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大诗人》是近现代国学家胡怀琛撰写的古诗普及读物。全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八位伟大的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王士禛。从战国时期到清代,梳理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艺术走向,可称之为一部简明的中国古代诗史。作者精于诗歌赏鉴,对八位诗人的诗歌特点及其脉络源流,加以精要阐述,在简短的篇幅内使读者迅速了解中国古代诗人的精神面貌与文学成就。选配十六幅彩色插图,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一名合格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和规范。它从“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出发,用13个领域、58条专业素养的具体要求厘定了小学教师的从教规格,确定了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特有的、基本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能力坐标。它的出台有助于规范教师专业行为,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有利于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专业标准》的出台推进了小学教师专业化进程。小学教师承担着人的早期教育的重要使命,小学教育应当与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共同被视为一种专业性工作,是不可以随意替代的。《专业标准》的颁布进一步明确承认了小学教师的专业地位,有利于增强小学教师的自信,提高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利于小学教师整体
《爱因斯坦论科学与教育》是商务印书馆 教师阅读文库 之一种,既是重要的人文思想读本,也是教师培训的重要读本,汇集了爱因斯坦关于科学和教育的重要论述。只要细读《论科学》《科学家对政治问题不应当明哲保身》《我的世界观》《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这些具有深邃远见的文字,不难发现无论对当下的科学教育,还是社会发展,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的文章选自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许良英、李宝恒、赵中立、范岱年翻译的《爱因斯坦文集》,由特约编审李醒民编选。
本书针对5 6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该阶段家庭教育的重点组织内容。此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来临、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同时面临小升初的压力,学业难度加大,心理逐渐成熟但容易受外界影响。此阶段家长应正确对待儿童的学习成绩,设置合理期望,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儿童,增强儿童学习信心。指导家长重视和儿童的沟通技巧,给予儿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帮助他们顺利进入初中阶段。全书以问题解决和知识拓展的方式组织内容,问题针对性强,指导建议科学、合理、操作性好,内容实用性强,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家长的进步和家庭教育的推进有较大作用。
......
本书是关于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探索,围绕 像树一样成长 的命题,通过名人作家清新真实的故事,世界各地经典的谚语,青年教师们娓娓道来的心理活动以及他们成长中的体会,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校园生活。此书对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并从而成长为一名好教师、优秀教师,应该是大有裨益。
......
《青蓝工程专业能力必修系列:高中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必修》从“知识储备”和“技能修炼”两个维度展开论述(个别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在目录形式上略有不同)。“知识储备”部分一般包括:①对学科课程价值的理解与认识;②修订后课标(义务教育)的主要精神;③针对该学段、该学科的教学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内容等。“技能修炼”部分主要针对教学设计、目标把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等专题展开论述。每个专题下根据学科特点和当前教学实际设有几个小话题,以案例导入或结合案例的形式阐述教师教学所必需的技能以及形成这些技能所需要的方法和途径等。 本丛书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和普适性,希望对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能有实实在在的帮助。
教师何以收获幸福? 教师缘何要担负道德义务? 教师如何践行学术道德? 这些高校师德热点无不给大学教师带来了困扰。鉴于大学教师区别于中小学教师的特殊性,本书结合国内现实案例及古今中外教育名人的师德典范故事,从教师的职业幸福、道德义务、教学责任的践行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敦促高校教师在教学研究、科学研究中,通过不断研习教师伦理去自觉修炼、提升专业伦理,变他律为自律,为自己的教育人生自我立法。
本书是全国高等院校本科教材、全国高等院校专升本教材《教师职业道德》(新编版)的修订版,由全国四所师范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的。 本书以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作为宏观背景,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为历史起点,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新时代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要求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南,立足于我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现实环境以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的实现,借鉴教育学、教师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吸收国内外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成果,对教师职业道德道德进行了较为深刻
本丛书以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为主要读者对象,通过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将人本教育的思想落实到教育实践中,真正实现教育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的本质要求。 丛书选题的*特点就是系统、全面地针对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而展开。施教者的能力决定教育的效果,教育改革的落实、教育效果的提高无不体现在教师身上。 丛书采用了通俗的创作方法,把死板的道理鲜活化,把教条的写法改变为以案例为主,分析、评点为辅,把*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有趣的情境中。经典的案例,情境式的叙述,流畅的语言,充满感情的评述,发人深省的剖析,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让教师更充分地领会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包括正文和附录两部分。正文部分共八章,主要包括教育科研概述、研究课题的确定、教育科研成果的撰写、中小学学科教育科研的方法、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技巧与评价、教育统计分析简介、模糊综合评判简介以及层次分析简介等内容;附录部分包含2010年度与2011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项研究课题指南、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实验课题指南(2010 2015)、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 评审书、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节选)、常用统计分布表、论文选编等内容。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可作为师范院校学生职前素质与技能训练的通识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在职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以及培养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阅读书籍或培训教材。
本书从关注学生认知的态度与感受出发,立足于提高教师使教学生动化的技巧与能力,精选名师创设生动课堂的经典案例,并配以详细而深刻的案例分析,后还提出了使教学更生动的方法与措施,为一线教师创设生动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与范例。
林志超编著的《教师艺术应对学生问题36记》立足教师日常教育工作,从学生常见问题、学习困难、交往障碍、成长困惑、学生非常心理、学生不良习惯等六个方面,以案例为依托,夹叙夹议,向教师娓娓道来,如何艺术处理