手册》被认为是20世纪教育领域影响*的4本著作之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估按24个目标单元进行分类,构成了72种分类结果。《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完成,表明知识分类学习论思想已被课程、教学和评估专家接受,是科学心理学与教学相结合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现代教学论》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现代教学论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研究成果。这是我国教学论研究工作者的跨世纪著作。这部著作集中反映了教学论研究工作者学术群体对我国教学论学科现代化发展进行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由于本著作的撰写与问世是处在世纪之交,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和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因此,对我国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原理》系日本著名课程专家佐藤正夫教授数十年来潜心研究课程与教学理论的一部力著。佐藤正夫教授曾于1952年和1971年分别出版了《现代课程化》和《近代课程的形成》两本专著。《教学原理》则总结了这两本著作的成就,于1987年即作业76岁高龄时出版,因此本书是作者毕业学术成就的总结。本书的写作思路是追求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作者首根据教学论的逻辑体系设定了六个专题,即“教学论的概念与教学的意义及课题”、“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中的教育”“教学组织”。然后用历史的视野,分别从古典教学论、近代教学论到现代教学论对这些专题加以审社,后对教学领域的基本问题提出了富有现实性和时代感的系统观点。本书在理论上高屋建瓴,在实践上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阅读。
教师流动论主要论述了教师流动的本体理论、教师流动的理论基础、国内外教师流动的状况,教师流动的制度,教师流动的机制,教师流动的伦理,教师流动的文化等内容。该书在教育公平、资源整合、流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
《中国教育史研究》七卷本总的编撰旨意是 立足于断代研究,并突出其专题性 。因此纵观各卷的编撰,总的来说,区别于教育通史性研究,在内容上不求全备和系统性;也区别于教育专题史研究,在研究范围上不限定在某一方面;又区别于断代教育史研究,在研究时段内不作全方位搜索。由此,各卷立足于断代研究,并突出专题性,只是要求在确定的历史阶段内,选择和侧重一些需要深入探索而尚显薄弱的主要问题,重点深入研究,力求避免重复以往的研究成果,强调新的考察,新的开拓和新的见解。这使《中国教育史研究》呈现出不同于以往教育史研究著作的独具特色的研究风格。
全书由以下三卷组成。 卷 理论篇:现代教学的基本理论。该卷反映了20世纪,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教学论研究的理论成果,全面梳理了近一百年来教学论学科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进程。既有对长达两千年的古代、近代到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审视,又有对20世纪中国教学论发展的反思批判。在此基础上,以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概念、内涵、理论基础的剖析作为起点,重点阐述了现代教学观、现代课程观、现代学习观以及相应的课程与教学论基本原理,分析了现代教学技术带来的深刻影响,探讨了教学论的研究范式,并对教学论的不同流派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掌握丰富翔实的资料的基础上,就教学论学科范围内的基础理论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体现了学理性,同时又反映了20世纪教学论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就。 第二卷 专题研究篇:现代教学论
本书收录了世界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杜威的主要教育论著以及与教育有密切关系的其他论著,共计五卷。 *卷选编了杜威1897~1915年撰写的《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等六篇教育名著。 第二卷选编了杜威1916年撰写的著名的教育专著《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哲学导论》 第三卷和第四卷选编了杜威1919年4月至1921年8月在华的主要教育讲演。第三卷为著名的《杜威五大讲演》,即在北京的系统讲演;第四卷包括著名的《杜威三大讲演》,即在南京的系统讲演,以及在其他各地的讲演。 第五卷选编了杜威1920~1952年撰写的《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等15篇著名的教育论著。
本书紧扣《大纲》,全面系统讲解、梳理课程知识点。考点内容详解部分紧扣考研《大纲》,较全面系统地将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和讲解,简明扼要地概括了重要的考点。重点阐释必考、常考和新考知识点,帮助考生直击复习盲点,迅速巩固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并行,习题来源广泛。本书不仅搜集了大量的历年各高校教育学的考研真题,还将《大纲》中可能出题的知识点,以可能的题型编写练习题,全面覆盖考点。在真题测试的基础上,帮助考生梳理考点,查缺补漏,加深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体悟出题热点。 解答点到为止与详细论述互补,风格接近实战。考研真题与典型题答案部分根据不同的题型,详略得当,从头到尾都坚持“各尽其责”,简答题真正“简答”,论述题也绝不偷工减料。所有解答完全参照统考答题方式,帮
伟大的人民教师,把整个身心献给孩子,立足全面和谐发展和公民教育理论,创造性地实践素质教育,用毕生心血谱成《育人三部曲》,奏出从儿童到少年到青年的成才历程的辉煌乐章。 本书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 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 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遗产的精华,其中提出和阐发的对儿童施行教学和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已成为日常实践。希望本书能帮助教师和家长,透过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看看孩子,能帮助读者看到培育、教养和教育儿童、少年、青年的这一复杂、艰巨而又高尚事业的新的境界、新的途径。
本书紧扣《大纲》,全面系统讲解、梳理课程知识点。考点内容详解部分紧扣考研《大纲》,较全面系统地将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和讲解,简明扼要地概括了重要的考点。重点阐释必考、常考和新考知识点,帮助考生直击复习盲点,迅速巩固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并行,习题来源广泛。本书不仅搜集了大量的历年各高校教育学的考研真题,还将《大纲》中可能出题的知识点,以可能的题型编写练习题,全面覆盖考点。在真题测试的基础上,帮助考生梳理考点,查缺补漏,加深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体悟出题热点。 解答点到为止与详细论述互补,风格接近实战。考研真题与典型题答案部分根据不同的题型,详略得当,从头到尾都坚持“各尽其责”,简答题真正“简答”,论述题也绝不偷工减料。所有解答完全参照统考答题方式,帮
案例教学是工商管理、法律教学中的经典方法,而在教育领域中使用得晚得多。作者凯瑟琳·莫塞斯是哈佛教育研究生院教师培训项目的主任、学院杰出教师奖的获得者。她早在教育领域引进与倡导案例教学,是公认的教育管理与数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研究的国际权威。本书精选发生在美国中小学校中的真实案例进行研究讨论,主题涉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社区关系、课程与评估、人事与劳工等,反映了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多种复杂情况,是案例教学研究的经典著作之一。中国日益发展的案例教学热的背景下,它不仅对教育管理者和中小学教师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极其有力的研究工具。
本书基于经济学、教育学理论模型建立了教育经济学分析框架,系统阐述了教育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并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国教育改革实际,重点探讨我国教育经济领域内的有关重大问题。书中采用了大量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可为读者进一步探索教育经济研究领域的有关问题提供有效的研究分析工具。 本书可作为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以及其他有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教材使用,对上述研究领域的教师、学者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干部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爱弥儿,或论教育》,系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1712 1778)的重要著作。此书写于1757年,1762年*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此书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继十六、十七世纪荷兰和英国相继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十八世纪的西欧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社会行将崩溃,更为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这种情况在法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路易十四的 朕即国家 这句骄横的名言,就反映了这种专权状况。封建贵族和僧侣们凭借封建王权和神权对第三等级施加沉重的压迫,使整个第三等级其中包括资产阶级完全处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在经济上
由全国人大党委,民进中央副主度兼秘书长朱永新所编著的《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关于教育问题的基本思考与建议。包括《提高我国重大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建立国家阅读基金》《将教材纳入国家图书评奖》《免除学前一年幼儿教育费》《减少和规范中小学教育评估》等。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爱弥儿,或论教育》,系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1712—1778)的重要著作。此书写于1757年,1762年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此书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继十六、十七世纪荷兰和英国相继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十八世纪的西欧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社会行将崩溃,更为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这种情况在法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这句骄横的名言,就反映了这种专权状况。封建贵族和僧侣们凭借封建王权和神权对第三等级施加沉重的压迫,使整个第三等级其中包括资产阶级完全处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在经
讲座是北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校内外莘莘学子和学术同行。本书精选了韦钰院士、顾明远教授、闵维方教授、乔普·哈托格教授、许美德教授、金子元久教授等26位著名学者的讲座,对教育领域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高校贷款、高考改革等重大热点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剖析。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聆听名家对教育的真知灼见,感受学术的力量和思想的灵光,并洞悉教育的真谛。
宋庆龄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国际上公认的 20世纪*伟大的女性之一 。 保卫儿童、关心儿童的成长、重视儿童的教育工作,是她一生思想和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她繁忙的社会活动之余,她将自己丰富的教育思想付诸实践,领导和发展了我国儿童教育事业。正如她自己所说: 我的一生是同少年儿童工作联系在一起的。 邓小平称她为 全体中国少年儿童的慈爱祖母 。 宋庆龄的儿童教育思想,是她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充实了我国教育思想的宝库。《宋庆龄论教育》一书,按照写作的时间顺序编入宋庆龄论述教育的文章、题词、讲话、书信等223件。这是一本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者***的教科书,将为当前教育工作的改进提供重要的指导。 本书书名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胡启立同志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